第四章南北朝乐府民歌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一、南朝民歌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土壤。吴歌以建业(今南京)为中心;西曲出于荆(湖北江陵)、郢(今江陵附近)、樊(湖北襄樊)、邓(河南邓县)之间。二、南朝民歌的分类:吴歌,西曲,神弦歌。三、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多为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都市之歌”,爱情几乎成为惟一的主题。四、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1、多用五言四句的形式;2、以抒情为主,感情真率动人;3、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4、语言自然晓畅,风格清新婉丽。代表作:《西洲曲》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一、北朝民歌是北朝各民族的民间歌曲,多产生于西晋末至北魏时期。二、北朝民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有反映北方游牧生活的牧歌;有表现尚武精神、征战生活的战歌;也有反映婚恋生活的恋歌;还有反映人民苦难、贫富对立的诗歌。三、北朝民歌继承汉乐府的传统,体裁多样,自由灵活;多叙事,但感情强烈,且直抒胸臆;风格古朴悲凉、粗犷豪放。代表作:《木兰诗》南朝诗文概说南朝虽朝代更易频繁,但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有一定发展。由于最高统治者的好尚,文学创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贵族文人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力,形成极浓的文学氛围。南朝文人的作品较少涉及国计民生,主要是反映他们自己在生活情趣和思想感情:或优游于山水田园,或沉湎于歌舞宴饮,或抒写缠绵的男女之情,或嗟叹仕途的失意不平。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声律说的出现,南朝文人多自觉追求作品艺术表现的精美,讲声韵,讲排偶,讲用典,丽情密藻,浮华轻艳。南朝诗文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虽有忽略内容、过分重视形式的倾向,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宋齐诗风的转变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鲍照和七言诗第一节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谢灵运: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会稽,为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谢客”生平和思想:出身贵族,热衷于功名,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诗歌创作:以写山水为主,开山水诗一派。“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谢灵运的山水诗特色:1、善于细致刻画山水景物、具有鲜丽清新的特点;“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2、富丽精工的语言风格。善于锤炼字句,重辞采、讲对偶、多用典。缺点:其诗结构单调,多为叙事—写景—谈玄或抒情,往往带玄言的尾巴。雕琢太甚,晦涩难解,多名句而少名篇。影响:谢灵运真正把山水当作审美和描绘对象,是扭转玄言诗风、大力写作山水诗的第一人。对永明新体诗及后山水诗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颜延之与谢灵运齐名。其诗镂金错彩,且“殆同书抄”。第二节鲍照和七言诗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1.反映社会的不平,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对人才的压抑)2.描写边塞征战生活,抒写报国壮志;3.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4.游子思妇和弃妇诗,另有游宦思乡、感伤年命、写景咏物等内容。代表作: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鲍照:字明远,有《鲍参军集》。出身寒微,才秀人微,一生备受压抑。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1、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笔力雄健,直抒胸臆;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奇特矫健富有凌厉的锋芒)2、学习乐府民歌的艺术形式,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为主的歌行体。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诗的形式,而且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宽了七言诗的发展道路,对七言诗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一节沈约、谢朓与永明体第二节齐梁诗人集团和宫体诗第一节沈约、谢朓与永明体一、永明体的兴起永明体(新体诗)的概念: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新体诗是由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新体诗的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王融等。沈约的诗歌理论及影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二、谢朓的山水诗谢朓:字玄晖,南朝齐人。与谢灵运同族,“小谢”,“谢宣城”。诗歌约140首,赋9篇,文19篇。谢朓诗的思想内容:多写山水,表现亦官亦隐的思想情怀。谢朓诗的艺术成就:对山水诗的发展与新体诗探索做出贡献。1、在山水诗方面:在继承大谢精妙的景物描绘同时,达到情景交融;词语工丽,色调鲜明,形成清新流丽诗风。2、其新体诗讲究声律,对仗工整,和谐流畅,已有全篇似唐人律绝者。谢朓为齐梁“首杰”,他发展了山水诗。他所代表的新体诗为唐代近体诗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他新体诗人:永明诗人:沈约、王融;梁朝:何逊;陈朝:阴铿第二节齐梁诗人集团和宫体诗一、齐梁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形成齐梁之际,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三大文学集团:1、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有“竟陵八友”2、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编成《文选》三十卷3、萧纲文学集团与“宫体诗”二、宫体诗的概念萧纲的文学主张及其宫体诗创作。宫体诗的代表作家:萧纲、萧绎、徐陵、江总。徐庾体: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一节北朝文化与文学第二节庾信第一节北朝文化与文学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文化重心南移。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朝文坛复兴,始于魏孝文帝的改革和推行汉化政策。汉族与各少数民族间的矛盾斗争和日渐融合。北朝文坛前期较为冷落。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南北文学的融合,使其文坛后期渐有生机。北朝文学最有成绩的领域是诗文。魏孝武帝设立乐府采诗。文人诗既有北方民族尚质朴、重实用的特点,又师法汉晋,兼及南朝之绮丽。但模仿习气较重。王褒、庾信由南入北,初步实现南北诗风的融合。北朝散文葆有传统散文朴实流畅的特点,然亦明显借鉴南朝骈文的表现手法。北朝诗文对唐代文学有很大影响。概况北朝代表性诗人:温子昇邢邵魏收王褒温子昇:能诗能文,北魏文人之首。邢邵:由魏入齐,诗仿齐梁,亦不失北音。文尚骈俪。与温子升世称“温邢”。温卒后,与魏收并称“邢魏”魏收:工于诗赋,诗仿效南朝之风格。北周文坛影响最大的作家是由南入北的王褒、庾信。王褒:前期在南朝,多奉和应制之作;后期由南入北,诗风一变,由浮华纤巧而变为刚健质朴。其边塞诗对唐诗发展有影响。南北文风的交融第二节庾信生平和思想: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在南朝,出入梁朝宫禁,为重要的宫体诗人。后期滞留北朝,高官厚禄,但始终怀有故国之思和羁旅之情。诗歌创作:庾信的作品分前后两期,内容、风格迥异。前期为宫廷文学侍从,多奉和应制之作,绮丽秾艳,不出宫体规范。后期诗歌内容广泛,最动人的是其乡关之思、身世之叹。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有《庾子山集》庾信手迹庾信文学成就:1、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其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与北朝雄浑劲健的风格相融合,体现了南北文学的交融,成为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作家。2、后期诗善用典,工对仗;语言精美,声韵和谐;风格刚健深沉,苍劲老成。“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3、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和辞赋大家,其后期作品情文并至,自然流丽,将骈文推向高峰,有“四六宗匠”之誉。庾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诗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其辞赋骈文也达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他不愧为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一节魏晋文坛第二节南朝的骈文和辞赋第三节北朝文坛第一节魏晋文坛建安文坛散文:曹操:文风清峻、通脱。《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曹丕《典论·论文》曹植《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辞赋: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第二节南朝的骈文和辞赋南朝文章发展总趋势:由质趋文,全面骈化。丽情密藻,对仗日工,用典日繁,骈体文的要领及其基本特征。刘宋谢灵运《山居赋》鲍照《芜城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谢庄《月赋》齐梁孔稚珪《北山移文》江淹《别赋》《恨赋》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宋元思书》陈朝徐陵《玉台新咏序》第三节北朝文坛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内容主要是以儒家思想教训子弟,但也多涉及当时的世态人情、朝野风气。文章以散体为主,骈散相同,风格亲切平易,时有讽刺之笔。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是一部极有价值地理著作,也是一部散文名著。书中对各处的山川景物有极为精彩的描写,还加入不少地志、风土记,以及作者抒情、议论的内容,极富故事性和抒情性。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主要描写北魏时洛阳的佛寺建筑,兼及当时的人情世态,如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为人贪鄙、侵渔百姓等。文章描写精彩,文笔流畅,文风平实,以散句为主,但骈俪习气也较重。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中国古代小说溯源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第三节《世说新语》第一节中国古代小说溯源小说的概念。中国古代小说起源:1、可追溯至神话和传说2、寓言故事3、史传文学对小说发展影响直接而深远。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原因:佛、道思想的流行;士大夫清淡和品评人物之风盛行;写史传文风气渐浓;写小说遂成一时风气。魏晋南北朝小说主要有志怪和轶事两类。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社会动荡不安,各阶层人们都在鬼神身上寄托自己的理和追求,故志怪小说层出不穷。内容分类:1、地理博物:东方朔《神异经》、张华《博物志》2、鬼神怪异: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托名陶潜《搜神后记》、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3、佛法灵异: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代表作: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内容:主旨在“明神道之不诬”,故书中多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也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有的反映了青年对婚姻自由的渴望和为争取幸福婚姻的斗争精神;*有的反映了人们不怕鬼魅、敢于铲除鬼魅的大无畏精神。成就:《搜神记》中的优秀篇章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多变,描写生动,形象鲜明,语言疏宕,已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影响:为后世戏曲、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后世小说中鬼狐一派有直接影响:为后世小说发展提供艺术借鉴。第三节《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刘义庆刘义庆(403-444),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世说新语》的编纂与体例:分为文学、语言等36门。《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其内容包括:豪门士族的奢侈和凶残;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生活习俗和文化情趣;记载善人善事。其中也有消极的内容。轶事小说的发展与史传文学密不可分,又与清谈和品评人物的风气很有关系。《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高简瑰奇。”(鲁迅)大抵如史传文之片断,重在客观记载。1、善于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特点与性格,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2、善将记言与记行结合,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3、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多用生动口语。《世说新语》为后世笔记小说之先驱,其中不少故事为后世戏曲、小说提供了素材。轶事小说还有葛洪的《西京杂记》、郭澄之的《郭子》、邯郸淳的《笑林》等。第十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论,它对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文学批评的态度与方法、文体的区分、文风与作家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提出了看法,标志着文学批评进入了新时期。陆机的《文赋》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文论著作,阐述了相当完整的创作论,它第一次把创作动机、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等问题归入文学批评范畴。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是对前代文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它初步建立了文学史观,既重视文学发展与世风的关系,也重视文学自身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较全面地说明了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关系,总结了创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经验和教训,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著作。《诗品序》是全书的总论,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对诗歌的某些创作方法及诗歌的抒情达意等问题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