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251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常州市教育教研室潘克勤Email:jyspkqczedu.gov2020/3/252前言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必经之路。教师在写教案时,它往往是第一个被写下的;但就在这无数次的重复之中,它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且可以跳过的摆设。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大家也逐渐学会了“三维目标”的表达方式,甚至相同的套话。然而,“三维目标”究竟在教学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三维目标”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又该如何去整合,这些都很少有人去探究。还有,新课程提倡生成,那么,这生成目标与预设目标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也缺乏研究。耗散结构的理论告诉我们,初始细小的变化能导致以后产生极大的差异。因此,研究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施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课题。2020/3/253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把握文学作品的特点挖掘作品所蕴含的价值正确陈述教学目标2020/3/254一、要把握住文学作品的特点文学作品最基本的特点是“形象思维”,用形象来说话;而且它的形象,是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来承载的,不管是小说也好,散文也好,诗歌、剧本等也概莫能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阅读文学作品必须“因文悟道”的道理所在。它与非文学作品的最大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它的“形象性”,二是它的“情感性”。因此,通过语言文字的解读,学生能够把握作品所描绘形象,认识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普遍意义,以及感悟作者通过作品形象所抒发出来的感情,是确定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目标的首要内容。2020/3/2551、感悟形象,体验感情(“感悟”“体验”等不是标签,必须外显为可操作可评价的行为)案例1:《安塞腰鼓》目标:能用精要的语言概括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及其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实施:转化为问题情境1、文中多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哪里?(鼓点、声势、舞姿、豪情)2、用对联形式进一步概括。教师:黄河鼓鼓点声势冲日月学生:高原舞舞姿豪情动天地横披:气壮山河、气吞乾坤2020/3/2562、反复阅读,揣摩语言(1)“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只有量的增加而不注意质的提升。如:文言文阅读,读准——读懂——读好(读出感情)(2)“揣摩”不是让学生猜谜,必须有效指导。如:圈点勾画、示例模仿、联想想像、对照比较……(3)恰当选择和运用媒体。是否有利学生发展是衡量媒体使用是否必要的主要标准。(4)阅读是教学手段,学会阅读是教学目标。正确认识各种阅读方法的作用。阅读是理解,朗读是表达。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快速浏览概括主题2020/3/257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才能达成阅读目标如果学生能专心致志地阅读和思考,那么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乃至品质、个性就什么都有了。——冯忠良学生专心致志地阅读,就是一种课堂氛围教室里一片宁静,孩子们在专心致志地阅读和思考,我们应当珍视这样的时刻。——苏霍姆林斯基要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的阅读实现由不会读到会读,不愿读到愿读的转化。2020/3/258案例2:《幽径悲剧》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的感情好端端的古藤,是被什么人砍断的呢?作者是那么的惊讶,那么的不可思议,简直不敢相信出现在自己眼前的这一幕是真的。让我们带着惊讶的感情来读这部分文字。与我朝夕相伴二三十年的古藤就这样被人活生生地给砍杀了。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让我们带着痛苦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岂止是痛苦,我为藤萝的无辜和可怜感到悲哀!我为这凶手的野蛮和无知感到愤怒!让我们再带着悲愤的语调来读这段文字。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作者的那种惊讶、痛苦、悲愤一定引起了我们大家的共鸣。请大家带着这种万分惊讶、十分痛苦和悲愤的心情,再读这段文字,力争读出感情。2020/3/259二、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价值文学作品种类繁多,不同的作品所蕴含的价值也有所不同。那么,什么是文学作品蕴含的价值?怎样挖掘文学作品蕴涵的价值?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可以确定一个原则,即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某篇作品的学习,从中可学到哪些具体的知识,得到哪些具体的收获,或受到哪些具体的启迪,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具体的发展。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作品所蕴含的价值,也就能正确确定作品的教学目标。2020/3/2510案例3:《安塞腰鼓》最大特点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大气磅礴、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的阳刚美。这种气势和情怀,主要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排比、反复等整句形式表现出来的。学生学习这篇文章,能够受到这种阳刚之气的感染和熏陶,这就是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价值。也是学习这篇文章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而要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只有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去体味和感悟。目标:能根据排比句的特点,通过反复诵读,读出文章的气势。实施:有序地交错使用各种朗读形式,结合评价,逐步达成预期目标。2020/3/2511案例4:《七颗钻石》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有困难)2、理清水罐神奇变化的过程;(重复)3、体会小姑娘的爱心。(架空)文本价值分析:为母找水,水罐自满——给小狗喝,木罐变银——母女推让,银罐成金——让给路人,钻石升空。(爱心升华——博爱精神)目标确定:在分析水罐神奇变化的过程中,说出自己对博爱精神的理解。实施:怎么变?为什么会变?反映了什么?2020/3/2512三、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正确陈述教学目标1、基本理念“三维目标”是统一的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总是伴随着认知活动而发生发展的,同时反作用于认知。因此它不可以通过孤立的传授和说教让学生获取,而必须通过创设情境、制造氛围,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领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辨证的。没有“预设”,就不能“生成”;没有“生成”,“预设”也难真正落实。2020/3/2513《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交谈。课程功能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三个维度”的和谐发展是本次课改的首要任务。新研制的课程标准就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的。2020/3/25142、行为误区(1)目标失落其具体表现是没有目标,课堂教学只是一些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或只在教案中以文本的形式存在,教学中没反映。(2)目标偏窄表现在目标单一,偏重于认知领域,不提过程与方法,更无视情感、态度、价值观。(3)目标割裂把能力、情感等目标从认知目标中割裂出来,把三个维度的目标看作是相对独立的东西。2020/3/2515案例5:《“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前齐声朗读初一(1)班广告词(煽情)。1、观看《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断,学生描述影片的场景;要学生说假如处于这种场景,你的心灵感受如何。2、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连问12个问题,让学生找出有关情节、人物的句子和词语。3、分角色朗读课文,连问10个问题,找出表现船长“镇定自若”的词语和句子,完成板书。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全体起立读描写船长以身殉职的最后4个小节。然后每人对船长说一句话。5、声情并茂的结束语。(学习内容杂乱,学习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2020/3/2516案例6:《孔乙己》教学目标:1、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3、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4、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5、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即便是认知目标,也是不准确的,失之过泛,笼统、模糊,学生不知学什么、怎么学。)2020/3/2517案例7:《竹影》(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将三维一体的目标人为割裂,穿靴戴帽生搬硬套,为“目标”而目标,教学中没法实施。)2020/3/25183、教学策略(1)正确确定预设目标主体性:学习目标描述的主体是学生。综合性:三个维度综合陈述。层次性:按学习水平由低到高陈述。(2)充分重视生成目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的目标,应充分重视,因势利导,组织探究。(3)有效实施“三维”目标2020/3/2519目标陈述必须符合一些要求:第一,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第三,有时单靠行为动词无法将目标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习情景、工具、时间、空间等的规定;第四,目标指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体学生,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评价,因此,目标的表现程度总是最低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只是说明目标所指向的这一群学生最起码达到的标准,它不代表所有学生真正获得的真实的教育结果,前者只是后者的一部分。具体地说,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2020/3/2520行为主体。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行为动词。为了便于教学后的评价,行为动词就应该避免运用一些笼统、模糊的术语。如果使用“提高”、“了解”和“掌握”等行为动词,缺乏质和量的规定性,评价就无法展开。行为动词应该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把握,一句话,应该是可以评价的。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和辅助手段,如“允许查字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出300字的短文”等;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等;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表现程度。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如假设一道题有五种解题方法,但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回答,那么就可以这样陈述,“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法”,“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法”等。2020/3/2521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加以整合,确定目标的重点。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但是教师不能机械的、一一对应地照搬上位目标的格式,每堂课都按三个维度来陈述。可按“掌握知识的三级水准”综合陈述。2020/3/2522层级陈述名称制定者特点举例一级(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或培养目标政府/国家抽象;笼统;“应该如何”德、智、体都得到发展二级(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目标学科专家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技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阅读能力,情感体验,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三级(教学目标)学年(学期)目标或单元(主体)目标或课时目标教师比较具体;较关注实际状态《沁园春.雪》教学目标:感情充沛的吟诵;当堂背诵;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教育目的范围的层级关系2020/3/2523案例8:《三峡》1、利用页下注或查阅工具书,梳通文意。(写的是什么)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3、运用课前搜集的资料或学过的诗文,发挥想像,写一篇声情并茂导游词。4、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020/3/2524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结果,而不是生成性目标;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预期的目标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都坚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