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罃(成公三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背景: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国臣子知罃(荀罃,“知”是封邑的名,以为姓)被俘。楚庄王儿子谷臣被俘,襄老被射死,尸首被运回晋。公元前587年,知罃父亲荀首担任晋国中军副帅,楚共王即位不久,怕晋寻事,答应送回知罃。晋楚交换人质。本文表现了知罃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对楚不卑不亢的态度。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zhì罃yīng。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归:送还本义:女子出嫁引申:返、还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元帅。元帅帅中军。左中右三军。交代两国交换人质的缘故:知罃父亲升任中军副帅。——晋国人将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要求交换知罃。在这个时候知罃的父亲荀首已经担任了中军佐副元帅,所以楚国人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其:副词,将胜shēng:禁得起。胜任shènghǎo美好(形容词)好hào喜好(动词)破读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的读音改变的字。通常的读音破读音破读与如字如字: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在上下文中就读它最通常的音,就按最通常的意义解释,这就是读如字。破读: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在上下文中没有读它最通常的音,没有按最通常的意义来解释,这就是破读。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馘guó:形声字。从耳,或声。本义:古代战争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馘:古代战争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战死的官兵俘:生擒的官兵俘馘:同义连用,俘虏。执事:办事人员,这里指代楚共王。即戮:即:动词,接受,戮:动词用作名词,杀戮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德我乎:为动用法。德:名词用为动词,感恩。——对我感恩吗?图:谋划。为动用法图其社稷: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谋划。纾:缓解,解除惩:克制宥:宽恕,原谅本义:绳索,《汉书·李广传》:“禹从落中以剑斫絶纍,欲刺虎。”颜师古注:“纍,索也。”引申义:拘系,捆绑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与及:参与,赶上其: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报: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报:本义,按罪判决引申,回报,报答任受:同义连文,担当,承担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直译:我承担怨恨,您也承担恩德。意译:我没有什么可恨你的,你对我也没有什么恩德。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楚共王送知罃,说:“您将会恨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用兵,下臣无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作了俘虏。君王不以我的血涂鼓,使我回国接受刑戮,这是君王的恩惠。下臣实在无能,又敢恨谁呢?”楚王说:“这样,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都为自己的国家谋划,解除百姓(的痛苦)各自克制自己的忿怒来(求得)相互谅解。双方释放战俘来实现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能参与,又敢感激谁呢?”楚王说:“你回去怎样报答我?”知罃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可恨你的,你对我也没有什么恩德。(我)无恨,(您)无恩,我不知道报答您什么。”王曰:“虽然,必告不榖。”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榖:善、好榖旦——吉日好日子纍臣:古代被拘系于异国的臣子对所在国国君自称。亦泛指被拘系之臣。以为戮:以之为戮,——把我作为杀戮的对象。惠:恩惠。外臣:对别国君主称呼本国臣子。这里指父亲荀首戮于宗:在宗庙里杀死。嗣宗职:继承宗族的职务。次及:次:按次序及:担任职务。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脩修本义:修饰。《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王逸注:“修,饰也。言二女之貌,要眇而好,又宜修饰也。”引申:修理、治理,培养、增强,长。脩修:本义不能通用,其余意义可以通用。修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违:本义离。《诗》:“行道迟迟,中心有违。”毛传:“违,离也。”引申避开。《书·大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孔传:“言天灾可避,自作灾不可逃。”逭huàn(换)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其:副词,将所以:用来……的方式重为之礼:隆重地给知罃举行了(送别的)礼仪。双宾语归:使……回去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楚王说:“即使这样,也一定要告诉我。”知罃回答说:“凭借君王的威灵,囚臣能够回到晋国,我的国君如果将我杀掉,死了也很光荣。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得到赦免,将下臣赐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将会请示我的国君,而将下臣在宗庙诛杀,死了也光荣。如果得不到(我的国君)允许,仍让下臣继承祖宗的职位,依次(轮到下臣)担任军事职务,率领军队去保卫边疆,(那时)即使遇到君王,将不敢回避。将竭尽全力去拼死,没有二心,以尽到臣下的本分,这就是下臣报答您的方式。”楚王说:“晋国不可与它相争。”隆重地为知罃举行了礼仪,然后送他回国。一、重点词语归馘纾宥惩其报偏师脩修违二、重点句子1.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2.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3.各惩其忿以相宥也4.两释累囚以成其好5.二国有好,臣不与及6.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7.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8.若从君之惠而免之9.以赐君之外臣首10.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11.次及于事12.帅偏师以脩封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