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全流通格局下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偏好研究姓名:郝艳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雷辉20071015全流通格局下上市公司并购融资偏好研究作者:郝艳艳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陈爱东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研究2007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资产这一特殊的公共产品应如何高效管理和运作,使其满足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让上万亿的国有资本产生更多的国有资产收益,并在政府资源配置和财政调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便一直成为理论界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关注课题。由于缺乏战略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加之制约于股权分置的制度缺陷,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运作路径长期单一、管理体制落后,不仅没有实现国有资本的高收益,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而且成为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国有资本预算也得不到落实,实践中更是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反思10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主要思路和具体运作模式,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运作,不能简单的视为国有股权应该逐步转让给民企,甚至误解公共财政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的关系,主张大面积私有化,把中央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精神狭隘理解为国有经济的“不为”调整,认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模式主要是实行以净资产为基础的静态保值增值和“国退民进”为主体的股权转让加资产重组。笔者在论文中把其归纳为上市公司国有经营资产外延式的调整,认为该模式在短期能够增加财政收入,静态保值国有资产。我国前期国有资产运作理论也多是以此为基础。但在全流通时代,原有的国有股权运作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制度变迁,在新的制度安排下,国有股权的作价基础则发生了巨大变化,衡量国有股权的价值不再是静态的公司净资产,而是公司股票的价格,过去的净资产考核目标基本没有意义,同时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资源价值更加突出,股权的稀缺性更加明显,参与经济的调控性更加显著,国有股权运作思路还要从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稳定发展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壮大国有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等全局高度,重新进行战略性构造,国有股权的运作不但要“有所为”,而且要积极“必为”,通过国有上市公司这一资本运作平台,在国有资源整合中,在股权运作上,推行“国退国进”。即在全流通背景下,利用证券市场财富倍增效应,在国有经营性资产范围内,进行股权转让,大力推行国有资产证券化,通过国有资本的并购、重组,让国有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优质资产的集中地。笔者把该运作模式定义为上市公司国有经营资产内涵式调整。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对如何抓住全流通这一证券市场重大制度变迁机遇,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优化运作的目标、路径等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围绕在公共财政体制下,适应全流通的制度安排,上市公司国有股权高效运作这一主题,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优化运作的思路,全面系统地分析了10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经验及教训,认真研究和客观评价了已有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成功做法和不足,积极探索和把握了全流通背景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发展趋势,最终结合我国当前国有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批判了私有化的运作观点,运用公共财政理论和现代企业等理论,从资源配置和价值管理角度,构建了我国当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具体路径。在结构内容安排上,论文共分5章:第一章是导论,全文的立论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研究的意义;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第二章主要是阐述了有关影响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的基本理论,强调在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今天,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仍有必要性,要正确理解国有资本运作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驳斥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全盘私有化等错误观点,提出国有资本要根据上市公司具体情况进行“有退有进”,“以退为进”,充分竞争性领域也可以支持本身有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根据证券市场的财富增长理论,从全流通的视野,认为目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具有稀缺性,是全国国有资源资产证券化的宝贵平台,主张在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上,进行积极的“国退国进”。最后,通过公司委托代理、内部治理、股权结构等关系到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微观运作效果的基本理论,综述了目前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和股权结构状况研究成果,得出了全流通后国有上市公司的价值与公司治理水平非常相关,公司股票价格可以产生治理溢价,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的整体治理机制,是国有股权运作微观层次增值的需要。第三章对股权分置这一制度约束下的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政策、主要方式、运作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找出运作效果不佳的原因,反思其缺陷和不足。第四章对全流通这一重大制度变迁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和运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涉及到国有股权运作的有关问题,如国有大股东利己的“隧道效应”、二级市场买卖股票的利弊、股权激励与经理人股权寻租等新出现的现象和可能行为进行了研究。第五章提出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有效措施。主张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作用,把国有上市公司作为国有资源调整、做大做强、价值增值的平台,与时俱进(我国进入资本时代),把过去的“国退民进”为主的运作,战略转变为“国退国进”为主;国有股权运作必须达到四大目标,宏观目标--战略性布局国有资源、实现国有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微观制度建设目标——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约束和激励并重的机制、同时优化股权结构,全面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经济目标--满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要求,给股东创造最大回报、实现股权市场价值长期稳定增长;社会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承担责任。针对全流通时代国有股权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笔者从5大方面阐述了优化运作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路径:一是要着手构建全流通时代的国有股权监管体制,包括确定各行业上市公司持股底线,对大股东买卖上市公司股票行为的监管、国有资本预算的实施等;二是引导并购重组,优化存量结构,做大做强国有上市公司,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三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四是建立高效的国有上市公司日常经营行为监管体系;五是加强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合法(规)性的监管,积极稳妥引导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本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提出了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新路径--“国退国进”模式。在分析过去理论界以“国退民进”运作为主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全流通的制度变迁,提出了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新路径,即“国退国进”,并把这两种路径,给出自己的定义和认识,把前者归纳为国有资本外延式调整;后者归纳为国有资本内涵式资源整合。第二、比较深入的研究了公共财政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关系。认为高效进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是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的要求,价值上万亿、覆盖全国各行业和地区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完全可以在公共财政中发挥调节等重要作用,如在解决当前资金流动过剩问题方面,国有股权可以根据情况,减持部分国有股,增加市场供给,抑制市场过度投机等,成为公共财政体制中政府调节经济的有效工具。同时,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效果不但会影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而且还会影响资源配置和社会稳定,高效国有股权运作有利于实施公共财政职能。第三、按运作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细分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的基本目标,提出了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新的收益追求目标——股权价值(股价)长期增值。过去理论界基本是把国有股权运作目标归纳为效率和效益目标,层次不太明显,忽视国有股权在股票市场的价值(价格)。笔者从全流通的视野,把国有股权的运作新分为4个层次,增加了长期市场价值增值的目标。这为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全流通背景下,具体确定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方案提供了全方位的借鉴。第四、提出了要以动态价值管理观来进行国有上市公司股权运作,当前中国国有经营性资产增值的有效途径在于资产证券化的观点。认为全流通时代,给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带来了新机遇,国资管理部门要抓住我国步入资本时代这一历史机会,大力推行“国退国进”,改过去被动的保值增值,变积极、主动的增值再增值。2.期刊论文冯贞.刘星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与并购的研究-商业时代2009,(30)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证券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全流通给资本市场带来两个重大变化:市值取代净资产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市值管理成为市场关注热点;股权流动性的增加为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带来机遇与活力,公司的控制权市场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本文分析了全流通时代市值对企业并购活动的影响,并针对并购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特点,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分别提出建议,即提高市值管理溢价;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建立相机决策的市值管理机制.3.学位论文孙立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问题的研究2008企业收购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收购作为资本集中的重要方式,曾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企业收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日趋频繁,企业收购和反收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学和管理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就我国国内而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全流通这个全新的环境,同时也给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环境带来重大变化,上市公司反收购必将成为公司收购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反收购的相关问题,在理论上,有助于完善全流通背景下国内企业收购和反收购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它不仅有助于上市公司实现内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以增进股东和公司的利益,有助于证券市场投资者对收购和反收购建立合理的预期,而且有助于规范全流通后上市公司的反收购行为。因此,在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全流通的经济形势下,研究上市公司反收购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国内外学者关于上市公司反收购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上市公司反收购这一主线,结合我国实际,运用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有关原理,深刻分析文章的背景和意义,从公司收购和目标公司反收购涵义等反收购研究基础入手,结合对我国全流通这个全新环境和我国关于收购法律法规的详细分析,进一步分析说明了恶意收购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通过对上市公司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易于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类型;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对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的“白衣骑士”计划和“金降落伞”计划中的利益各方进行博弈分析;对上市公司采用的各种反收购策略进行了梳理和归类,并针对上市公司在反收购事前、事中和事后对自身和收购方的具体分析,从五个层面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体系;最后,将理论研究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在全流通条件下的反收购典型案例进行评析。主要结论如下:1、股权分置改革给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环境带来重大变化。它消除了阻碍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制度缺陷,使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在全流通条件下,收购主体的行为动机、收购主体的收购方式、收购的市场化程度、收购双方在收购过程中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也使得恶意收购在我国的发展更加活跃,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财务特征、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估值水平、行业地位、行业背景这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全流通条件下易于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类型,使得上市公司可以对自身企业进行评价预测,提前针对恶意收购进行舫范。2、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当前的规定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向,对各种上市公司反收购策略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针对上市公司在反收购事前、事中和事后对自身和收购方的具体分析,构建一套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对策体系,包含五层机制,即固本机制(第一层防御);预防机制(第二层防御);预警机制(第三层防御);反应机制(第四层防御)和反击机制(第五层防御)。3、通过对全流通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结论是:上市公司反收购成功与否,不仅看上市公司是否有效地阻止收购方的成功收购,以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更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上市公司的反收购是否对公司价值提升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利。4.期刊论文靳庆彬.卞金奎.Jin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