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2014.3一、美学是什么二、美学的历史三、美学的研究对象四、美学的基本问题一、美学是什么美学是研究人对世界的审美创造与欣赏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是研究审美规律的科学,即审美学。羊大为美;羊人为美头上戴羽毛或者羊形装饰的(女)人;图腾崇拜许慎《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与善同意。……甘,美也。从口含一。鲁迅先生:“美”是“戴帽子的太太”二、美学的历史美学(Aesthetic)的诞生(一)美学思想的诞生美学思想诞生的前提是美的存在。审美意识的觉醒自觉地审美创造审美意识发生的特点在审美意识诞生之初,无论是工具的制造、陶器的发明,还是断发纹身、图腾崇拜,总是功利先于审美,使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德塔米拉史前洞穴壁画(1)审美意识的觉醒是美诞生的基础。从早期石器造型的演变可以看出人类审美意识觉醒的大体情况砍砸器·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外形不太规则,比较粗糙,完全以实用为目的,看不出审美意识的参与。石镰·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外形规则、光滑,具有一定的形式美,但其外形的美观主要出于实用目的,虽然有一定审美意识的参与,可还不是人类自觉审美创造的产物。总之,审美意识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中逐渐觉醒的。(2)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是美诞生的标志。首先,从人类早期彩陶造型和纹样看人类审美意识的成熟和事物审美价值的独立西安半坡出土人面鱼纹彩陶马家窑文化漩涡纹瓶彩陶纹样主要分具象图案和抽象几何图案两种:具象图案:形象简洁生动,一般色彩明快,是对生活形象的再现又具有虚构想像的成分,内容比较明确,有一定的装饰性和丰富图腾含义,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白陶鬶·大汶口文化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仰韶文化器身为赭红陶衣,器内壁和外壁均绘有鱼纹。但此处的鱼纹,并不单纯是为了装饰为了审美,而是体现了半坡人对鱼的崇拜之情,祈望能像鱼一样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力图达到一种巫术的目的。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抽象图案:几何纹样与具象图案相比是对生活形象的简化、抽象,通常不以再现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了人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像力,含义模糊,装饰性更强,有图腾含义,具有独立审美价值。涡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彩陶造型:中空、对称、均衡、和谐、多样,充分体现了早期人类对形式美法则的熟练掌握和自觉灵活地运用,具有超越了实用价值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彩陶造型的实现是建立在生产劳动技术的飞跃基础上的。总之,彩陶是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的产物。自觉的审美创造本身就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所以,人的审美意识是在生产劳动中觉醒、成熟的;事物的审美价值是从实用价值中逐渐独立出来的。(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美学是在美学思想的积累和发展基础上在1750年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诞生标志:1750年鲍姆嘉通《Aesthetik》第一卷出版。鲍姆嘉通:“美学之父”Aesthetik(德文)Aesthetica(拉丁文)Aesthetic(英文)直译:伊斯特惕克;意译:美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美学之心,人皆没有。美学确实不能“学以致用”,但是可以“学以致智”。要研究的不是“什么”和“怎样”,而是“为什么”。并且因此而增进对于人生的理解,从而达到提升人生境界的目的。美的产生因人有精神性需求精神性需求理性:哲学、各种理论学科感性:美的现象感性理性需要上升结果美学的产生金苹果的故事三、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学史上的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美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并区分了“美”和“美的”,他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及美的规律。柏拉图的原名叫阿里斯托克勒。“柏拉图”在希腊语中是“宽阔”的意思,柏拉图的胸肩宽阔,也说他的额头宽阔,于是他的原名被“柏拉图”所替代。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明自己的观点。苏格拉底问希庇阿斯:你能替美下个定义吗?请告诉我什么是美。希庇阿斯说:一个年轻小姐是美的。苏格拉底不满意,他说,我要问的是:什么是美?而不是问:谁是美的,什么东西是美的?在这篇对话里,希庇阿斯和苏格拉底尝试了好几种关于美的定义,例如美的就是适当的、美的就是有用的、美的就是令人愉悦的,但苏格拉底又一一予以驳难,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是:美是很难解的。2、美学研究艺术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黑格尔《美学》英文翻译为“美的艺术哲学”《philosophyoffineart》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3、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理论。美学应把握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并在这种活动和关系中来理解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艺术活动还有“美”的观念或价值。(朱立元《美学》)总之,美学的对象不外乎:静态:美·美感·艺术动态:审美关系·审美活动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三)美学研究对象的静态分析:1、美美的本质美与丑的关系美的形态2、美感什么是美感?美感是怎么产生的?审美有哪些心理要素?3、艺术艺术的一般规律不同艺术门类的审美特征三、美学的基本问题(一)关于美的本质的认识西方美学史上对于美的本质的探索1.从观念意识上探索美的本质(1)美是一种“绝对理念”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绝对理念(柏拉图)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理念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最真实不真实和真理隔了三层模仿模仿椅子王家增:爷爷的椅子(2)美是“人的一种意识”美是快感(休谟)美是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康德)康德美学思想1724年4月22日清晨,康德诞生在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二战后划入苏联,更名为加里宁格勒)。大学毕业后,康德开始在附近的小镇做家庭教师。其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关于生命力的实估计之思考》1755年,康德回到校园继续深造,著名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就是其硕士论文。之后,他开始在哥尼斯堡大学教授哲学。康德的著述和讲课很快使他名声远播,许多学生慕名而来。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愿意离开家乡。1770年当上教授以后,康德“沉寂十年”,潜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学。1781年开始,他发表了震惊世界的“三大批判”论著———《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从此,在让自己享誉世界的同时,康德也让世人永远记住了哥尼斯堡。人们对康德的个人生活印象,似乎总围绕着两件事:一件是康德出门散步极为守时,风雨不误,以至于邻居以此来校准钟表;另一件便是康德一生独身,从不出远门,生活单调。仿佛康德一辈子除了哲学,便无别的了。这个被誉为人类哲学界的哥白尼、一辈子只崇尚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的孤寡老头,这个终生没离开过家乡小镇,却奇迹般地创造出古典哲学大厦的哲学泰斗,同时从不暴露自己科学院院士头衔的高尚的人,其仙逝时,哥尼斯堡全市居民陷入巨大的悲恸中。人们连续16天自发前往瞻仰这位不足1.6米的巨人、伟大哲学家的遗容。直到现在,加里宁格勒的年轻人结婚时,也不忘带上一束花放到康德的墓前。2.从客观现实、物理属性上探索美的本质(1)美是事物的某些物理属性和谐比例对称均衡多样统一典型毕达哥拉斯学派:美的本质在于数的和谐黄金分割律(0.618)是最美的比例亚里士多德:美在于适当博克:美在于事物的某种属性荷加兹:蛇形线和波状线最美(2)“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车尔尼雪夫斯基)3.从主客观相统一探索美的本质狄德罗:美在于关系里普斯:美在于移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谷鲁斯:内模仿说美的本质的初步认识:美是对人物质上无害、能唤起人愉悦情感的具体形象。“美学”和我们有关系吗?(一)从身边的事例说起1、近些年来,美容塑体非常流行。美体追求的一个重要效果是“瘦身”。但“瘦身”却是通过药物或物理牵引等等来完成的。在古希腊,肥胖的人当然也是不受欢迎的。不过,他们很多时候是通过竞技或体格的磨炼来实现“美体”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黄金分割率。(二)是铺张浮华还是值得肯定的宏伟或崇高1、灯光广场、大型复古建筑、高楼大厦。譬如鸟巢。2、作为声色大餐的29界奥运会开幕式。◇关于浮华、声色问题,可以联系古希腊衰亡之后罗马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剧变,罗马的覆亡也许可以从艺术的声色上寻找原因。3、史诗《伊利亚特》和电影《木马屠城》从经验出发:美的观念的剧变1、从和谐静穆之美到令人“不安”(别扭)的美毕加索《哭泣的女人》古典时期的线条、比例等规则被废弃11、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和谐2、达·芬奇《建筑用人体比例图》古典时期的线条、比例等规则被废弃2美国画家勃洛克《秋天的冥想》人们判定一件艺术品之所以美,至少因为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印象中它是“非凡的”,而现成的、普通的物体在一些时候却也被看作艺术品杜尚命名为《泉》的作品“漂木”杜尚等人“现成”的艺术品提出的美学问题1、一名艺术家名之为艺术品就一定是艺术品了吗?联系进入近现代以来,比例、线条、和谐等原则的废弃,可以说是主观主义兴起的结果。2、一个艺术赞助人在展览馆展出一件“漂木”,它成其为“艺术品”的背后有深刻的社会的、文化的背景。那么,关于趣味的问题值得人们注意。新技术的出现是否也给美带来了新变作为现代技术之运用的鸟巢1、前面提到的电影《木马屠城》,包括许多好莱坞大片,所谓“大场面、大制作”,我们从影片中感受到的磅礴气势也好、荡气回肠也罢,均和新技术有关。2、这也可以说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和新技术的支持息息相关。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美学家的观点非常值得注意——阿多诺和本雅明,前者激烈地抨击大众文化,后者则对新技术的到来额手相庆。尤其是后者,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对复制技术的出现表达了颇有意味的观点——光晕消失之后,民主到来了。三、以历史主义的观念来贯穿(美学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1、前举关于比例、线条之和谐在古希腊只是一脉,还有如摹仿的观念,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观值得注意。通常的文学理论观念仅给予了摹仿论很低的地位,但在美学上,摹仿论作为一种源头性的美学观念,一方面,它体现在艺术实践上有很高的成就,另一方面,“摹仿”在不同的思想家或艺术家那里是很不相同的,即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很不相同的。2、前举“美的观念的剧变”的例子似乎可以说明某种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的兴起,离客观性愈来愈远。似乎可以说,“什么是美”这个古老的议题(柏拉图借苏格拉底探讨什么是美,最后的结论是:“美是难的”),也变得越来越歧义丛生了。那么,柏拉图所说的“美是理念”、康德所说的“美体现为一种共通感基础上的普遍性”该如何理解?◇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时代已然没有市场了,“美是什么”、“美具有共通感基础上的普遍性”也屡遭质疑。然而,在这个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康德的“共通感”有何意义?3、关于艺术美的观念1)在柏拉图那里,诗没有什么地位,所谓把诗人驱逐出理想国,何种艺术可以拿来教育(美育)共和国的卫士有严格的标准。2)在黑格尔那里,艺术美比自然美的地位要高许多,他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就指艺术美;康德不是这样看,自然美的地位很高,而艺术美则常常因有违“无利害关系”的原则,康德持较为保留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探讨天才和技术的关系。本课学习完毕,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