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会xxxxxx学校2015.4.20一、首先介绍一下《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编写背景•政策背景•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现实背景•1、2008年,我省发生的翁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加,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2、青少年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低年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式比较严峻。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主要举措。二、为什么要在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一)、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二)、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三)、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四)、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五)、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六)、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三、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四、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一)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二)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三)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四)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五)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六)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五、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只要按照《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提出的内容、数量、目标要求渗透,就不会增加学生学生的负担。•(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在35个学科中设计了730个渗透点。12年大致有480个教学周、14000个课时,平均每周只有1.52个渗透点,也就是平均每19节课,法制内容才会在教学中出现一次,频率不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安排渗透的法制内容,都是普通的法制常识和比较容易理解的法律法规,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对象上的针对性,又属于普法范畴。•(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只要坚持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不会。这是从渗透原则说起。•第一,“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