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任燕翔马原24个主观题答题原理群 A3大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8考研政治马原24个主观题答题原理群唯物辩证法板块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及人与自然关系(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实践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又使其统一。两者具有客观实在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人与自然关系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资源问题,实际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正确的实践观点(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只有通过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长治久安。否则只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2.意识的能动作用(定义)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作用。(对错)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则只能误导实践。3.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定义)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实践却要受规律的支配。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指导实践为人类谋利。人类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1EA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否则只能把事情办糟。A○2EA其次,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A○3EA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A○4EA(方法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5.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1).联系(定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四性)(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2).发展(定义)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定义)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6.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全考方法论)(1).原因和结果: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2).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方法论)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机遇。(3).可能性和现实性: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应当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4).现象和本质:(世界观)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两者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两者是统一的,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方法论)我们既要重视观察现象,又不能停留于现象,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这种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5).内容和形式:要重视内容,因为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又要善于运用形式,使其更好地反映和表达内容。(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3联系具有多样性。○4联系具有条件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1意识具有主体选择性。○2意识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属性)(1).概述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2).同一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3).斗争性A○1EA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A○2EA斗争性可以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A○3EA斗争性推动对立面力量发生变化,进而促使对立面地位转化。即造成事物的量变,实现事物的质变。(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离的。(方法论)两者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5).和谐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但和谐并不意味着对立面消失,也不是斗争性的消失,而是对立面处于平衡、协调的状态。(6).内因和外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定义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特点。(2).根本矛盾、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共性和个性是有机统一的,不能脱离个性谈共性,也不能脱离共性谈个性。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9.矛盾分析法(专答方法论)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10.质变与量变(关系)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基础。认识量是认识的精确化。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方法论)要求我们把握事物的度,这样既可以区分不同的事物,又可以坚持适度原则。(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方法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11.肯定和否定(1).辩证否定观(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否定)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方法论)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是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2).否定之否定(定义)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从实质上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对挫折做好准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认识质认识量矛盾分析法包括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量变质变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1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各个矛盾及矛盾的各个方面都(1)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两点论”与“重点论”(抓主要方面)相结合的方法;(3)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抓主要矛盾)(4)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5)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3历史唯物主义板块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其他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影响了生产方式,影响了生活方式,影响了思维方式。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也要受到一定主观条件的影响,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就是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始终坚持科技为人类造福。认识论板块1.科学的实践观*(1).实践的本质(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三性)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三要素)实践的主体是人;客体是实践的对象。中介是工具和手段。(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总体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解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决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2.认识的本质(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创造性)反映不是描摹,不是原物映现,而是一种在思维中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它对认识对象信息的重组整合。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认识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实践产生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一方面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要回到实践;另一方面,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检验、修正和发展认识。(2).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而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需要随着事物的发展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4.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有差别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45.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1).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它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对象,真理只有一个。(2).绝对性与相对性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就因为它是绝对正确的;真理的相对性,是因为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方法论)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就必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