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简介一、太和宫金殿太和宫金殿位于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殿的全部构件都用青铜冶炼铸造组装而成,熠熠生辉,故名金殿。殿周筑有砖城环护,名太和宫,宫城高5米许,厚约1米余,四面有门,正门上建有城楼。殿为仿木结构的铜铸殿,重达二百五十余吨,重檐歇山顶,边长6.2米,高约6.7米。殿内供北极真武像,其造型精美,冶铸技术高超,为研究我省明清以来的冶金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保护范围:以金殿太和宫建筑群外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金殿公园围墙为界。占地约180平方米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真庆观真庆观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拓东路与白塔路交叉口东北角,为一建筑群的统称,由真庆观、都雷府、盐隆祠三部分组成。真庆观始建于元代,名真武祠。明永乐已亥(1419年)在真武祠基础上重建,洪熙乙巳(1425年)建成。明宣德六年(1431年)增修,正统六年(1441年)、九年(1444年)继续扩建,后世续修,现存大部分为明代建筑。都雷府始建明永乐年间,清康熙年间重修,现存大殿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盐隆祠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现存大部分为清代建筑。保护范围:以真庆观建筑群外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古幢小学围墙内20米,西至白塔路,南至拓东路外沿,北至唐家营。占地约20700平方米(合31.05亩)。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朱德赠映空大和尚诗文碑位于昆明市东郊昙华寺公园内。为1922年朱德离滇前书赠昙华寺住持映空和尚的诗文刻石,碑高1.22米,宽0.55米,青石质,楷书;共15行,行30字,计331字。此碑真实地反映朱德同志当年不满军阀统治,探索革命道路的思想状况,是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早年革命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保护范围:昙华寺原方丈室四合院即正殿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北、以东各25米;以西、以南各15米。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辖区黑龙潭公园内,1983年迁葬于龙泉观右边山坡上。墓地坐北向南,可近观龙泉坝,远望昆明城。三烈士墓墓体呈圆堡形,雕有花圈。墓前甬道植有雪松和翠柏等长绿植物,墓四周护有石栏杆。墓地四周青松密布,环境优雅。王德三、吴澄烈士是中共云南省第一届临时工委书记与委员。马登云烈士是云南回族第一代中共党员。他们先后于1929年、1930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迁葬于黑龙潭公园。三烈士墓由墓道、墓道台地和墓地平台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60平方米。此墓地为纪念革命先烈、缅怀革命传统留下了重要德实物资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王德三,云南祥云县人,生于1898年,1925年入党,1926年南下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1928年任中共云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1930年秋,云南军阀追随蒋介石镇压革命,党内出现叛徒,王德三同志不幸于同年11月19日被捕,12月31日在昆英勇就义。吴澄(女),昆明人,1900年生。1926年初,李鑫奉命由广州回云南建立党组织,于当年11月建立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吴澄任委员,负责青年和妇女工作,1928年成立云南省临时工委时,吴澄被选为委员。1930年11月和她的伴侣李国柱(省委委员、团省委书记)一起,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2月31日在昆惨遭杀害。马登云,昆明人,回族。1910年生,1927年入党,是云南的早期党员之一。1929年在一次集会上散发传单被捕,后被杀害。保护范围:墓体以北25米,以南40米,东、西各20米为界;建设控制地带:黑龙潭公园外围围墙为界。1965年三烈士墓被云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赛典赤•赡思丁墓赛典赤•赡思丁墓在位于昆明北郊二十余公里松花坝马耳山马家庵村小河公路旁40米山坡上,其东,西,北三面远处山峦环抱,松花坝水库则在墓之东南,西南方是昆明坝子与滇池。赛典赤•赡思丁墓方向朝南,地面部份呈长方形,下部石砌,上面封土。墓为青石围砌,宽1.4米,长2.9米,高1.8米。后人为防墓葬被破坏,在墓北砌土埂一道,墓地东西宽而南北长,墓前之地稍呈弧形,回族风俗称“小天井”。墓的右前方为其子纳速刺丁墓,形制相同。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元代著名回族政治家,首任中书平章政事,至元十年(1274年)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任内改善边疆民族关系,稳定边疆、兴建水利、开办学堂、发展农业,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保护范围:铁围栏以内建设控制地带:南至小路,东25米、西35米,北至保护范围外延伸75米为界。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龙泉观与黑龙宫龙泉观与黑龙宫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办事处,北郊12公里黑龙潭公园内龙泉山麓,又称黑龙潭古建筑群。古建筑群可分两组:一组在潭西。此地元初有庙,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改建为龙神祠(即今之黑龙宫又称下观),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重修,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大修。解放后多次维修。另一组在潭东山麓,称龙泉观,一名紫极玄都,又称上观。延西东中轴线有门楼、雷神殿、北极殿、三清殿、玉皇殿等建筑,有大小十三个院落,其中门楼尤其精美,观内存宋柏、元杉、明茶,有“三异木”美称。明龙门派长春真人刘渊然谪滇时,曾在龙泉观传道。现观内存有他的符篆碑(系清嘉庆重刻)。此外,清同治年间三韩(朝鲜)李侍尧线刻唐梅碑、阮元诗碑、张三丰行状碑、道光铜铸八卦炉等等,皆为珍贵文物。保护范围:上观后墙以北20米,清水潭以南20米,东至薛尔望墓以东30米,西至上观围墙。建设控制地带:黑龙潭公园外围围墙为界。1993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钱沣墓钱沣墓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清水河村北。钱沣(公元1740——1795年)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朝著名清官、书画大家。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官通政司副史、提督湖南学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钱沣敢于言事任事,以任内弹劾和珅、毕沅、匡泰等权臣贪吏而“声震海内”。堪称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典范。晚年热心家乡水利事业,考察整治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等,为地方称道。工书画。书学颜、欧、褚等笔法,以魏为本,苍劲雄健。行书参米芾笔意,风神独绝。画马尤为驰名,凌然俊肖,世争宝之。传有《勒马图》、《秋风归牧图》、《三马图》。诗文造诣较高,著有《南园诗存》、《南园集》等。墓为钱沣与原配秦氏合葬墓,旁为侧室鞠氏墓。建于清道光年间,墓碑已佚。1992年和2003年两次重修。保护范围:以旧居围墙和外屋檐滴水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面到围堰堤一线;西面以保护范围外沿为界;南面以旧居南围墙外小路南沿一线;北面到旧居以北的村中小路南沿一线。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永乐铜钟永乐铜钟悬挂于昆明北郊凤鸣山金殿公园钟楼内,钟于大明永乐二十一岁时修建,原悬于昆明城南丽门正门的宣化楼上,用于报时,后用于报火警。永乐铜钟为云南最大的铜钟,高3.15米,口径2米余,口沿厚达14厘米,重约14吨,其造型优美,钟体凝重宏伟,显示了我国明代铸造工人的高度智慧和精湛的铸造工艺,为我们研究云南明代的冶铸技术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保护范围:钟楼建设控制地带:1961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九、梁思成、林徽因旧居梁思成、林徽因夫妇1938年随中国营造学社迁来昆明,留昆期间自行设计并参与营造该房屋。是梁氏夫妇一身为自己设计建造的唯一的房屋。正房(住房)三间,坐西向东,两间附属用房坐东向西居,中间隔一通道,自然形成一个小庭院。正房南侧并排有一矮小偏厦,传为金岳霖居住。留昆期间,于1938年冬调查测绘了昆明与其近郊,楚雄,大理,丽江,鹤庆,姚安,安宁等地的古代建筑场约50余处,以及昆明的民居建筑。1939年9月至1940年2月,梁氏和刘敦桢率队调查测绘了四川,西康35县的古建筑达730余项。林氏守昆住持家务,同时整理,研究调查测绘资料,并为云南大学设计了女生宿舍“映秋院”。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者之一。保护范围:以旧居围墙和外屋檐滴水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面到围堰堤一线;西面以保护范围外沿为界;南面以旧居南围墙外小路南沿一线;北面到旧居以北的村中小路南沿一线。2003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闻一多朱自清旧居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司家营村61号。占地306平方米,系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正房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瓦顶,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在昆明期间曾租住于该民宅入门左边厢房楼上,朱自清与浦江清等人住右边厢房楼上,正房楼下为办公室,楼上是图书室。闻氏在此宅居住近三年(1941-1943年),除指导研究生学习外,还继续研究整理《诗经》,《楚辞》等著作,攒写了《楚辞校注》在1943年获教育部学术论著二等奖,此外,闻氏每周两次要去城里西南联大上课,回来需步行30余公里。1944年后,闻氏一家搬回城里居住,但因文科研究所仍设在司家营,故闻氏仍不时来司家营。朱自清居司家营61号期间,一面指导研究生学习研究,一面也要到城里西南联大上课,每周三天,往返皆步行,除此之外,朱氏则集中精力攒写《新诗杂谈》,评论抗战诗歌,主张文艺为抗战服务。他还多方面搜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并日夜伏案写作。1939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恢复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并准许旧生入学。1941年租用司家营61号民宅为所址,设立中国文学历史,外国语文和哲学四部,所长冯友兰兼哲学部主任,闻一多为文学部主任,下有文学和语言两组,文学组导师有闻一多,朱自清和浦江靖三人。文研所文学部除从事研究外,还培养研究生。保护范围:以旧居外屋檐滴水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以北外延约18米屋檐一线,西面外延8米为界;东面为旧居正门临巷巷东一线;南面外延约20米屋檐一线。十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系我国著名学者傅斯年,顾吉刚,杨振声等于1927年发起在广州成立,次年为中央研究院长蔡元培收归该院建制。抗日战争爆发后,史语所内迁长沙,1938年初继迁昆明。始在拓东路建办事处,7月全所集中靛花巷办公,同时有部分人员租用龙头村弥陀寺和棕皮营响云寺等寺庙工作与生活。史语所驻昆明期间,对昆明一带碑刻进行调查拓片;1939年春,联合中央博物院调查发掘了大理的佛顶马龙、龙泉、白云诸遗址以及墓葬塔等多处,考订了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称谓。史语所居昆三年,于1940年冬奉命迁往四川宜宾的李庄,该所不仅为我国的教育,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保存大批图书,仪器,档案,标本及各种原始资料等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云南的科学研究,教育,人才培养,文化学术交流等做出了贡献。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抗战时期内迁昆明,几易其所,后搬至东岳宫前院西厢房。抗战后期回城,迁入联大在西仓坡新盖的职工宿舍。2005年8月24日盘龙区人民政府依法公布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含冯友兰旧居)为盘龙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面以东岳宫东厢房外屋檐滴水一线和弥陀寺大殿东建筑外屋檐滴水一线为界:南面以东岳宫前段屋檐滴水一线为界:西面以东岳宫西厢房和围墙一线为界:北面以弥陀寺大殿外延15米一线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东面以龙泉中学和龙泉镇粮库东围墙为界:南面以龙泉中学前小路南沿一线为界,北面和西面以龙泉镇粮库围墙为界。十二、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位于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麦地村194号兴国庵内。系清末民初的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446.5平方米。中国营造学社,是最早研究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学术团体。1930年由朱启钤创办,1931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学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