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本课属于选修教材《自然灾害与防治》中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以《中国的地质灾害》这节课的内容为主,结合课标,对教材进行整合。时值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汶川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自汶川地震后,人们关注的问题很多,引发了很多思考。学生也非常关注汶川地震。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关注点,本课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以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为主线,用问题探究的形式,联系乡土地理,结合课改精神,关注高考,来达到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简述地震的成因2.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地震灾害的区域分布3.理解导致地震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4.了解技术部门如何进行地震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政府如何进行救援与救助,并掌握面对地震灾害的一些应急避险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从图表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培养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3、培养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地震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它与其他地质灾害之间还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地震危害程度还具有地域差异。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分析以及灾情的时空分布特点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旧有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图片文字材料,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当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的过程,当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而全面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三、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联系汶川地震背景,结合学生的关注点,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思考,再结合对文科班学生的要求,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以达到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2、新课教学本课课题是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所以全课就都以汶川地震为主线进行串联。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利用思考一、思考二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础知识,所以先简单介绍地震的成因,类型以及相关要素(地震的构造等)。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再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烈度的因素。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通过给出汶川地震的相关材料来启发学生思维,并适时加以归纳总结。在教授中国地震分布特点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世界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使学生对地震的分布有总体上的认识,之后利用地图抛出问题——中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并结合乡土地理——福建多地震吗,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关注生活,学习地理的乐趣。在分析了地震灾害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由地震引发的灾害链。通过案例,采用讨论式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法,使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并再次结合福建,进2行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知识点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而地震灾情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案例(比较汶川和唐山地震)的形式,采用比较法,并呈现图表以及文字材料,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中培养学生从图表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改的理念之一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自汶川地震后,如何进行地震灾害的防御,就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也是学生非常关注,并和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这部分内容重点是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因这部分内容较简单且通俗易懂,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采用学生个人点评,分组讨论,教师评价的方法进行教学。四、说课综述本课力求结合课改精神,联系高考,以问题探究的形式,达到学习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上是对《地震灾害及其防御》一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