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松江区泗泾第二小学沈萍摘要:数学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练习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练习设计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设计练习的最高目标。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重点从练习设计的分层策略、开放策略、多样化策略三大方面开展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聚焦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数学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熟练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风,而且可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其往更深层次发展。二、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误区分析误区一:练习内容的“拿来主义”虽然教材配套的数学同步练习部分安排了不少“精品”习题,但数量有限。为了满足学生练习的需求,很多教师不是向外校“讨”卷子,就是买各类质量不高的教辅参考资料来做,“拿来主义”盛行。然而这些练习往往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与重复上,内容东拼西凑,差错屡出,不能使学生在练习中更好地提高数学能力。第二,不遵循课程目标的要求,一些题目超标离本,繁难偏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误区二:练习形式的“墨守成规”目前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的设计在形式上依然是循规蹈矩,片面保守:为学生提供的大多都是条件清晰、方法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练习,缺少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算法多样、答案不一的多元开放性练习。不能为学生创设更大的思考和探究空间,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长此以往的“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只能养成学生思维的固化和学习的依赖性,导致学生不认真审题就套用以前的“经验”,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误区三:练习层次的“熟视无睹”我们现在采用的普遍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面对全体学生,个体发展、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教师在练习设计时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练习要求同质同量,缺少自主选择的灵活性,不尊重学生实际需要。导致能力强的学生不止一遍重复做已经会做的练习,使学生感觉数学学习缺乏挑战性;而对于能力弱的学生,在根本不会做的情况下依然要求其完成,如此使他们逐渐降低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面向全体也就成了“忽视两头只顾部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误区四:练习价值的“浮光掠影”在现行的小学数学练习中,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或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不是真正意义上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屡见不鲜。而所谓的解决问题也只不过是人为编造的,脱去华丽的“外衣”,仅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套用公式就可加以解决,纯粹是为了学数学而做数学,应用价值可谓“浮光掠影”。这种走马观花的练习降低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具备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所需的本领,更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三、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一)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强调练的分层策略1、练习分层,循序渐进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为了走出“基于练习层次‘熟视无睹’”的误区,充分兼顾学生间的知识差异,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练习设计应做到分层次、走坡度、有发展,以达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目的。一般可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同一练习也可分层要求。第一层次为模仿性的基础题,主要突出新知识的内化过程,解决学生一个“懂”字。第二层次为提高性的综合题,主要突出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解决学生一个“用”字。第三层次为拓展性的发展题,主要突出对知识进行强化、优化的过程,解决学生一个“活”字。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通过闯关游戏来设计如下几个层次的练习,来达到教学目标。(1)基础题。勇闯第一关:摘取智慧星。用竖式正确计算出智慧星上的算式,即可获得三颗智慧星的奖励。34.58+8.59.7-5.268-3.3本组竖式计算主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勇闯第二关:火眼金睛。判断以下两题的计算是否正确?错的请说明理由。本组“纠错”训练题主要强化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在辨错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同时使计算教学的训练形式丰富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综合题。勇闯第三关:走进生活。小巧和小亚一起去购物,她们一共带了90元,请你为她们设计购物方案,她们用90元购买了其中的两件商品,共用去多少元?还剩多少元?42.5+1.745.996.7-2.834.93购物方案商品共用去多少元?还剩多少元?袜子手套10.9元38.5元()()书包彩笔79.99元11.8元()()注:在所选中商品下打“√”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综合练习,不仅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的场景,懂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促进应用意识的培养。(3)发展题。勇闯第四关:聪明的小评委。下面是小胖、小巧和小丁丁三位小朋友参加学校歌唱比赛时五位评委给他们的评分,评分规则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请你当当小评委,评出谁是第一名?小胖9.9109.8109.3小巧9.89.9109.79.4小丁丁9.69.99.99.89.9本题是小数加减法的拓展性训练题目,学生在探索中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充分给予学生自主交流互动与展示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及时评价去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由浅入深富有层次性的练习,环环相扣,既能巩固所学的新知,关注了学生的基础,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尊重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2、批阅分层,适时调整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而激发不断学习的动力,除了强调教师在练习设计上分层之外,学生完成练习后的反馈批阅也应层次分明,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在“质”与“量”上作不同要求。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尽量做到面批,针对练习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作分层指导,及时帮助分析原因,查漏补缺。必要时教师可准备一本记录本,实时记录学生知识的疑惑之处,及时调整练习设计的层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放矢,以求分层指导的后续性反馈提高。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更高层次的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攻克,进一步激发优等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学习了“角的度量”后,有这样一道动手操作题:画一个∠ABC=75°;以所画的角的顶点为圆心,画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这道练习分层设计,前半题是在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学会画一个角的巩固练习,我要求部分学困生先完成该题后面批;后半题则是结合角与圆的知识综合练习,在请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后,我要求其余中等生和优等生前后两小题一起完成后批阅。在面批时我发现,学困生把角的大小画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成功判断75°是一个锐角,反而画了一个钝角,在画角时量角器上内外圈不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后我对症下药,一边批改一边讲解、纠错,使学困生明确知道错在何处、错误原因及正确画法,并且适时拿出量角器给学生验证所画的角度是否正确,有效发挥面批的作用。而对于没有进行面批的中等生和优等生,这道题目是被要求完整画好的,虽然在做之前有过提醒,但是在批改收上来的练习中还是部分出现了所画圆的圆心没有以角的顶点作为圆心,画了两个独立的图的错误。我就在旁边写上适当的批语:“认真审题”,并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再圈一圈,以引导学生订正时找到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有利于提高这些学生的审题能力,逐步养成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二)巧设问题,提升思维——注重练的开放策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巧设开放性练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个途径分析思考问题,随着条件或问题的变化转换思路、积极探索、自主创新,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充分调动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唤醒学生用多种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1、条件开放(1)条件开放的练习设计,可能是给出的条件是不完备不充足的,要解决此类问题,还需要补出缺少的必要条件。例如:已知条件小胖买了25支铅笔,补充条件所求问题小亚买了几支铅笔?解题思路列式计算在教师的参与、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通过完成表格展示出多种方法补充条件:①小胖比小亚多(或少)买6支;②小亚比小胖多(或少)买6支;③小亚买的铅笔是小胖的2倍;④小胖买的铅笔是小亚的2倍;⑤小胖、小亚一共买了46支铅笔;⑥小亚比小胖买的2倍多(或少)5支;⑦小胖比小亚买的2倍多(或少)5支等。(2)条件开放题中给出的条件也可能有多余的,需要学生细心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排除表面现象的干扰,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问题。例如:小丁丁有160元,正好是小胖的2倍,小亚有106元,小丁丁和小胖把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他们俩一共捐出多少钱?所谓“学贵有疑”,本题需要学生仔细推敲题意,大胆提出质疑,问题中的“他们”究竟指的是谁?分析问题和条件间的关系,从而抓住“小丁丁和小胖把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小学的小朋友”这个关键句,排除“小亚有106元”的干扰,列出正确算式160+160÷2。2、问题开放设计问题开放的练习,使得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探索问题产生、解决的过程,在分析数量关系、提出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提出各类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每个学生在探知中得到愉悦,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在交流中得到完善。例如,五年级学习了行程问题后,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开放练习:根据所提供的信息,请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并解答。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A、B两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0千米。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根据已有条件动手画图、动口交流,提出了下列问题:①若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经过几小时后相遇?②若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75千米?③若两车同时出发行驶4小时后,这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④若甲车先行驶150千米后乙车再出发,乙车经过几小时后与甲车相遇?⑤若两车同时从两地出发,途中乙车因故停留2.5小时后再继续前行,甲车经过几小时后与乙车相遇?⑥若甲车先行驶2.5小时后乙车再出发,两车相遇时甲车共行驶了几小时?等。这样的练习,主要是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达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3、解题策略开放(1)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方位、多个角度去思考,激活思维,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例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有这样一道练习:你能用几种方法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此题在复习时发挥出其独特的功能,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运用“分割”与“添补”法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基本平面图形,使学生认识到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深刻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经过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反馈出图中五种方法。(2)结论开放。主要体现为结论的不唯一,促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找到一个答案就沾沾自喜,因而设计解题结论开放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当然有的题目也是综合型开放,不仅答案有多种可能性,解题策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例如:如图,以给定的这条线段为边,你能分别画出面积是6cm2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3cm2的三角形,面积是7cm2的梯形吗?请在下面的方格(边长是1厘米)图中画出来。练习中指定了图形的一条边,学生无论画哪种面积的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