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课件-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台湾分离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一、“台独”思潮的成因及其社会历史根源二、“台独”的理论三、“台独”运动及其组织发展四、民进党的“台独历程五、陈水扁的分裂理论一、“台独”思潮的成因及其社会历史根源(一)“台湾意识”的正反面(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及其封闭式的反共的大陆政策(三)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其国际地位的不相称性(四)美国对台的“双轨政策”(五)民主政治使台独势力有了发展空间一、“台独”思潮的成因及其社会历史根源“台独”思潮是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种政治主张或思想倾向,即谋求将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台独思潮及台独运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意识及行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及文化的背景。一、“台独”思潮的成因及其社会历史根源台湾人民除少数原住高山族各系同胞以外,绝大多数是在清代从福建、广东等地移居来的。早期从大陆渡海来台湾的汉人,来台的目的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以打劫过往台湾海峡船隻为主的海盗,古人称高雄柴山为海贼庄,其次是随郑成功军队、清军军队来台执行统治而落户的官兵,第三类就是在原乡因生活困难,博命来台垦荒,冀望在他乡为自己打出一片天地的罗汉脚。国家边陲上的遭遇自16世纪下半叶后的400多年里,台湾前后有16次遭到日、美、英、法、荷、西班牙诸国的占领和侵略:第一次从1624年至1662年沦为荷兰殖民地达68年;第二次自1895年至1945年被日本人占领50年。甲午战争的不幸台湾史上的独立运动,可以远溯至一八九四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后,当时的清廷因为战败的关係而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的住民对这件事的反应是:愤怒与反抗!先是极力向清廷陈情无效后,继之以独立建国为号召,期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来製造国际的压力,以阻止日本的侵台。台湾意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台湾同胞在反抗异族的侵略和反对清廷统治斗争中,冲破原住民和不同祖籍移民间的血统、文化、语言等层层障碍,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台湾地方意识——“台湾意识”。该意识有三大特点和两面性。三大特点是:爱国性、反抗性和自主性,这是它的正面。而抱怨性、排他性、分离性是它的负面。在日本人占领时期,台湾人强调“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就「台湾意识」的成形来说,1977-1978年间的乡土文学论战更为关键,从叶石涛、陈映真等人围绕着「台湾文学」相关界说的讨论过程上,逐渐延伸出的议题。在此基础上,1980年代初期围绕着「台湾意识」、「中国意识」的相关讨论,与诸党外政治运动所推动的「住民自决」议题,引发愈来愈多的关切,连带影响整个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之间,有关「台湾结」、「中国结」的热烈话题。“台湾意识”被膨胀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变成了“台独”思潮产生的温床。(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及其封闭式的反共的大陆政策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终于宣佈无条件投降而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五十年的殖民地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台湾人,欣喜万分地期待看在「祖国」的怀抱中,重建美好的家园。殊不知自一九四五年十月中国军队、陈仪等接收官员先后入台后,到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前,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竟将台湾搞得乌烟瘴气;台湾人那种重归「祖国」的美梦沦为一场失望,更进而由失望到愤怒;终因专卖局傅学通等查缉科员殴打烟贩林江迈,而触发了全岛性抗暴的二二八事件。国民党当局在“反台独”的名义,下制造了大批冤案,将一批意在追求民主运动的新生代政治人物推向了台独营垒。目前,“台独”及其外围组织,乃至民进党中的核心人物,基本上是从中坜事件、高雄事件乃至更早些时候的“二二八”事件中冲杀出来的一些骨干分子。因此,民进党宣传部主任蔡仁坚曾说,“有一种台独是基于国民党刻意的压迫与不民主积压的反弹”。海峡两岸长期隔绝,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严重对立,为“台独”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国民党多年反共宣传及大陆方面某些政策上的失误反馈给台湾民众的恐共心理,使岛内逐渐滋生了一种封闭型、区域型的思想体系“台湾命运共同体意识”,企图在中国大陆之外独立寻求所谓台湾的前途。过去国民党将中共定位为:毛匪、流寇、汉奸,要台湾人“杀朱拔毛”、“解救啃树皮草根的大陆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反共抗俄为1949年-1980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澎金马(自由地区)所施行的重要基本国策及政治宣传。(三)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其国际地位的不相称性60年代中期,台湾实现了从农业为主的基本经济形态到以工业为主的基本经济形态的转变。至70年代初,工商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大。由于台湾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经济的维持、发展与外贸息息相关,台湾的企业家要求台湾的“国际地位”要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执政的国民党控制的舆论工具提出“需考虑台湾在国际区域以及全世界的角色。”民进党秘书长张俊宏也鼓吹“台湾要学大英帝国,为台湾‘开创出不落日工商帝国’。(四)美国对台的“双轨政策”长期以来,美国基于传统战略利益、经济利益及道德利益的考虑,一直视台湾为其控制亚洲的战略要塞。一方面主张一个中国政策,另一方面,阻止中国统一。(五)民主政治使台独有了发展空间民主允许各种政治主张存在,台独在台湾民主化后,有了发展空间。二、“台独”的理论1.“皇民化”论2.台湾独立3.“台湾地位未定”论4.“住民自决”论5.“中国主权观念过时”论6.建州派/美属派1.“皇民化”论这种理论认为,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统治的50年里,台湾的中国文化已被日本同化,台湾文化已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本性,台湾光复后台湾人怀念日本的统治。这种理论甚至认为,台湾文化为日本文化之延长而非中国文化之延长。台湾岛为日本列岛的南端而不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皇民化”论皇民化理论美化日本的侵略。皇民化论鼓吹者是一些受日本殖民奴化教育的顽固分子或亲日学者。亲日派文人学者则以日本明治大学教授王育德为代表。王氏生于日据时代的台南市,深受日本殖民教育,极力鼓吹皇民化“台独”论。1964年他发表了《台湾…苦闷的历史》一书,认为日本在台湾强化使用日语引起台湾人民思维方式和世界观质的变化,因而“皇民化”了,“已跟日本无法区别”。皇民化论鼓舞了一批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分子和日本政界的右派,他们时刻不忘昔日殖民统治时代的“政绩”,为其反动的殖民统治辩护。1.“皇民化”论皇民化下的“台独”分子把“台湾国旗”设计成一个大太阳旁附加一弯新月;主张废除原中国年号,改用昭和纪年,每逢集会讲日语,唱日本歌。在“皇民化”论下的“台独”分子,把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说成是“依当时的国际法完全是有效的,台湾主权移转日本也属完全合法”。2.台湾独立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廖文毅感到时局无可作为,遂先后赴港,提出台湾独立。2.台湾独立廖文毅(1910年3月22日-1986年5月9日),本名廖温义,生于台湾云林县的西螺,出身于一个乡下仕绅的家庭。廖文毅于1925年从公学校第一名毕业,1928年进入南京的金陵大学工学院机械科。1932年,赴美就读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后,转至俄亥俄州立大学于1935年以〈用钠氯化物电解法从事纸浆生产〉这篇论文获得化学工程博士。2.台湾独立由于廖文奎和廖文毅两兄弟都有中国经验和美国经验,日本统治当局对他们十分忌讳,尤其是在日本于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以后。当局甚至派特高[来源请求]暗中跟踪调查他们的行踪,廖文奎也因此而决定再赴中国。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廖文毅被指派为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工矿处的简任技正,并兼台北市政府工务局长。1946年,辞去兼工务局长,改兼任台北市公共事业管理处处长。2.台湾独立拥有高学历,精通中文、日文、英文,又有社会声望的廖文毅,对于参政的意愿,当然也相当浓厚。大战结束那一年,廖文毅就创立了“台湾民族精神振兴会”,自任会长,同年又组“台湾宪政会”,并于翌年初创刊《前锋》杂志,那是一本收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各种评论的杂志。2.台湾独立1946年8月,廖文毅决定试着去竞选中华民国“国民参政会”(相当于当时国家最高的民意机构)的参政员。这次的选举采间接选举,由台湾省参议员投票选出,廖文毅应当选,却因故被行政长官公署民政处长周一鹗作梗将其中一张选票视为废票而被判落选。两个多月后,廖文毅再度出马竞选参加“制宪国大代表”的选举,却不幸再度落选。2.台湾独立在这两次的选举中,廖文毅都提出“联省自治”的主张。但是,其范围并未超过台湾人自治的主张。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廖文毅于3月4日代表“台湾革新协会”,组成“台湾二二八惨案联合后援会”,发展告全国同胞书。呼吁正视台湾问题,其中包括撤办陈仪、派员调查惨案、取销专卖等,陈仪反而于4月18日发布“二二八事变首谋叛乱犯在逃主犯名册”30人,廖文毅、文奎名列其中,成为叛乱通缉犯。廖氏兄弟乃感时局无可作为,遂先后赴港,提出台湾独立。2.台湾独立1948年廖文毅与谢雪红等在香港组织台湾再解放联盟,1949年12月潜赴日本,1965年5月14日,廖文毅因中国国民党政府冻结其在台湾的资产,并以其亲友的安危做为要胁,只得声明放弃台湾独立运动回到台湾,6月获得蒋中正特赦,其余生饱尝监视,终身不得出国。1986年5月7日病逝。2.台湾独立廖文毅在日本期间曾组织暗杀蒋介石。廖文毅1950年在日本又组建了“台湾民主独立党”,自任主席。1955年,在东京成立了“台湾共和国临时议会”,次年又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自封“大统领”。2.台湾独立千两黄金买刺客:郑松焘文毅和郑松焘谈妥几点:一、行刺蒋介石,只要开枪,不管击中与否,赏黄金500两;二、开枪击中,轻伤加赏黄金100两,重伤加赏250两,毙命加赏500两;三、赴台旅费及活动经费概由廖文毅支付;四、此行如果丧生,一应身家后事由廖文毅负责料理,如果负伤,也由廖负责提供诊治、疗养费用。1961年10月26日,郑松焘从东京飞往台北。郑松焘套取蒋介石有关情况“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则消息,说蒋介石将于次日下午2时去“革命实践研究院”作演讲。郑松焘于是决定次日行刺。向老同学岳安和借枪“防身”郑松焘向岳安和说自己准备到龟山岛去走一趟,想借一支手枪防身。岳安和设妙计向蒋经国举报刺客逃离台湾蒋介石杀鸡儆猴廖文毅放弃“台独”对郑松焘之死,日本警方一无所获,只好不了了之。但是,“台湾独立统一战线”“总裁”廖文毅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吓得胆战心惊,惟恐自己成为台湾特工的下一个暗杀目标,不久,他就住进了医院。此后,廖文毅的“台独”调子越唱越低。1963年3月,廖文毅在东京宣布“台湾独立统一战线”解散,他本人放弃“台独”,随后便返回台湾。3.“台湾地位未定”论此论源起于二战结束前夕。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也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更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认为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合法性乃为中国在台湾受降日本的事实。在五十年代后期,随着台海分隔局面的延续,美国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企图也逐渐表面化。3.“台湾地位未定”论1955年4月,美国国际法专家、资深外交家亚瑟·迪安,在《外交季刊》发表题为“美国外交政策与台湾”的文章,鼓吹“两个中国”,声称要说服“两个中国”都“忘记它们要相互吞并领土的计划”,“承认共产党中国是从中华民国分离出来的新国家,同时承认中华民国通过占领取得了对台湾和澎湖列岛的权利”。3.“台湾地位未定”论1959年,美国参议院外委会委托智囊机构“康隆公司”就美国外交政策提交报告。这份被称为“康隆报告”的外交政策提议,应考虑让中国加入联合国,同时承认“台湾共和国”,并让“台湾共和国”参加联合国。报告以“台湾地位未定论”为基础,认为“台湾人民自己已经作过相当强烈的表示,愿意与大陆保持分离,假使各方同意,这一点是可以用公民投票来进行测验的”。这是第一个完整的“一中一台”方案,与“两个中国”不同之处是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不再提“中华民国”,却公开提出建立“台湾共和国”,让台湾永远独立出去。3.“台湾地位未定”论日本首相池田勇人也于1956年2月28日公开声称:“台湾并非中国的领土”,扬言“台湾地位未定”。由“台湾地位未定”论引申出如下几种可能:台湾独立;国际共管;台湾属于中国;台湾属于美国或日

1 / 9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