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未来科学大奖:让科学家重回舞台中央素材回放2017年9月9日下午,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各为100万美元。素材回放施一公的获奖评语:表彰他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施一公1967年生,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主要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素材回放潘建伟的获奖评语:奖励他在量子光学技术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使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通信成为现实可能。潘建伟1970年生于浙江东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素材回放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该领域有国际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纠缠操纵和冷原子量子存储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系统性创新贡献。素材回放许晨阳的获奖评语:表彰他在双有理代数几何学上做出的极其深刻的贡献。许晨阳,1981年生于重庆。2013年成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2008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从事代数几何研究。解读应用【素材解读】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是亘古不变的科学真理和人类对科学的孜孜追求——这个梦想让我们不囿于方寸之地,而是要仰望苍穹,将短暂微渺的生命融入壮丽开阔的世界中。“让商业反哺科学,用科学成就未来”,带着这样的信念,一批为大众所熟知的科学家、投资人和企业家们搭起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最后一英里”——构成这“最后一英里”的并非解读应用冷硬的电缆和光纤,而是对科学的专注和对社会的关怀。而未来科学大奖,旨在“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风尚,吸引更多青年投身于科学”。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让科学家成为偶像和时代英雄;同时鼓励中国的年青人与孩童,以科学的态度和向往,闯进新世界,成为未来的脊梁,进而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建立科学观。【适用话题】在中国本土一样可以作出世界级的研究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文化、营造科学氛围科学兴国的知识情怀,科技报国的盛世华章民智强则科学强,科学强则中国强。推动科学,成就未来,现在正是最好的时代解读应用唤起中国社会对科技前沿趋势的关注与了解,并通过奖励在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华裔科学家和科技梦想家形成整个社会对科学家的尊重与推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科学梦。这样的梦想让我们不满足于俯瞰脚下的方寸之地,而是要仰望苍穹,让一己短暂微渺的生命融入更壮丽开阔的世界中去解读应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