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2012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XX委发[2012]29号中共??区XX镇委员会xx市??区XX镇人民政府2012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各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镇属各单位、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区、镇党代会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工作,加快推进“四个??”和全镇“ZZ血橙之乡”建设,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域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幸福新XX”工作主题和加快建设“四个??”和“ZZ??之乡”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以解决影响社会平安和谐稳定的源头性、突出性问题为突破口,以“961”工程为重要抓手,把村(社区)管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2—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二、目标任务围绕创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为关键点,以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为着眼点,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着力点,以村(社区)社会管理为切入点,以解决社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整体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三、工作重点(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1.强化镇职能转变。以全区试点乡镇经验为指导,调整完善镇内部机构设置,强化基层党建、村(居)管理、公共服务、社区建设、安全监督、应急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目标考评体系,推动全镇职能和工作重心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建立新型村(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强化村(社区)社会管理,健全村(社区)自治组织,建立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组织、驻镇单位、村(居)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楼栋(院)长”制,充分发挥“楼栋(院)长”的作用;落实村(居)民自治制度,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村(社区)管理,逐步实现村(居)—3—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使村(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3.强化村(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推进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将村(社区)划分为若干责任网格,整合工作人员和各种协管力量,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能、一格多员、全员参与,把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措施落实到村(社区)、基层单位、每家每户,要求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率达100%;整合各种社会管理和服务资源,把人力、物力、财力下沉到村(社区),赋予社区更多的管理服务职能,使村(社区)“有场地办事、有条件做事、有人干事”,全面推行“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一站式服务;按照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打造1个示范村(旭东村),凸显特色和亮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村(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1.构建群众工作网。整合镇、村(社区)、组三级群众工作资源,健全镇村组三级群众工作网络,全面推行信访代理,完善镇村两级集中服务中心;依托综治维稳和民情信息员,广泛收集舆情民意,形成上下联动的民情收集网络。2.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完善信访接待制度,健全信访台帐,调处理群众反映信访问题,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完善—4—“两下”等民情民意收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定时(镇村每月召开一次以上)分析研判会,对收集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完善处理问题“回访”和“反馈”制度,确保问题解决落到实处。镇综治办每月向区委办、政府办汇总报送,对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实行一事一报,及时组织协调解决。健全公布机关干部通讯电话,开通政府民意收集固定电话,安装固定“举报箱”等群众利益诉求方式,建立人大、政协等各方民情会商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广泛征集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3.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在构建“三大调解”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医患、劳资、环保、拆迁、交通事故、消费、婚姻等专业调处机制,配备专兼职人员,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诉调对接”调处机制,强化实体运作,规范对接流程,拓展对接范围;认真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加强和规范镇“大调解协调中心”和村(社区)调解室建设,充实人员,明确职责;深入开展大调解工作“五进工程”,延伸覆盖各行业的组织网络。4.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执行《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和《xx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市政府第67号令),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镇村出台重大决策、实施重点项目,事前均要组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评估认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事项,要予以否决或暂缓实—5—施,防止因决策失误和施政不当引发不稳定问题;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制,按照谁评估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未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或评估不实,导致严重群体性事件的,严肃追究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1.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一是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综合数据库。依托公安派出所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整合计生、人事、劳动保障、民政、教育、工商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综合采集、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的流动人口信息综合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实现基层信息采集统一化、业务办理流程化、信息共享全程化;二是建立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推行“以业管人、以房管人、以网管人”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全面推进“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服务管理工作全覆盖,建立覆盖全镇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三是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抓、双向管”的协同管理机制。以社区为依托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抓、双向管”的协同管理机制,并将流动人口管理与治安管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驻村(社区)民警和流动人口协管员的作用,实行“一般人口常规管理、重点人口重点管理、高危人群跟踪管理”新机制;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做好无稳定职业、无固定居住场所、无稳定收入来源的流动人口管理,全面实行—6—居住证制度,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四是工作要求。要求镇、村(社区)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流出、流入)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流动人口动态管理台帐,准确把握流动人口情况。2.加强刑事解教及社区矫正人员服务管理。健全完善衔接机制,积极创新安置帮教对口服务方式,细化落实责任,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结对帮教,逐步解决在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严防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使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安置率、帮教率达到100%;着力做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不断进行总结推广,实现社区矫正对象GPS定位系统管理覆盖率达60%。要求镇村(社区)健全刑事解教、社区矫正人员及监外执行罪犯台帐,摸清情况,随时监管,随时掌握动态情况。3.加强吸毒人员和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管控。对吸毒人员,要在打防结合、教育转化上狠下功夫,防止其危害社会,对有现实危害性和暴力恐怖倾向的高危人群,健全完善常态化的管控机制,出台社区戒毒实施意见;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遏制艾滋病的危害和蔓延。要求镇村(社区)进一步摸清辖区内吸毒人员和艾滋病患者的情况,建立台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管教措施,确保管教好,不危害社会。4.加强精神病人的救助管控。强化对精神病患者的分类登记、分类监护、分类管理、分类救治;健全完善重性精神病—7—人数据库,实现村(社区)、镇和医疗中心三级联网,使重性精神病人管控责任得以全面落实。健全完善特困家庭重性精神病人救助机制,筹集救助专项资金,多措并举对特困家庭重性精神病人和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开展治疗救助。要求镇村(社区)进一步摸清辖区内精神病人情况,分类建立台帐,落实监护人和帮扶人,确保监护到位、帮扶到位。5.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以闲散青少年、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为重点,以工读学校集中教育为着力点,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和虚拟社会的监督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拓展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力量,加强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关爱、教育、管理、服务和救助工作。要求镇村(社区)摸清辖区内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情况,建好台帐,落实监护人和帮扶人,明确好职责,落实好责任。6.强化其他特殊人群的有效管控。加强对特殊利益诉求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容易产生极端心理的特殊社会群体的心理筛查和疏导,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有效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事件(案件)的发生;加强对—8—“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重点人员的监控,落实对异地流入人员的管控措施并建立帮扶机制,积极开展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人员的教育转化及对其他非法宗教组织人员的教育引导工作。要求镇村(社区)健全“法轮功”等其他特殊人群台帐,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到位。(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1.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完善公安天网、校园平安网、小区平安网、企事业单位平安网、交通平安网、市场平安网等“技防网络”建设;完善以巡警为骨干,以协警、治保巡逻队为辅助,警力民力互补,逐步覆盖城市和农村集镇主干道的社会面巡逻防控网。加强群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社区治保巡逻队、农村专兼职治安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全面推行院坝联勤、山湾联防、村民自防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治安防范模式,构建城乡社区群防网。建立严打整治长效机制,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研判,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和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效打击有组织犯罪、涉黑涉恶犯罪、暴力恐怖犯罪和其他各类犯罪。要求健全民兵预备役、社区治保巡逻队、农村专兼职治安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发挥好群防群治作用。—9—2.大力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改造。建立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治安突出问题滚动排查整治机制,加强对城乡结合部、治安复杂场所的排查整治工作。把“治乱”与“治瘫”、“治软”有机结合起来,对治安重点地区的基层组织进行整顿,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加强村(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加快整治改造步伐,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落实防控措施,切实把治安重点地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安全和谐的地区。3.加强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公共突发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反恐应急处置等系列工作预案,建立完善处理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体系。坚持突发应急事件“五长到场”制度,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充实应急处置队伍,开展经常性应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民爆物品、枪支弹药、剧毒物品以及废旧物品回收交易市场和公共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准入和源头管理,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道路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建设,严格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健全基层安全监管网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积极探索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安全模式;开展安全创建活动,建成1个区级安全村,9个镇级安全村(社区),实现全镇安全工作稳定和谐。—10—(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1.依法促进新型网络健康有序发展。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建立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