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与肌张力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肌力与肌张力内二科针灸推拿康复教研室肌力一.定义•肌力是肌肉收缩的力量。•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能承受的重量来表示,是以肌肉最大收缩(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肌张力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籍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运动功能检查的最基本方法之一。•1、评价肌肉功能损害的范围及程度。•2、间接判断神经功能损害的情况。•3、评定康复治疗的疗效。影响肌力的解剖及生理学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力大小与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成正比,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愈大。2.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①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②神经冲动的频率。3.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二、肌力测定的方法•1、徒手肌力测定(MMT)•2、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3、等速肌力检查(IKMT)isokinetic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握力指数=握力/体重×=100,正常大于50–捏力(正常值一般为握力的30%)–背拉力=拉力/体重×=100(男性为体重的1.05~2倍,女性为1~1.5倍)–四肢各组肌群的肌力测试–腹背肌等长耐力实验徒手肌力测定(MMT)•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位置,嘱患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一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根据肌肉活动能力及抗阻力的情况,按肌力分级标准来评定级别。MMT检查注意事项•1.遵循测试的标准姿势,注意防止某些肌肉对受试肌肉的替代动作。•2.测试选择适当时机,疲劳、运动或饱餐后不宜进行。•3.左右两侧比较,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尤其在4和5级难以鉴别时。•4.先抗重力后抗阻力,抗阻力必须使用同一强度,阻力应加在被测关节的远端(不是肢体的远端)。•5.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致痉挛性瘫痪不宜作MMT,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病患者慎用某些测试。•6.检查前先用通俗语言解释,必要时示范。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肌力分级方法是1916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矫形外科学教授Lovett提出来的,他将肌力检查分为6级(0级一5级)肌力补充分级法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注意:是检查肌力,不是检查关节活动是通过关节活动检测必须知道所测的肌群必须清楚ROM上肢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1.肩关节:•屈曲:0~180°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后伸:0~50°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外展:0~180°三角肌中部、岗上肌、岗下肌•水平外展:0~90°三角肌后部•水平内收:0~90°胸大肌•外旋:0~90°岗下肌、小圆肌•内旋:0~90°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外展:0~180°三角肌中部、岗上肌、岗下肌3、4、5级:2级:0、1级:•后伸:0~50°三角肌后部、大圆肌、背阔肌•3、4、5级:0、1级:2级:•水平外展:0~90°三角肌后部3、4、5级:2级:0、1级:•水平内收:0~90°胸大肌3、4、5级:2级:0、1级:•外旋:0~90°岗下肌、小圆肌3、4、5级:2级:0、1级:内旋:0~90°肩胛下肌、大圆肌、胸大肌3、4、5级:2级:0、1级:2.肘关节屈曲:0~150°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3、4、520、1伸展:150~0°肱三头肌3、4、5级:2级:0、1级:伸展:150~0°肱三头肌3、4、5级:2级:0、1级:下肢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1.髋关节:•屈曲:0~125°髂腰肌•伸展:0~15°臀大肌、腘绳股•内收:0~45°大收肌,长短收肌•外展:0~45°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外旋:0~45°股方肌、梨状肌、臀大肌•内旋:0~45°臀小肌、阔筋膜张肌2.膝关节正常范围屈曲:0~150°腘绳股伸展:150~0°股四头肌3.踝关节:跖屈:0~45°腓肠肌(伸膝)比目鱼肌(屈膝)腓骨长、短肌(足外翻)胫后肌(足内翻)背屈:0~20°胫前肌1.髋关节:屈曲:0~125°髂腰肌3、4、5级:2级:0、1级:伸展:0~15°臀大肌、股二头肌3、4、5级:2级:0、1级:伸展:0~15°臀大肌、股二头肌3、4、5级:2级:0、1级:内收:0~45°大收肌、长短收肌3、4、5级:2级:0、1级:外展:0~45°臀中肌、阔筋膜张肌3、4、5级:2级:0、1级:外旋:0~45°股方肌、梨状肌、闭孔内外肌等3、4、5级:2级:0、1级:2.膝关节屈曲:0~150°腘绳股2级:3、4、5级:0、1级:内旋:0~45°臀小肌、阔筋膜张肌3、4、5级:2级:0、1级:2.膝关节屈曲:0~150°腘绳股2级:3、4、5级:0、1级:伸展:150~0°股四头肌3、4、5级:2级:0、1级:3.踝关节跖屈:0~45°腓肠肌(伸膝时)、比目鱼肌(屈膝时)腓骨长、短肌(足外翻)、胫后肌(足内翻)3、4、5级:2级:0、1级:背屈:0~20°胫前肌3、4、5级:2级:0、1级:肌力评定的目的•肌力评定主要目的有•1、判断肌力有无减弱及其部位与程度•2、分析发现肌力减弱的可能原因•3、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4、为制定康复治疗、训练计划提供依据•5、评价康复、训练的效果评定原则和分类•原则•规范化:对患者进行肌力评定时,应使测试肌肉或肌群在规范化的姿势下进行规范化的动作或运动,以此为基础观察其它完成的动作、对抗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的能力,达到评价肌力的目的。•注重信度和效度:在肌力评定时应注意减少误差,提高评定准确性,•易操作性:在临床工作中,应以简便、快捷的肌力评定方法为基础•安全性:在应用任何肌力评定方法时,均应注意避免患者出现症状加重或产生新的损害等情况。分类•器械分类:徒手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后者可分简单仪器(便携测力计)评定和大型仪器(等速测力装置)评定。•肌肉收缩形式分类:等长肌力评定、等张肌力评定、等速肌力评定、前两者为肌肉s生理性收缩条件下的肌力评定,后者为肌肉在人为借助器械时非自然的肌肉收缩条件下的肌力评定,在等速收缩评定时,尚可进行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和等速离心收缩肌力评定。•评定部位分类:分为四肢肌力,躯干肌力以及对手部握力,捏力等的评定。•评定目的分类:爆发力、局部肌肉耐力等的评定。•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一定成角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力•5、肌肉收缩的方式及收缩的速度•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所产生的肌力不同。•6、杠杆效率•肌肉收缩力受运动阶段杠杆效率的影响。•7、年龄和性别•男性肌力比女性大,尤其以握力和垂直跳的力量最明显。•8、心理因素•在暗示、大声命令及有积极的训练目的时,受检者的肌力比自主最大收缩力大20%-30%。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1、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损伤,都会影响到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运动募集,导致肌力下降。•2、废用性肌肉萎缩•制动及无功能状态所产生的肌原纤维的减少。•肌源性疾病•主要是因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病所致。•4、年龄增加•儿童少年时期肌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20-25岁达到最高水平•25岁后平均每年最大力量下降1%。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1、抗阻训练原则•2、超量恢复原则•疲劳度原则•频度原则肌力训练方法及分类•1、按照不同训练目的•增强肌力训练•增强肌肉耐力训练•2、按照不同肌力大小•传递神经冲动训练、•助力训练、•主动训练、•抗阻力训练、•渐进阻力训练•3、按照肌肉收缩的方式•等长训练、•等张训练、•等速训练、肌张力肌张力: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肌张力分类•正常肌张力的分类,处于正常肌张力的状态时,被动运动可感到轻微抵抗(阻力);当肢体运动时,无过多的沉重感;当肢体下落时,可因此而使肢体保持原有的姿势。根据不同的状态,正常肌张力可分为:•静止性肌张力: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的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的判断。•姿势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运动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力来判断。•异常肌张力的分类、肌张力水平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害而增高或降低。病因和机理•各种肌病、重症肌无力、末梢神经病、神经根炎或小脑损害等出现肌张力减低,脊髓传导本体感受的神经纤维阻断时也可使肌张力下降。小儿急性偏瘫时在瘫痪早期可有肌张力低下,数日或数周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狭倒症、癫痫失张力性发作出现阵发性或间隙性肌张低下。锥体系疾病出现肌张力增高。锥体外系、底节病变肌张力可降低或增高,有时表现为齿轮样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时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强直,下肢伸直位,上肢屈曲头向后背。临床表现•肌张力减低•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均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伴震颤)。•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指由于肌张力的改变引起的持续的异常的姿势与正在进行中的动作的阻断,分为全身性,局灶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种不随意运动。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又称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DystoniaSyndrome)。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基底核病变)或引起原因不明,前者称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后者称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⒈扭转痉挛(TorsionSpasm)又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TorsionDystonia)或变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musculorundeformans)。临床上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为特征。肌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扭转停止时则正常。•⒉痉挛性斜颈(Spasmodictorticollis)是由于颈部肌肉痉挛性或强直性收缩造成的一种头部旋转性姿势,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为常见。起病缓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起病多见。多见于锥体外系器质性损害。•3.麦杰综合征(Meigesyndrome)由法国HeuryMeige(1910)首先描述,又称特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以双眼睑痉挛和(或)口面部肌肉对称性不规则痉挛性收缩为临床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为1:2~3,30岁以前发病者少见。4.手足徐动症(athetosis)又称指划运动、易变性痉挛(Mobilespasm),它是一个综合征,为多种神经系统疾患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由不自主运动和异常姿势复合在一起的一种异常运动,临床以肌强直和手足发生缓慢不规则的徐动为特征表现。根据其受累部位可分为偏侧性和双侧性。•(一)肌原性疾病•⒈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mus

1 / 1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