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临西县生态保护红线(文本)2018年7月目录1区域概况......................................................................................21.1自然地理概况.....................................................................21.2经济社会概况.....................................................................21.3生态空间概况.....................................................................22临西县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情况..................................................33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依据..............................................................33.1法律法规.............................................................................33.2政策文件.............................................................................53.3相关规划.............................................................................621区域概况1.1自然地理概况临西县地处东经115°18′-115°45′,北纬36°44′-36°57′之间,位于邢台市东南部,卫运河中游左岸。全县地势平坦,中部古堤纵贯南北,将全县分割为堤上缓岗、堤下低平两种地貌类型,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稍有倾斜,西部海拔在33-36m之间,东部海拔在28-33m之间。临西县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多年平均气温13℃,平均降水量559.6mm,年日照时数达2497h,无霜期平均为194d。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最大河流为漳卫南运河,县内长39.2km。此外,境内还有卫西干渠、临威渠、临馆渠、申街分洪渠、下堡寺渠、新清临渠、东清临渠、跃进渠、赵疃渠、马刘庄渠、引卫西干渠、赵王河等21条骨干渠道,县内干渠总长204.24km。境内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西部黄河故道堤上缓岗带,向褐化潮土发展、转化;东部堤下低洼地区为典型的潮土和盐化潮土。耕地面积247km2,素有“粮棉之乡”之美称,盛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大豆等作物。1.2经济社会概况全县辖6个镇、3个乡,299个行政村。总人口39.00万人,乡村人口29.52万人。2016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9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2.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53%;第二产业产值31.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90%;第三产业产值31.1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57%。1.3生态空间概况临西县的生态空间包括林地、草地、水体与湿地、荒漠裸露地表四大类。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数据(2014年)》统计,临西县生态空间总面积为43.69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99%。其中林地面积为23.40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28%,包括有林地和其他林地,全县均有分布;草地面积为0.60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0.11%,零星分布在全县各地;水体与湿地面积为19.35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54%,包括河流水面、内陆滩涂及坑塘水面,主要集中在境内3各河流附近;荒漠裸露地表面积为0.34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0.06%,包括裸地和沙地,零星分布在境内中部和东部。2临西县生态保护红线分布情况临西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0.57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0.10%,占邢台市国土面积的0.01%。本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为河湖滨岸带敏感脆弱区。临西县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在县域的东部漳卫南运河附近。图1临西县生态保护红线分布图3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依据3.1法律法规本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类型和保护要求,依据以下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政策文件等进行管控。(1)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年3月,国务院令第69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10月,国务院令第6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国务院令第6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3月,国务院令第687号)《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2014年2月,国务院令第64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国务院令第474号)《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1991年3月,国务院令第77号)《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建成〔2015〕16号)《国家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3〕71号)《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局令2013第27号)《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1年第1号)《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2011年第27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修订)《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2004年第22号)《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1995年第21号)《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务院1985年6月)其他未列入的法律法规规定。(2)地方法规《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2016年9月22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用水管理规定》(省政府令〔2015〕第10号)5《河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省政府令2014年第14号)《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9月)《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10年9月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3月修订)《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2000年9月)《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1998年12月)《河北省蓄洪区管理办法》(1997年3月)《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1997年10月)《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6年9月)《河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年11月3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3年12月22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3年2月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人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河北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1990年11月10日河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其他未列入的有关法规规定。3.2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11〕1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2〕14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号)《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京津冀系6统发展的意见》(冀发〔2014〕7号)《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冀发〔2015〕19号)《河北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冀发〔2016〕2号)《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冀政发〔2016〕8号)《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意见》(冀办字〔2017〕36号)其他未列入的政策文件。3.3相关规划《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国发〔2016〕65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布》(环境保护部中国环科院公告2008年第35号)《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纲要》(环发〔2008〕92号)《中国生物多样性维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关于划定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2号)《国家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纲要(2012-2020年)》《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河北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2015年4月)《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2014年9月)《河北省海洋生态红线》(2013年8月)《河北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冀政函〔2013〕68号)《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冀政函〔2013〕70号)《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冀政函〔2007〕121号)其他未列入的规划区划。7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管控措施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