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教学计划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教学计划资料【导语】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以下是无忧考网为您准备的小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帮助到你!【篇一】一、三班学生40人,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三)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2)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三)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及时进行学习反馈,及时查漏补缺。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6、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7、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能力8、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篇二】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工作措施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元过关。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4、重视培优补差。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一)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2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二)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第二单元:比较(一)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符号“”“”“=”的含义。运用符号“”“”“=”。第二单元:比较(二)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5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减法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法的认识和含义。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6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7第三单元: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8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活动:大家来锻炼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9第四单元:分类第五单元:前后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0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11第六单元:认识物体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12第七单元:捆小捧、搭积木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13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9+?”、“8+?”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14第七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15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组交流。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16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统计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17总复习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篇三】本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数学新教材学习后,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课堂常规还不算好,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本学期要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有趣的图、购物、统计等知识。教材的编写特点有:(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