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差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西方古代城市形态比较胡丹阳12014001998城市形态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西古代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本篇比较了中西古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Contents目录01020304中西方古代城市形态中西方古代城市特点其形成差别的原因小结1.中西方古代城市形态德意志的诺林根城2.中西方古代城市形态的特点2.1中国古代城市特点中国的城市规划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就可以知道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几乎成了一套定式被严格遵循,如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沈阳等一些古都城市都可以找到上面理论中提到的规划形式和城市布局。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座都城,都城多方正规则布局,中轴线对称,宫殿居中,道路系统呈规整的方格网状,形成一套严整的规划制度。府城、州、县城一般也都按这制度布局,差别只是城市规模大小不同,功能区多少不同。2.2西方古代城市特点西方中世纪代表性城市是法国的卡卡松城和德意志的诺林根城,平面形态为椭圆形,城市中心区为教堂、市政厅及其广场。城市一般分为教会区、皇室区、商人区,有些城市还有学院区、修女院区(牛津、威尼斯等)。城市道路系统不规则,弯弯曲曲,多为蛛网状的放射环状系统。3.古代城市形态差别的原因3.1生产生活方式不同中国的合院式城市形成了由围墙围起的独立单元。宫殿是城市的中心,百姓房屋面向宫殿。中国古代城市是封闭和内向型的,这种封闭内向型的结构是以“家”为单位的“院落文化”。这反映出我国以稳定的农业为主,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区别于中国的院落文化,欧洲文化可以说是“广场文化”,开放外向型的结构反映了欧洲以变动的畜牧业和贸易交换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3.2城市核心作用不同西方城市的放射环状道路可以起到包围和保护核心区的作用。市场遍布全城,居民可沿街居住或营业。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往往是封建经济中心,以商人为主的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封建政治的力量比较薄弱。由于西方基督教势力的强大,城市以教堂、市政厅和具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意义的广场为中心,街道由此呈放射状向外伸展,城市轮廓也很自由。与西方城市相比,中国古代城市一直是主要作为各级封建政权的统治据点而存在的。虽然也有市场,但很大程度上带有纯粹满足封建主物质消费需要的性质。市场的主人备受歧视,没有独立的政治地位,被称为“市井小人”,经济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市场的主人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或各级政权的代表及权贵官僚,城市是层层政权控制下的政治中心,是封建统治的强大堡垒。所以中国古代城市在城市形态上就表现为方正规则布局,宫城居中,道路网的布局及道路尺度基本是考虑哲理或象征意义的需要。3.3中西方主导思想不同中国古代城市体现人间的统治秩序为中心,君王至高无上,城市中以皇宫和官署为中心。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朴素的“天圆地方”的人地观,导致了方格网城市形态的形成。王城居中,中轴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皇权至上、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西方以神学为中心,上帝至高无上,神庙和教堂及其广场占据城市中最好最高的位置。文艺复兴时期,人与自然的大发现使西方人地关系产生彻底的“天人分离”,人的价值理性得到了充分张扬。西方城市规划中出现了一种理想主义思潮,以各种几何形状作为城市形态构想,城市平面轮廓、结构呈现出一种规则的几何图案模式。4.小结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而从西方古代社会来看,其主要特征是采用了方格网式的街道系统,并与城市的市场和公共建筑群结合起来。两者由于生产方式、文化、哲学思想不同,而产生了城市规划的差异。EndThankyou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