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是通过图书馆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实现的。信息化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但更多的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个陌生而又必然的环境,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加强理论研究、更新服务理念、改善硬件和软件入手,力争在新的环境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并进行分析。[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为中心,以网络传播为核心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是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前提的,必将使图书馆由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化为依托于信息化环境的先进的管理与服务。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从方方面面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人们可以轻松的在搜索引擎的掌控下在各个网络资讯平台中畅游丰富的信息世界,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受到冲击在所难免,也为我们图书馆的数字信息服务开辟了新的空间。在专业的信息资源服务方面,图书馆有着比其他平台更有力的条件。以一些大型图书馆为例,也购进了许多胶片、光盘等不同载体的文献,也开发了网站,可是怎么样才能利用我们的有利条件吸引住读者?怎样才能更有效、便捷的为读者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呢?以下,我就现代信息化对图书馆的影响作出总结,并对何建设信息化图书馆提出几点看法。1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必要性1.1信息来源多样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重要性已在各方面得到体现,在现代社会中,拥有信息量的多少,是一个机构在社会中重要程度的体现。在传统的观念中,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以书本传播为主的,这无论从中国古代还是西方的思想中都能得到体现。而在当今社会,这种观念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信息化环境下对文献信息工作的新的需要已摆上了议事日程。人们对信息的来源不再满足于过去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而是倾向于更快、更全面的信息源,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必须用现代的信息传播思想贯穿于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全过程,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1.2现代先进技术已渗透到信息传播环节中。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已被各行各业普遍使用。同样,每一项新技术的投入使用都可体现在图书馆的工作上,从早期的完全手工操作到采用卡片印刷、微缩阅读、复印等机械化手段,到微机在图书馆内部业务中开始使用,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到计算机在图书馆工作各流程中的使用,图书馆内部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化的文献使图书馆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成为可能。这些先进的服务模式,得益于网络化和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再按照以前的旧体制、旧模式去提供服务,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形势了。1.3资源的共享得到充分体现。信息传递的方便、快捷,不仅打破了文献传输过程中时间、地域的局限,而且提供给用户的资源是经过二次加工的、有序的、高质量的信息,使用户的检索更方便。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图书馆若不能改变服务方式,仍旧按传统的文献提供形式,肯定要在信息化过程中被无情淘汰。互联网上丰富的的社会科学信心资源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紧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内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基础,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网络。网络环境给图书馆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资源共享的趋势迫使图书馆改变固有的做法。2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冲击2.1理论上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随着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其自身的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对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方面,相应的研究就显得很少,比如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到底有没有影响,有什么影响,是理论上的制约作用还是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等。这些理论上的不足,也导致图书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大大降低,新兴信息机构的服务范围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本属于图书馆的,使得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中介作用不断降低。2.2传统的服务模式使图书馆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的形势。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用户不再受地理限制,不再受环境制约,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自己的阅读需求,文献资源共享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提高,文献的形式也从单一的纸本向计算机化发展。图书馆是文献收集、整理、加工、传播的机构,理论上说应承担起信息的开发任务,而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是借借还还、等读者上门的被动式服务,这种借阅式服务与图书馆本身的功能相去甚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需求。2.3图书馆的自动化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在技术方面,计算机、多媒体,特别是互联网被引进图书馆系统中来,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的自身结构和信息服务环境。显然,信息开放系统的出现,给图书馆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图书馆的工作和全球的信息系统联到了一起,但由此对图书馆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图书馆的工作再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就意味着消亡。现在多数图书馆已采用现代化设备来处理内部的业务,如采购、编目、借阅等工作,而更重要的数字化和网络导航的工作却少有人去做,馆际的网络互动障碍重重。这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图书馆界强烈要求改变这样落后的面貌。2.4用户的教育工作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用户对日益增多的图书馆数字化资源还没有能完全接受。有的读者不会使用图书馆现有的新设备;有的读者对现代化的设备感到不适应,造成了不少资源的浪费,资源的使用效益偏低,甚至还损害新设备,大大降低了新设备的使用效率。更有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职能是借借还还,只能是提供原始的、基本的借阅服务,没有能力提供系统的、高层次的信息服务,觉得那是一些新兴的信息服务机构的事,因此,这些读者对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缺乏信任感和认同感。3图书馆面对新技术条件的对策图书馆如何适应现代化的趋势,使之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是图书馆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3.1加强理论研究。图书馆的出现是因为人类对知识交流的需求,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图书馆无论在数量还是服务层次上的飞跃,都离不开新理论的指导。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相较于现实中的图书馆的变化,相较其他学科,其现代技术理论的体系显得那样苍白。新的理论研究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应尽快地建立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机构,重点针对近年来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的几要素进行深入探讨,不仅要在理论界提倡新的研究成果,并且要求理论研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为新技术、新服务在图书馆的开展提供新的有力的理论依据,用创新精神来构建图书馆理论体系。3.2更新观念,开创新的服务理念。受多年来传统服务模式的影响,人们在潜意识中形成了定式,认为图书馆就是应该这样,这使得传统图书馆很长的时间内都局限在重藏轻用的框架中,工作重点都是放在文献的收藏和保管上。如今,虽然较过去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这种进展远不能达到现代信息社会所需要的程度。网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然选择。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图书馆社会地位的确立,关键问题是图书馆能否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已将信息的生产、搜集、传播、利用紧密地联在一起,因此图书馆也必须改变原有的传统,站在图书馆全球化的角度,审视和展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突破陈旧的封闭体系,使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充分交融,才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优化合作。在网络环境下,网上信息不仅内容更新及时、检索快捷,更为重要的是内容丰富多彩。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各种数据库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社科文献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对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服务,这种服务就是以网络链接为依托,将特定的、零散的信息源经过加工、整合后提供给用户。这种模式应该是以读者所需为核心,以专业相依为原则的,是以这种核心和原则来构建采访、编目、借阅等为一体的模式,也就是以读者为核心,对读者提供专业的、个性化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加强对检索环节的研究,服务也必须由当初的以索引和文摘为代表的服务发展到为用户提供远程全文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范围扩展到外部在线的数字化信息资源。3.3增加硬件和软件投入,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和服务效率。计算机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不仅改变了图书馆基本业务的技术手段,并且还强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的现代化和网络进程的发展,使图书馆事业走上了自动化的道路。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打破了读者获取文献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使文献的共享有了现实意义。图书馆应加强硬件投入的经费,添置专业性的设备,为实现网络化提供硬件保障。同时应加强图书馆Web站点的建设,设计有特色的主页,除了一般性的服务外,还要加强网络导航服务;主页提供的资料必须全面、准确,力求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能够体现本馆的特色,促使图书馆网络互动的形成和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3.4开展用户教育,提高主动服务的利用率。这一点可以从图书馆的定位说起,图书馆本身就是具有中介性质的机构,它的宗旨就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同时,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应当承担起用户教育的职责,进行适当的用户教育,这是提高用户使用文献资源的重要方面,也是图书馆工作者要注意的方面。可以采用讲座、培训等形式,主要是对他们进行文献检索知识的教育,以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和利用新技术查阅资料的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服务中独特的导航功能。3.5培养一支合格的图书馆专业干部队伍。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已是图书馆界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应成为信息导航员和咨询专家。由于传统观念和陈旧体制的影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直存在得过且过的现象,甚至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图书馆很长时间后,消极、被动的服务意识仍存在于很多图书馆员的头脑中。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更严重地束缚了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培养和造就一支合格的图书馆专业队伍刻不容缓。图书馆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引进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也要抓紧对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熟知计算机网络和检索知识,使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单纯的文献保管者变为既精通文献的保管,又熟悉文献开发的专家,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3.6网络信息资源不可取代现实馆藏文献。网络信息资源大大的丰富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使教研人员、研究生能在网络上及时、广泛地获得最新的学术科研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取代图书馆馆藏文献。因为,(1)网络中以全文存取的信息资源数量有限。目前信息生产者直接以电子形式生产并提供上网的信息资源毕竟不多,学术信息的全文文献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更多网络资源信息资源仍以二次信息居多,大多是在图书馆馆藏文献基础上形成的,相当一部分文献还必须靠图书馆去搜集、加工,然后转换成电子形式才能提供上网者使用。(2)网络信息资源自身的缺陷以及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决定印刷型书刊是人们阅读的主要对象。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馆藏文献的建设应采取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建设并重的方针,使网络资源与馆藏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充分认识网络环境给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影响,及时转变观念并采取积极措施调整文献资源建设策略,面对新的形势,图书馆应以自身优势为依托,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在新的环境中做出新的贡献。参考文献:1李海燕.网络环境下如何深化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情报科学,2002(2)2蒋飞云.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育人功能刍议.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3)3高洁等.传统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冲击下的生存与变革.津图学刊,2002(1)4王淑坤.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1)5杨建伟.信息化社会中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社会科学研究,2000(3)6程玉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图书馆学研究,2002(4)7赵东等.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情报资料工作,2006(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