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案例王琛芳背景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设想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量量、剪剪、拼拼,得出他们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以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探索,防止走过场,从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案例师:选取任意一个长方体,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形式不限),看哪一组想出的方法多。(学生每四人一组,开始操作、讨论、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师:哪一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学生拿着手中的长方体纸盒及记录到前面演示。)生1:我自由选取的长方体,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2厘米,求它的面积,先用6×2得到前面的面积,再乘以2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接着用6×5得到上面的面积,再乘以2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再用5×2是左面的面积,乘以2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所得的积相加,就是6个面的面积,也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演示完,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师:你思路清晰、演示准确、表达流畅,找到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有哪个组是这么想的,把成果展示出来。(生说师写算式)师:你们手中的长方体大小不一,数据也不一样,可你们为什么把这些算式放在一起呢?学生通过观察,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长×宽×2+长×高×2+宽×高×2。生2:我是这么想的: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以把6个面分成两大份,每一份的面积相等,用前面、上面、左面的面积和乘以2就得到了长方体表面积,我们组选用的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6+8×3+6×3)×2。师:表达得非常简练,理由讲得很清楚。还有哪个组跟他们想的一样?也把你们的成果展示出来。生:老师!这几个算式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师:看你的概括能力多强,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师电脑演示)生3: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把这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剪下来,剩下的四个面连成一个大长方形,再把这两部分的面积相加。师:这种方法书上都没有提到,你们组真有创意。谁听懂了?谁上来再给大家演示一遍。(又一名学生演示,不同的是剪下来的是左右两个面,连成的大长方形是上下前后四个面。黑板上又留下了两个学生的成果。)师:小小的长方体经过你们的剪、拼、摆,通过你们的探究活动,奥秘终于被你们发现了,在这三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跟同桌说一说……评析1、动手操作,放飞学生的思维数学的学习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思考性。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解放学生的双手、大脑、嘴巴,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在教学时,我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后,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给学生充分的活动、交流和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释放,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优势互补,先后找到不同种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只见大小不一的长方体在学生的手中“动”起来,他们有的量,有的剪,有的拼,此时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他们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找到了多种方法。2、及时评价,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悦时,感觉观察都较敏锐,且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记忆效果好。课标中也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把学生的探究结果称之为“成果”,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表现欲望强,个个跃跃欲试,争先登台亮相,汇报本组的研究结果。学生每次讲解后,教师都给予高度评价,如:“思路清晰,演示准确,表达流畅。”“你们组真有创意”。这种评价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摒弃了传统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活动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的是教师激励性的语言,看到的是教师赞赏的目光,体验到的是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