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专题解读:《一本》228页光耀千古的古代科技考点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时代背景典型特征夏商奴隶社会繁荣,中华文明诞生独具风格的青铜制造艺术先进的历法(《夏小正》干支计日)秦汉封建制度确立,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对外开放、国力强盛中国文明开始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形成“东亚文化圈”包括丝绸、冶金、水利技术等隋唐封建盛世、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对外开放、国力强盛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形成影响全世界的“中华文化圈”宋元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民族融合,对外开放在隋唐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技术外传,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其了巨大作用明清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缓慢,对外“闭关锁国”中国科技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成就影响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西汉发明(纤维纸)东汉改进(蔡伦)7C,西传唐朝雕版印刷(《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毕昇)13C,外传唐初发明,唐末用于战争,宋朝广泛应用14C,传入欧洲战国司南,北宋用于航海,13C,传入欧洲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类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旧贵族起到重要作用促进远洋航行,为地理大发现创造条件四大发明推动16-18世纪的西欧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二、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1.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推动社会进步未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重大作用。四大发明对中国和对西方造成的不同影响的原因及启示1)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文化专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总之,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2)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资产阶级革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如社会制度、国家政策、人的观念。①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其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繁荣→根因)②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使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宋时期用于航海。④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器的发展。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的北宋……”三大发明在北宋得以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2.数学春秋战国:东汉:南朝:元代:乘法口诀,筹算(十进位计数),度量衡《九章算术》——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祖冲之——圆周率第七位珠算法二、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3.天文战国:东汉:唐代:元代:《甘石星经》《石氏星表》张衡浑象仪、地动仪僧一行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郭守敬简仪、《授时历》二、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天文学萌生和发展原因1)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2)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合法性。3)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成就。4.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王祯《农书》(重点在工具改革)徐光启《农政全书》(总结性、实验性、西学东渐性)北朝:元代:明代:——“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二、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5.医学《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医书,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生物分类法)战国:东汉:明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四诊法”)华佗(最早麻醉药:麻沸散、保健体操:五禽戏)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2)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3)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4)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5)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6)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7)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代文明,文化传承没有间断。1.(2014·江苏单科)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2.(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15题)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3.(2010年全国文综13题)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5.(2014·北京文综·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6.(2014·上海单科·11)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A.日本派出遣唐使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7.(2012·海南单科卷·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材料二:18世纪,……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积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人)是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罗兹墨菲《亚洲史》请回答:根据两则材料,从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指出10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蒸汽机、电磁感应理论、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细胞学说、进化论18~19世纪中叶(清)天文望眼镜、近代化学、力学、解释几何学、血液循环学说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17世纪(明后期至清初)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本草纲目》16世纪(明中后)远洋航海技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远洋航海技术10~15世纪(宋元到明初)欧洲中国时期材料一: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项目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内容方法目的发展趋势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缺乏理论探索(属应用科学)注重观察和实验与严密逻辑体系相结合(属理论科学)重视整理与经验总结注重理论研究与观察实验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统治需要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请回答:根据两则材料,从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指出10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①先进性;②实用性;③经验性;④封闭性.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2)封建闭关政策隔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明代“八股取土”和清代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新环境。4)中国古代科技注重经验总结和实用技术,不重视对自然规律和抽象理论的研究。5)教育上,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以科举选拔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6)社会上形成了重视政治伦理、轻视技艺的价值观,科技发明在读书人心目中始终被看作与功名利禄无关的雕虫小技而被轻视。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缺乏创新动力。归根结底,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9、英国现代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技发展史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而近代科学只在欧洲发展,却未在中国成长。李约瑟的这个发现、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0、(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宋应星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特点: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牛顿(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10、(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朝代时代特征汉字、书法绘画文学戏剧先秦生产力落后秦汉魏晋隋唐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科举制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秦小篆、汉隶国家分裂、战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