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及其演进第一节产业结构及分类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第四节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第五节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构成比例及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一般分类产业性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要素(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定义一般分类产业发展周期(新兴产业、兴旺产业、停滞产业、衰退产业)资源拥有和开发程度(资源型、资源—加工型、加工型)产业关系(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标准产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包含20个门类,97个大类,300多个种类和更多的小类。)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一般分类功能分类—依据各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来分类主导产业—指区域中一个或几个在经济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产业。其功能:专业化生产能力强是区域经济系统的主体和核心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一般分类功能分类—依据各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来分类关联产业—围绕和配合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部门。也称配套产业。该类产业与主导产业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完全为主导产业服务。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一般分类功能分类—依据各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来分类基础产业—除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以外的其他部门都称之为基础产业。包括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三大类。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的适应性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完整性和分工性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适应性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强保证取得最佳的结构性效益一.评价标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条件。依据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指数计算与比较全国平均值为1地区转换能力优(>1.5)京、沪、津、粤中上(1.00~1.50)辽、陕、苏、浙中下(0.80~1.00)新、冀、鲁、吉、川、闽、云差(<0.80)其余省份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二、评价分析方法资源供给性指标—这种资源泛指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产业部门。⊿Sk/SkFk=⊿Rk/Rk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F--k资源供给弹性。⊿Sk—k资源供给能力增量。Sk--k资源供给能力基础量。⊿Rk—全部产业对k资源需求总增长量。⊿Rk=∑⊿Dj*Akj⊿Dj—第j产业最终产品的国内需求增量。Akj--第j产业最终产品对k资源的完全消耗系数。Rk—需求基础。⊿Rk=∑⊿Dj*Akjnj=1二、评价分析方法资源供给性指标—这种资源泛指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产业部门。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当Fk=1时,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相适应当Fk<1时,说明K资源供给不足,应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当Fk>1时,说明K资源供给过剩,也应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产业协调发展指标Bi=Pi∑(Aij*Dj)nj=1nj=1如果考虑进出口情况,则Bi=Pi∑Aij*(Dj+⊿Dj)Bi=0,生产能力与社会需求完全适应Bi>0,生产能力大于社会需求Bi<0,生产能力小于社会需求二、评价分析方法需求—生产收入弹性指标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Np/Np)Ci=di-pi=(△Di/Di)(△Np/Np)(△Si/Si)-Ci=0,为调整的目标Ci>0,表明该产业为瓶颈产业Ci<0,应压缩生产注意:只要di<0,表明该产业出现衰落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结构效果指标总产出增长量Er=∑(Tti*Goi/Toi)Tt*Go/Toi=1n当Er>0时,说明新的投入结构所代表的产业结构,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获得更多的产出。Er越大,结构效果越好G为产出;T为投入;O表示基年;t表示研究年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结构效果指标投入要素节约额Es=Gt*To/Go-∑(Gti*Toi/Goi)ni=1Es>0说明新的产业结构比原结构消耗下降。Es越大,结构效果越好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产业结构效益指标Se值上升,结构效益提高i=1nSe=∑*Pi-PLiE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产业结构效益指标结构影响指数指标i=1G=∑Pji*qji∑Pji*qoinni=1G大于1,结构效益高与对比区域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MethodSSM)基本原理:该方法把区域或城市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所在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或城市的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MethodSSM)基本原理数学模型Gi=Ni+Pi+DiGi—表示i区域(或城市)总的经济增量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份额分量Ni=()et-et其中:E表示全国的经济总量e表示该区域(或城市)的经济总量t代表基年t+1表示研究年份E(t+1)Et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份额分量N—表示在一定时期内,该区域或城市的全国总量按比例分配的份额。计算结果如果与全国一致,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①是区域或城市的发展与全国的发展速度完全一致,没有偏离;②是区域或城市个部门的发展速度不同步,同时存在着正偏离和负偏离,正好相互抵消而已。所以需要进一步通过偏离分析,查明偏离量的大小和原因。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EtEj(t+1)n∑[j=1ejt]-(E(t+1)Et)etj表示第j部门,j=1,2,…n结构偏离分量Pi=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结构偏离分量P(产业结构效应)—是指区域(或城市)部门结构比重与全国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经济增长相对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如果产业结构中发展速度快的兴旺部门所占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则区域或城市总的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则结构偏离分量为正值;如果产业结构中发展缓慢的衰退部门所占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则区域或城市总的发展速度慢于全国,则结构偏离分量为负值。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Di=e(t+1)-Etn∑[j=1Ej(t+1)ejt]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竞争力偏离分量D(区域份额效果)。假定区域所有部门与全国相同部门均按相同的比例增长,如果区域应该达到的增长量与区域实际达到的增长量偏离,那就是竞争力的差异造成的。举例:依据2000年与2008年全国与i和k区域的生产增长状况,编制出偏离-份额分析表区域GNPDP+Di区域16817842-52-10K区域250212-125038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i、k区域各部门竞争力偏离分析表农矿业耐用品非耐用品第三产业增加总量各部门按全国比例应增加量i06010150220k04030130200各部门竞争偏离分量i-10-40-20-52k02003050各部门实际增长量i-10208150168k06030160250上述分析结果:1.i区域在2000~2008年内,经济增长量G小于全国份额分量(168,178),也就是说i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各区域的平均水平,未达到应该有的经济总量,而k区域情况相反,Gk>Nk;2.i区域产业结构比k区域优越,因为i区域的结构偏离量为正42,而k区域为-12,也就是说i区域兴旺产业部门比重大,而k区域兴旺产业部门比重小;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3.在2000~2008年期间,i区域的竞争力不强,k区域的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4.i区域重点应加强管理,更新设备,调整政策。K区域重点在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5.在应用SSM法分析时,如果产业部门划分的越细,结果就越可靠,对存在的问题诊断的越清楚。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区内增加值比重Wij=(Gij/Gi)*100%Wij>15%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较高的区内比较劳动生产率RIij=Rij/Ri=(Gij/Lij)/(Gi/Li)RIij>2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较高的区内比较资本产出率VIij=Vij/Vi=(Gij/Kij)/(Gi/Ki)VIij>2*综合经济效率指标Eij=Rij*Vij=(Gij/Lij)*(Gij/Kij)区内比较经济效率EIij=Eij/Ei=(Rij*Vij)/(Rj*Vi)EIij>2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Lij/Li)(Lj/L)qij=qij>1,该产业是区域专门化产业qij<1,该产业不是区域专门化产业专门化部门指的是一个地区内,直接或间接为外地区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部门。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Lij/Li)(Lj/L)qij=qij>2为主导产业选择标准注意:1、产品的产销平衡状况2、消费结构状况3、劳动生产率水平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由经济技术决定的各产业彼此之间的中间需求构成产业关联关系。产业关联方式(赫希曼观点)前向关联关系—通过供给关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系。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产业关联方式(赫希曼观点)后向关联关系—通过需求关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系。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产业关联方式(赫希曼观点)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的产业链。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产业关联方式产业关联关系表示方法利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分析最终需求中间投入制造业Ⅲ.最终需求型制造业产品前向后向Ⅱ.中间投入型制造业产品前向后向服装和日用品0.120.69钢铁0.730.66造船厂0.140.53纸及纸制品0.780.57皮革及皮革制品0.370.66石油产品0.680.65食品加工0.150.61有色金属冶炼0.810.61粮食加工0.420.89化学0.690.60运输设备0.200.60煤炭加工0.670.63机械0.280.51橡胶制品0.480.51木材及木材支配制品0.380.61纺织0.570.69非金属矿物制品0.300.47印刷及出版0.460.49其他制造业0.200.43基础产业Ⅳ.最终需求型初级产品Ⅰ.中间投入型初级产品渔业0.360.24农业、林业0.720.31运输0.260.31煤炭0.820.23商业0.170.16金属采矿0.930.21服务0.340.19石油及天然气0.970.15钱纳里和渡边经彦根据连锁效果对产业部门的分类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关联度(产业感应度系数和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Ei>1Fj>1产业关联系数计算LB(j)>1LB(j)>1后向关联系数LB(j)=(∑Xij)Xjni=1前向关联系数LF(i)=(∑Xij)Xinj=1产业影响力系数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