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装系数所谓“充装系数”是指气瓶每升容许充装液化气的质量(kg)。这是液化气体在充装过程中应了解的很重要的数据。因为每个气瓶都有一定的承受压力。液化气体在常温下充装一般以液态进入瓶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部分液体转化为气体使瓶内的压力增大。所以为确保安全,充装时不能装得过多,一定要参照充装系数进行充装。在盛装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设计中,充装系数一般取0.9,对容器容积经实际测定者,可取大于0.9,但不得大于0.95。所谓充装系数,是指每升气瓶容积充装液化气体的重量(kg),且按下式进行计算。F=W/V(6.1)式中:F——充装系数,kg/L;V——气瓶容积,L;W——液化气体的充装重量,kg。常见的液化气体充装系数,应符合表6—5和表6—6的规定。表6—5高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表6—6低压液化气体的充装系数注:表中没列液化石油气的充装系数,是因为液化石油气钢瓶在设计时,就已按充装系数计算,将三种不同规格钢瓶的充装量作了规定,故此表不予再列。1.低压液化气体气瓶充装量的计算因为低压液化气体的临界温度(tc)高于气瓶最高工作温度(t=60℃),所以,低压液化气瓶在充装、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不会发生相变。只要充装适量,不发生满瓶,瓶内始终是气液二相共存,两者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界面,液相是饱和液体,气相是饱和蒸气。若充液过量,气相容积不够,甚至消失,气瓶达到“满液”,这时如果温度升高,致使液体无法膨胀,则瓶内压力就会骤然增高,直至气瓶爆破。为了防止瓶内液化气体因受热膨胀而导致发生事故,应使气瓶在最高工作温度下,液相不要“充满”气瓶全部容积,要留有一定的气相空间。这一空间就是瓶容与液容之差。即:VG=V-VL(6.2)式中:VG——瓶内气相空间,L;V——瓶内有效容积,L;VL——瓶内液相容积,L。而VL与液化气体在充装时的定压比容υp的比值就是气瓶的充装重量。即:式中:W——气瓶的充装重量,kg;υp——液化气体的定压比容,L/kg;VL——同6.2式,L。对于低压液化气瓶,液化气体虽然在加压状态充装,但进入瓶内就是处于饱和状态,所以,我们可用饱和状态下的比容来代替液化气体的定压比容,即:式中:W——同6.3式,kg;VL——同6.2式,L;υ——饱和状态下的液体比容,L/kg。又因饱和液体密度与饱和状态下的液体比容互为倒数所以W=VLd(6.5)式中:d——饱和液体密度,kg/L;W、VL同前。如果我们把6.2式代入6.5式,则;W=(V-VG)d(6.6)因以上所述均属理想状态,即VG=0是在没有任何误差的情况下才能成立。可是,理想状态在生产实践中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把生产中某些可以预计到的误差叠加起来,称为安全余量,其值与瓶内有效容积之比即为安全系数,并赋予符号∑n,并使其最终在气相容积VG上得到反映的话,那么,∑n=VG/V,但我们在气体充装工作中常常使用的是充装系数F,因此6.6式中可变为:式中:F——充装系数,kg/L。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条件,对∑n的选取,应考虑以下两种情况:(1)物性数据误差(n1)。主要指液化气体饱和度d值的误差。我们无论采用推算数据,还是采用实测数据,数据误差总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情况下,密度数据误差约在±0.5~1%左右,为安全起见取n1=1%。(2)衡器称重误差(n2)。气瓶容积大都采用同体积水重法,气瓶在充液时也需称重控制,因此,称重误差也需考虑。称重误差一般均不超过±0.1%。假定在称重过程中,累积误差约为正误差的6倍,亦即n2=0.6%,由此得出n1和n2之和为1.6%。为安全起见,取∑n=2%。所以,低压液化气体的充液量在60℃时所占体积,必须小于气瓶有效容积的98%,即还有2%以上气相容积作为安全系数。例:确定液氯的充装系数是多少?解:查60℃时液氯的饱和液体密度为1.2789kg/L,其气相空间应为2%,所以F=(1-2%)×1.2789kg/L=1.25kg/L。2.高压液化气体气瓶充装量的计算因为多数高压液化气体的临界温度(tc)低于气瓶的最高工作温度(t=60℃),所以,高压液化气体在充装时为液态,此时瓶内的压力就是液体界面上的饱和蒸气压,这与低压液化气体没有什么差别。但在高压液化气体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影响,当液体温度到达tc时,则发生液体向气体的相变。其结果气瓶内压由于大量气体产生而骤然上升,此时表征气瓶的压力状况,实质上就和永久气体一样。因此对于高压液化气体气瓶,一方面和永久气体气瓶一样,在20℃时内压不应超过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在60℃时的压力不应超过其水压试验压力的0.8倍(液化二氧化碳和液化氧化氮除外),另一方面又和低压液化气瓶一样,按表选择充装系数。高压液化气体的P—V—T关系,服从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式,见公式2.20。表6—5所列充装系数是采用偏心因子法计算出来的,其中对于临界温度(tc)小于气瓶最高工作温度(t=60℃)的高压液化气体,在充液量计算时,安全系数(∑n)可以不予考虑(很小);对于临界温度(tc)介于气瓶最高工作温度t和70℃(高压液化气体的定义上限温度)之间的高压液化气体(例如tc=67℃的三氧溴甲烷),因其相态与低压液化气体完全一样,即在气瓶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内,瓶内介质始终为液相,故应考虑安全系数,而且其液态密度的计算误差要比低压液化气体略高,所以在充液量计算时,∑n取2.5%,即在60℃时,此类高压液化气体的充液量,必须小于气瓶有效容积的97.5%,留有2.5%的气相空间。3.过量充装的危险性液化气体过量充液后,爆炸危险性极大,其中低压液化气瓶尤为严重。当前气瓶爆炸事故中,由于过量充装导致气瓶物理性爆炸的比例很大,这些气瓶在爆炸前大都处于静止状态,未受撞击或震动,而且处于常温,甚至是在雪天,爆炸后的瓶体均存在明显的变形,破口很大,有的几乎碾成平板。这些迹象充分说明,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由于气瓶本身存在严重缺陷,而是由于瓶内超压,即瓶内的压力已远远超过液化气体正常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气瓶承受不了这样高的压力因而发生了爆炸。表6—7以液氯钢瓶为例,说明0℃满量充装以后,随温度上升的增压情况(假定瓶容不变),以此告诫人们过量充装的危险。表6—7液氯钢瓶在0℃满液充装后随温升增压数据表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压力,这是因为气瓶的容积是一定的,而且又是封闭的,瓶内的液化气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体积必然膨胀,但它又必须受气瓶容积的限制,一旦液体胀满了气瓶内全部空间以后,膨胀即转为压缩。由于液体的压缩性很少,以致反作用于瓶壁的压力剧烈增高。也就是说,液化气瓶“满瓶”后,随温度变化的压力值与盛装介质的膨胀系数成正比,与压缩系数成反比。正因为液体的压缩系数很少,而膨胀系数相对比较大(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瓶内压力的升高是很惊人的。如上所述,液化气瓶过量充液是极其危险的,它是导致气瓶爆炸的主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措施就是:严禁超装。CO2气瓶冲装知识ZT一直以来,对co2气瓶冲装存在疑问,有说不能灌入液态co2,有说冲装系数是0.6kg/L,有说co2临界温度是31度的,小弟一直对此不解,如果灌入都是气态co2,那在31度以下时,一升的空间内能存在0.6kg的气态co2吗?问:二氧化碳气瓶公称工作压力为15Mpa,充装结束时的压力也不过是7~8Mpa,远低于公称工作压力,为什么强调“严禁超装”,必须按0.6kg/L标准充装?答:在瓶装气体中属于高压液化气体,其临界温度为31℃,当温度低于31℃时加压即可液化,当温度等于或高于31℃,瓶内液态二氧化碳就转化为气态二氧化碳。按0.6kg/L标准充装二氧化碳时,在温度接近31℃时,瓶内呈现的压力是气—液共存状态下,液体界面上的饱和蒸汽压力为7.39Mpa。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1℃时,则发生液体向气体的相变,瓶内压力不再是二氧化碳饱和蒸汽压的延伸,而是液态二氧化碳大量汽化而骤然上升的压力。此时表征瓶内的压力状况,实质上和永久气体一样。当温度继续升到54℃时,瓶内压力约增至15Mpa,与气瓶公称工作压力相当。由于瓶内二氧化碳具有这些特点,为保证气瓶在充装、储存、运输和使用时的安全,应严格按规定的充装系数进行充装。气瓶是一个独立的无绝热层的薄壁密闭容器,瓶内二氧化碳的压力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充装量有关。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对于永久气体气瓶是指20℃时所充装气体的限定充装压力,充装量是以压力计量;对于盛装二氧化碳等高压液化气体的气瓶是指温度为60℃时瓶内气体压力的限定值,充装量是以重量计量。若不按0.6kg/L标准充装,而采取超量充装,瓶内的气相空间相应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应膨胀,气相空间继续减小,最终造成瓶内“满液”和气相空间消失。瓶内出现满液现象,其压力不再是饱和蒸汽压,而是液态二氧化碳体积膨胀的胀力。此胀力远大于饱和蒸汽压。液态二氧化碳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在-5~35℃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瓶内压力相应升高0.314~0.834Mpa,所以超装很容易使气瓶超压爆炸。P.S:根据我的理解,正常充co2(室温低于31度),只能在每升气瓶中充入低于0.6公斤液态co2。这样以保证在室温逐步升高,乃至高于31度时,瓶内有足够的空间让液态co2体积膨胀,乃至气化。而不是禁止灌入液态co2。下面这个图称为二氧化碳实验等温线图。其中横坐标是密度的倒数,纵坐标是压强。线条表示不同温度下,压强和密度的关系。不同的颜色表示co2的状态,包括液态、气态、蒸汽状态和液汽共存状态。C点为临界状态,表示超过31℃时不管压强多大co2都不可能被液化。图片附件:co2实验等温线.JPG(2006-12-809:16,35.98K)左边有几条接近垂直状态的线,这个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表示随着密度的增加,压强迅速增大。实际使用中如果进入超临界状态意味着爆炸!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主要的安全考虑就是避免进入超临界状态。与温度的关系31℃是co2的临界温度,超过31℃时原先为液态的co2会全部气化。有人可能会担心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超过31℃是不是很危险。翠湖水草网的文章《CO2的钢压与钢瓶的安全性》也提到“...不得超过31℃,以免液化CO2液体将随温度的升高,体积膨胀而形成高压气体,对钢瓶产生更大的压力,而有爆炸危险之虞。”我认为这个提法不是很准确,co2的压强会随着温度的提高而上升,但与它是气态还是液态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必担心温度超过31℃压强会大幅提高。也就是说温度从30℃升到31℃以下,或者从31℃以下升到32℃,压强变化没有太大的差别。实际我国夏天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会超过这个温度,也不见因此产生什么麻烦。当然,实际发生爆炸时,直接诱因都是温度的升高。这是因为在相同的密度下,温度越高越容易进入超临界状态。其根本原因是密度过高,接近超临界状态。与公称压力的关系实际上,充装量和公称压力也没有什么关系。这一点有人可能会觉得不可理解。假设我有一个质量很好的钢瓶,公称压力达到100MPA,那么我是否可以充到50MPA呢?回答是否定的,即使有这样一个钢瓶,也只能按照0.6kg/L的标准充气,压力也是只能在7-8mpa左右。这是因为进入超临界状态时压强会增加几百倍,再好的钢瓶也没有用。而且充的多也不划算,压强从7mpa到50mpa,可能只是多充了一点点而已。从图中可以看到,co2的安全主要考虑就是避免进入超临界状态,而影响进入超临界状态的关键因素就是密度,与其它因素关系不大。据此估算,一般夏天的时候充0.5kg/L,冬天的时候充0.6kg/L可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