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息交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信息交流第二章信息交流(6学时)一、教学目的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二、教学内容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三、本章重点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2.栈交流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第二章信息交流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2.2信息交流的模式2.3信息交流机制2.4网络信息交流2.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2.1.1信息交流的分类2.1.2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2.1.3信息交流行为2.1.4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2.1.1信息交流的分类信息交流的分类可以有多种标准,必须建立一个多重信息交流分类体系:按照交流的目的可分为共时和历时信息交流,按照交流的客体可分为社会和非社会信息交流,按照交流的途径可分为直接(非正式)和间接(正式)信息交流,按照交流的主体可分为个体和组织信息交流,按照交流的方向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或垂直、水平和复合信息交流。1、按信息交流的客体分类信息交流与传播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只要宇宙间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就有相应的信息产生,就会伴随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我们可以将信息交流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1)自然信息交流自然信息交流完全是自然物,包括非生物之间、生物之间以及人与非生物及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作用(影响)。是纯自然的信息交流,亦即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交流。(2)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自然、半社会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意识化的信息交流。这种交流方式除了遵循自然的规则外,也随人的认识而发生改变。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研究是一种以自然规则为主的信息交流,是自然界信息通过人类认识进行归纳和反映的过程。而人的劳动则是在人脑主观意识支配下,人的认识作用于自然物,输入并留下信息的过程。可以说,科学研究是自然物信息到人类主观意识的一种流动,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人类劳动则是人的主观信息向自然的流动,是一种改造世界的过程。(3)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人与人(进而可扩大到组织乃至国家)的社会信息交流过程,是人的主观意识的相互作用。这种交流方式也是最复杂、最高级的信息交流形式,它依赖于交流者双方的意识及双方的行为,而交流行为既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又因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同时与社会的其他方面相联系,构成整个社会运行的一个大系统。2、按信息交流的途径分类直接信息交流与间接信息交流按照H·门泽尔的思想,信息交流划分为信息传递与接收双方直接发生联系的直接(非正式)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与接收双方不直接发生联系的间接(正式)信息交流。有学者把信息交流由此分为正式信息交流、非正式信息交流和半正式信息交流三种类型。其中,介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例如,利用灰色文献或网站论坛等进行的信息交流称为半正式信息交流。①直接信息交流直接信息交流是信息创造者、发现者或持有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直接信息传输和交换,主要包括了个人接触、交谈、面授、书信往来、参观访问、出席会议、演讲报告等方式。在直接信息交流中,信息扩散主要采用了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和集束式等方式。看不见的学院(Invisiblecollege)17世纪初期,欧洲出现了科学发展史上重要的直接信息交流形式——看不见的学院(Invisiblecollege),又称无形的集体。它最早由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在1646年提出,指的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即由十几名杰出科学家组成的科学信息交流的非正式群体。它发源于科学信息交流的人际网络,通常以某些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知名人物(所谓社会计量学的明星)为核心,由对某些学科或专业领域感兴趣的人们组成,主要采用聚会等方式进行。人们就科学实验和哲学论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常被记录下来并以副本形式分发给其他同行。由于参加的人起初并不是什么宫廷或大学的教授,而是大地主、商人、医生、律师和牧师等人,因此,这种群体性活动被称为“看不见的学院”,以示与一般的正规学院或大学的区别。随着科学研究者人数的增加及其社会作用的扩大,“看不见的学院”或者被固定为“科学学会”,或者被固定为“信息交换小组”或“信息网”等正式形式,或者解散。但这种交流思想至今仍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网络时代,各种QQ、BBS和BLOG等新型信息交流方式的兴起,以其交流的率真、快速、激烈、新潮和“马甲化”等特点而再现网络时代的“看不见的学院”或“无形的集体”,并且不再局限于科学信息交流领域。3、按交流的主体分个体信息交流与组织信息交流根据社会信息交流的具体特色,并参考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按信息交流的范围将信息交流区分为个体信息交流和组织信息交流。个体信息交流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组织信息交流就是组织与组织或组织与个体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①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在传播学研究中把传播区分为四种类型:内向传播,即“主我(I)”同“客我(Me)”之间的传播活动;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组织传播,即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群体之间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即有组织的多数人利用有组织的媒介对广大的无法预知的多数人传播信息的活动。②个体信息交流个体信息交流:面对面的,利用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如手势和表情等身体语言、呻吟等类语言、人际距离和衣着等静态方式)信息交流的方式。两种方式经常互相补充而交替使用。国外研究成果认为,个体信息交流中语言传播占7%,面部表情占38%,行为举止占55%。个体信息交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信息交流。因此,时空的接近、共同的认知是个体信息交流有效实现的外在条件。个体信息交流随意性比较大,偶发因素比较多。例如,两个人谈话的主题、表达方式、开始和结束时间、内容的真实性都可能不明确或固定,而且角色互换明显,甚至可能随对方的反应和情绪进行修正。③组织信息交流组织信息交流中参加交流的人数相对较多、范围较广,因而经常利用各种体外信息载体进行信息传播,如文件、命令、告示、刊物、报纸、广播、电视等。对于组织信息交流而言,直接信息交流和间接信息交流的方式都需要采用,但间接信息交流易于广泛存储和传播信息的功能使其成为组织信息交流的最有效方式。组织信息交流中信息交流双方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组织整体目标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因此,组织信息交流通常是比较规范的,偶发因素较少,传播路线一般是比较明确的。在组织信息交流中,由于条件的改变和有意识的强化,交流双方的交互性得到强化,双方的基本状态依然是基本固定的,角色互换并不明显。其中的信息流向主要是从一方向另一方流动,并接收信息反馈。2.1.2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1、信息交流定义2、信息交流的特性3、信息交流的功能4、传统信息交流5、不同时间层面的信息交流6、信息交流过程交流与信息交流Communication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共同分享。“交”即接触和贯通,交流即通过传递使之贯通,交流更强调结果的相互贯通和相互作用,即双向性;(Exchange\Communication);“播”即传扬和分布,传播即通过传递使之分布,传播更加强调结果的广泛接受和分布状态,即目的性,(Dissemination\Transmission\Spread).交流(communication,exchange,interflow,interchange等)其核心意思不外乎:交换、互通、沟通、通讯、混合、交替等。交流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通常关于交流的定义是指除了物质交流以外的一切交流。信交流是信息管理的基本方式和运动基础,是一切人类交流的实质,也是信息管理的基础。1、信息交流定义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从本质上讲,信息交流是相互影响的双向性信息传播,即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和变化。2、信息交流的特性第一,物质性。信息交流具有特定的“需求一满足”相对应的交流机制或称为“契约关系”,其符号系统和传递通道往往结合得非常紧密。第二,实义性。在信息交流中,载体的交流是信息交流的外在躯壳,内涵的交流才是其实质。第三,双向性。信息交流如果抛开一切具体类型和过程来看,其实质是信息的传输和交换,即信息从某一特定时空向另一特定时空的流动和位移。第四,目的性。信息交流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过程和方式本身,而是通过具体的过程方式极大地促进信息的利用和再生。3、信息交流的功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了解社会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系统开放传播现代社会文明提供文化精神娱乐发展知识信息共享巩固社会发展秩序引导社会舆论取4、传统信息交流传统上理解的信息交流是在同一时间平面上实现的,是一种横向交流或共时交流,亦即此时此地或此时彼地的交流。举例:(1)图书馆、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2)大众媒介向读者或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3)同事、朋友之间的直接交流;(4)利用电话、电报、信函、互联网等手段来完成的信息交换。5、不同时间层面的信息交流(1)共时信息交流共时信息交流,也称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2)历时信息交流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3)共时信息交流和历时信息交流的功能及手段信息交流共时交流(消除空间障碍)历时交流(消除时间障碍)交流手段互联网、传真、电话、电报、广播、电视、邮政、身势、旗语、钟、鼓、灯、烽火、口语、实物等刻制光盘、拷贝磁盘、录音、录像、照相、绘画、文献、档案、古迹、文物、口语等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而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共时信息交流与历时信息交流的关系时间轴空间轴6、信息交流过程(1)信息交流过程的构成①信息传递者(Sender,简称S)他是信息的初始来源,实际上是信息生产者。②信息接收者(Receiver,简称R)他实际上是信息的最终利用者。③信息传递者与信息接收者的关系他们可以是同时代而不同空间点上的认知主体,如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是不同时代且不同空间点上的认知主体,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思想通过文献的存贮被后人吸收,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后代科学家接受。④信息交流对象无论在哪种条件下,交流的对象都是认知主体所拥有的信息。(2)信息交流过程的类型①直接信息交流过程信息交流过程可以是直接的,如同时对面交流②间接信息交流过程信息交流过程可以是间接的,如非同时、非对面交流。③信息链对于间接交流,至少应该有一个“多人参与”的环节,将这种信息传递称为信息链。信息链的节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由人生成、传递的文献或其他形式,还可以是几种形式的混合,如爱因斯坦或牛顿的思想可以先通过文献(出版商、销售商、图书馆)途径传递给一些学者,这些学者又以讲课方式向外传播,于是构成了信息链。(3)信息交流过程的特征①单向传递性信息交流实质上是一种单向传递。②时间不可逆性当我们分析交流过程时会发现,信息的流动永远是S流向R,是一种时间不可逆过程。例如A与B之间的信息交流,首先A为B提供信息,然后B又为A提供信息,它们是两个相反的信息流过程,即A→B和B→A两种流向。③信息交流主观信息与客观信息的转化信息交流既然规定交流双方都是具有认知能力的人,那么,信息的来源(对于信息接受者而言

1 / 1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