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2012年12月黄瑞兴政府直属公办学校,创办于1988年学生5023人,开设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会计、美术设计与制作、商务英语和中餐烹饪等10专业。专任教师256人,实训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院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办学思想--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人人,在服务中求发展,在竞争中铸品牌办学理念—各展所能、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一体产学联盟的基本情况以校企共赢为基本目的,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由我校牵头有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等自愿参加、结成的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的产学联盟。目前联盟内共有80家会员单位,其中行业单位5家,企业单位65家,学校单位10家。最大的特点:以契约式合作代替联谊式合作,共同建设技术中心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操作质量评价共同研发应用技术共同制定岗位标准联盟平台上的校企合作的项目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捐助50万元,在我校建立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专用于学生数控机床维修课程实训、承接FANUC数控系统推广应用和企业人员技术提升培训。(一)建立FANUC技术应用中心FANUC应用中心配置了17套数控系统实训设备FANUC派出培训工程师到应用中心指导教学开展了本校数控和机电专业学生250人次的FANUC数控系统应用培训。开展了6期全国和广东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和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共有200多位职业院校教师、98位企业员工接受了FANUC数控系统应用培训。海信科龙集团投50多万元,在我校建立海信科龙-銶校空调总装培训线,专门用于学生空调组装课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的培训;(二)建立海信科龙模拟生产线共建的空调总装实训线直接体现了企业的岗位能力、企业运作、生产工艺、企业精神和质量意识。总装生产线配置有空调组装的多个关键岗位生产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工位共建的总装生产线内将合作企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和企业文化均在学校得以彰显,提早让学生对企业有体验式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企业感情。大连机床集团在我校建立“区域技术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大连机床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售前:提供技术咨询、性能推介、工人培训等,售中:机床安装,售后;装备维修、升级等。(三)大连机床集团技术服务中心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捐助了一台工业机器人,即将在我校建立“机器人技术推广中心”,进行广数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应用推广,并参与应用技术的改进与开发。(四)建立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多年来,我们紧紧依托行业和企业,全方位推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行业和企业研讨,共同制定机械制造企业数控、模具和机电类岗位的人才标准,按照按照人才标准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及应用及时反映到专业教学之中。同时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去亲身体验职业岗位的要求,将体验融入课程开发。根据岗位人才标准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对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择和组合,体现企业岗位的要求,开发了23门校企合作开发的特色课程,其中有8本教材出版发行。按企业生产环境要求建设专业实训室和车间按企业工艺要求及生产过程来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教学将企业生产任务引入作为学习项目和任务学生到企业进行课程实习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一)“双零”模式零学费入读,零距离上岗基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学习形式—合作企业顶岗实习与学校学习交替进行顶岗实习获取报酬—支付学费和维持生活毕业——直接上岗(即零距离上岗)达到的目标——招生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双零”模式的特色“双零”模式是校企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成功探索也是教育扶贫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成为广东省中职教育的典范由于“双零模式”毕业生人格健全,职业精神良好,职业技能熟练,企业开出了与大学毕业生同等待遇等优惠条件来吸引他们加盟。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二十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经验开始在全国推广。2009年,我校与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协商并达成共识,以承包一条空调总装生产线及生产任务的方式,在企业合作共建“海信科龙梁銶琚职校生产线”,专门用于我校学生顶岗实习。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二)承包企业生产线由企业提供设备及原材料,生产线上的全部岗位工均是我校顶岗实习的学生,由我校教师担任生产线主管,学校自主进行生产管理,学生可以比较方便地转换工作岗位。真正做到了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实践、实习与生产的无缝衔接。学校和企业一起专门开发了生产线岗位课程,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施教学。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锻炼,学生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精神显著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高。生产线的基本情况学校承包的生产线是挂壁式空调室外机的总装生产线,共有300米长,纵跨上下两个楼层,该生产线是将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四通阀、控制电器、制冷管路等各零散的零部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组装,再检漏、充注制冷剂,再进行整机性能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包装成为商品。需100-105人才能畅顺运作,该线的全部岗位均由我校顶岗实习学生担当,并由学校自主进行生产管理,企业给予协助。“承包企业生产线”的工作团队学校与企业建立了三个工作组。一是领导协调组,由海信科龙空调公司经理、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组成;二是生产教学工作组,由海信科龙车间主任、学校教务处主任、培训就业处主任、带队教师组成;三是学生管理工作组,由德育处主任、机电专业部长、相关班主任、带队教师组成。承包企业生产线的生产与教学管理生产管理生产管理及岗位调配逐步由企业移交该校带队教师,关键岗位逐步由企业人员移交该校学生。规定学生每天上班时间不超过8小时(含加班),生产任务以装送库的整机数为准。企业保证每天的原材料及时供应。教学管理开发的岗位课程及编写的教材,内容与要求应紧贴岗位,课程学时数为40—60学时。在完成规定生产任务的基础上,每周进行2—3学时集中的课程教学,地点在企业车间或员工文化活动中心,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授课。课程考核分散在各个模块进行,课程总成绩按20%计入该阶段实习成绩。学生管理要求学生遵守企业和学校规章制度。如集中住宿和上下班集中往返;上班前点名,就寝熄灯前检查各宿舍人数;专业部长和班主任每周至少与本专业部和班级的学生见面一次,紧急情况马上到现场协助处理。安全管理学生至企业时,企业为每位学生购买工伤和意外事故伤害保险;学生上岗前,由企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企业不安排学生在危险岗位实习。学生实习岗位的转换承包生产任务的第一个目的是实施岗位课程教学,第二个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多个岗位转换,以便熟悉多个岗位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为今后岗位晋升和进入管理岗位奠定基础。实习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在已经完成或超额生产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在对完成任务不造成太大影响的前提下,分期(2—3个星期为一期)分批(每批10人左右)转换岗位。第一个月的日均产量——1000台左右三个月后的日均产量——1600台四个月后的日均产量——1930台。我们学生创下的日均产量2400台是海信科龙空调公司生产相关机型的所有生产线的日产量最高纪录,比企业其它同类生产线高出20%之多。与公司员工相比,实习学生在高素质人才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对企业:解决了企业季节性用工需求。企业可以及早介入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的培养,缩短员工培养的周期,降低培养成本。对学校:可以更好地落实实习方案中的教学安排和学生实习岗位的转换,提高了实习工作的质量,增强了办学实力。对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转换,积累了多个岗位的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就业乃至创业奠定了基础。“承包企业生产线”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受益陈主媚,09届“双零”模式试点班的毕业生,毕业后留在海信科龙空调公司研发中心担任技术员工作。孙振华,09届“双零”模式试点班机电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留在科龙空调公司担任生产线线长,月薪4000多。“承包企业生产线”的创新点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真正实现了产、教、学一体;实现了课程与岗位最直接的对接,教学内容为多学科的有机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时间安排,根据生产安排而定;教学环境是真实的生产环境。承包企业生产线这种模式在海信集团迅速大规模推广吸收企业人事和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一起组成质量评价工作组。改革传统评价办法,注重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团队合作、质量意识及创新精神的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有机结合。检查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要求,将企业的要求作为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共同操作质量评价共同研发应用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利用我校的设备和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如用三坐标测量机、慢走丝线切割机、快速成型机、四轴加工中心等设备,为科尔模具、天乐通信等企业提供模具设计与制造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展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产教研能力。我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为康宝电器的小家电研发提供造形设计服务数控和模具专业教师为科尔模具提供激光抄数和快速成型服务机电专业教师为亚龙科技集团等企业提供专利技术创新服务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更密切了与企业的关系,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蔡浩辉,年仅24岁,中式烹调师,广东烹饪名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级烹饪比赛成绩辉煌。数模教研组到企业参观实践并与该企业技术工人交流经验。1人被聘为全国职业教育机械装备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人被聘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业信息化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分别被聘为全国职业教育数控专业、模具专业和机电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为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成员;还有12位数控和机电专业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2项,国际专利3项,获得专利权7项,4项专利技术被企业采用,转化为生产力。教师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黄瑞兴校长在高交会共商专利转让现场韩亚兰副校长,201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师承担1项广东省模具制造的重大技术研究课题。25人获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4名烹饪专业教师获烹饪大师称号。张方阳,在读工学博士,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控技术专指委委员,广东省职教名师,顺德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主编出版教材4本,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7篇。王泽春老师在细心地辅导学生实验课程学生素质得以大幅提升近五年我校共获得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67人次(其中一等奖18人次),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竞赛奖167人次(其中一等奖103人次),多次获得全国和广东省的第一名。我校的数控、模具和机电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金比一般大学本科毕业生都高,多数进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成为企业骨干,有些则自己创业当了小老板。校企共同培养的人才受到企业青睐曾兆忠是02届模具设计专业学生,现为佛山市颇具规模的忠骏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文广是07届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任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销售部广西区域业务经理。热诚欢迎各位同仁来我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