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明代诗文(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明代诗文第一节明代社会文化的嬗变与传统文学形式的衰微一、从明代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的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学形式。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社会政治:由紧到松;思想观念:理学束缚心灵的自由;中国文学本身也逐渐由抒情本位向叙事本位发展。第二节明代前期的诗文一、宋濂明太祖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人。他专长散文,集中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是一部分传记文。如《秦士录》邓弼文武兼长而怀才不遇、《王冕传》王冕孤傲的性格、《李疑传》扶病济贫、舍己为人、《杜环小传》二、刘基的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官至浙东行省郎中,后受排斥去官归里。至正二十年与宋濂同受朱元璋征召,深受倚重,成为开国功臣之一。后被朱元璋毒害。他是诗文兼长的作家。文章有:用寓言形式表现他渊博的学识和富有创造性思想的《郁离子》;寓言杂文《卖柑者言》;《师子图说》。他的诗也有较高的成就。他有一篇长达一千二百多字的《二鬼》诗。三、高启为代表的吴中诗风的转变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洪武二年召入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三年坚辞户部侍郎,退隐青丘,朱元璋认为他不肯合作,终于借苏州刺史魏观案件把他腰斩于南京。他的诗歌,众体兼长。不愧为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的乐府诗中有不少作品接触到农村现实生活,如《养蚕词》高启诗中最能表现他个性特色和艺术才华的作品,还是那些抒情写景之类的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他的歌行如《醉歌赠宋仲温》、《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他的七言律诗,内容也不外登临、怀古、赠答之类,但艺术才华却相当高。高启和他同时的诗人杨基、张羽、徐贲,号称“四杰”。四、台阁体在永乐、弘治前后,诗坛上出现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派。三杨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都先后官至大学士。所作诗歌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他们以太平宰相的地位,除撰写朝廷诏令奏议之外,大量写应制、颂圣或应酬、题赠的诗歌。号称词气安闲,雍容典雅,其实陈陈相因,极度平庸乏味。当时追随他们的人很多,一般追求利禄的文人在未中进士前致力于八股文,得官以后,就模仿“台阁体”,逢迎应酬。这种诗风先后流行了一百年左右。五、茶陵诗派与“台阁体”流行的同时,值得提起的唯一诗人是于谦。代表作《石灰吟》比于谦约晚五十年的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是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人物,他在明前期诗坛上有一定的地位。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湖南茶陵人,天顺八年进士,官至少师、大学士。在成化、弘治年间,他以台阁大臣地位,主持诗坛,颇有声望。他论诗有标榜台阁体倾向,创作上也未脱台阁体气息。他“历官馆阁,四十年不出国门”,生活思想都很贫乏。他的名作《拟古乐府》,实际是以乐府诗体作史论,道学气味很浓。只有少数抒情诗还比较可读。例如《寄彭民望》第三节、明中叶后的诗文明中叶以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学,发生了鲜明的拟古主义与反拟古主义的斗争,出现了许多文学小集团或文学流派,著名的有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以及晚明小品文作家和复社爱国主义作家。它们或同时并起,或先后相承,各自利用一定的文学传统,提出一定的文学主张,表现一定的创作倾向,互相排斥,此起彼伏,直到明亡才告结束。这种现象,是明中叶以后,在阶级斗争的新形势下,统治阶级内部思想、政治上的分化和斗争在文学上的反映。一、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以李、何为最著名。在文学上,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一时起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使人知道,在“台阁体”和八股文之外,还有传统的、优秀的古代文学,提倡读古书,增长知识学问,开扩心胸眼界,对打击“台阁体”“啴(chan)缓冗沓,千篇一律”的文风,扫除八股文的恶劣影响,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上了盲目尊古的道路。当然,由于关心现实的,他们也写了一些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李梦阳、何景明都写过《玄明宫行》诗,揭露刘瑾穷奢极欲的罪恶。又如李梦阳的《秋望》。嘉靖、万历间,外患更甚,社会矛盾进一步复杂尖锐化,明王朝的统治日益腐败不堪。在文学上又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再一次发起复古运动,重复着“前七子”的道路。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在“七子”中名不显。他的《报刘一丈书》,描摹无耻文人奔走“权者之门”的丑态,揭露大官僚、大宦官、大贵族等统治集团的横行霸道,淋漓尽致,有深刻现实意义,无心拟古,传诵至今。一、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二、杨慎与云南文学(一)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嘉靖三年(1524)因上疏议大礼,两被廷杖,死而复苏,以翰林修纂谪戍滇南,永远流放,身死异乡。他的著作号称有四百种,现存二百种左右,作为明代学术大家,他以博学著称;作为文学家,他的诗词文章流布于世,对晚明及清代学风和文学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杨慎在云南昆明高墝碧鸡精舍、开远状元馆、安宁遥岑楼、大理写韵楼、蒙化冷泉庵、丽江木氏府等地方都留下了他讲学、敦教的足迹。(二)杨慎的“咏滇诗”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如:《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萧郎雅工金碧画,爱画碧鸡与金马。画作千山红树图,行色秋光两潇洒。摇落深知宋玉悲,登山临水送将归。丹林初晓清霜重,紫谷斜阳赤烧微。故人辞我故乡去,滇树遥遥接巴树。桑落他山共醉时,枫香客路销魂处。白首遐荒老未还,流波落木惨离颜。锦城红树哪能见,千里随君梦里攀。咏滇池昆明池水三百里,汀花海藻十州连。使者乘槎曾不到,空劳武帝御楼船。——《升庵集》卷十六《滇海曲》其八苹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升庵集》卷十六《滇海曲》其八海上天风吹玉芝,樵童睡熟不曾知。仙翁住近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升庵集》卷三十六《沐五华送鸡枞》随题写形,传神达意,充满朴实鲜活的生命气息。(三)杨慎的词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二、杨慎与云南文学(四)杨慎对云南文学的贡献1、杨慎对云南文学发展的最大贡献,是以求同存异的心胸去推动云南地方文学与主流文学合和的进程。2、杨慎对云南文学发展做出的另一贡献是,在这一片蛮荒的土地上进行了大量的文化传播,同时推进文学的发展。张含就在《读毛氏家史》一书中说道:“太史逐于滇,克化滇人,嚮道敏学”其導启边地学风,功不可没,故为人所共敬。《滇系》七之七《典故类》引《明史·杨慎传》,附后记云:“迄今三百年,而妇人孺子无不知有杨状元者。”可见南中人士,自今思之。杨门七子之“张含”张含,字愈光,号禺山、月坞、半谷,别号靖滇。《万姓统谱》卷四十记载他:“永昌府人,尝举乡,荐不第,遂不复仕,以书史吟弄终其身。素与杨升庵翰撰善,其诗多所评定。君弟合,尝司吏部。父志淳,为南都戸侍,父子发解云南。”他有《张愈光诗文选》(八卷)、《张禺山戊己吟》(五卷)、《禺山七言律选》等作品传世,是明代云南永昌(今保山市)的著名文学家。在诗文成就上,云南文坛把他它排名于杨一清之后,列为第二。一、张含出生于官宦世家。其先江宁人,洪武中迁金齿司(今云南永昌)。他的《自贻》诗有言:“万里故国秣陵郡,百年宦族哀牢城”。父亲张志淳(1458—1538)成化进士,历官吏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南京户部右侍郎。正德六年(1511年)因刘瑾案牵连致仕,但从现在看到的史料情况看,他却没有劣迹,反而是他严谨治学的名声很大,与很多务实,刚正的官宦情谊甚笃。也许,就如《永昌二芳记》(明张志淳撰,浙江郑大节家藏本)前言所说“疑亦康海、王九思之类也”。《明一统志》(卷八十七)说他“学行两全,名实并懋”。张志淳的著作有《谥法》、《南园集》、《西铭通》、《南园漫録》、《永昌二芳记》诸书,年八十一而卒,赐葬,祭乡贤祠祀之。张含的弟弟张合(1507--?)年十六举云贵乡解第一,嘉靖壬辰第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兵部、吏部、累升湖广按察司副使。居家孝友,莅官廉正,士林重之,称为贲所先生。没而祀于乡贤祠,所著有《贲所文集》、《诗集》,及《稻虀漫笔八语》、《游宦杂抄》、《贲所日记》诸稿藏于家,有《宙载》行于世。张含的叔叔张致信弘治乙卯领乡荐,张含的五世孙张辰也有文章传世,裔孙张纬为乾隆丙子举人。二、张含本人却是一个布衣诗人,中过举,之后却七试不第,后返乡以诗文自娱,终了一生。三、政治上未获得崭露头角的机会,让张含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诗文创作。李梦阳、杨慎对张含在诗文创作上帮助很大。杨慎《重寄张愈光》:“海客张公鬓已苍,豪游曾结少年场。古文金碧盘龙虎,丽句琼瑶琢凤凰。寻壑经丘穿窈窕,倚楼看镜立沧茫。朔风鸿雁传消息,明月青山隔几乡。海裔江湄独倚楼,瑟居匏系又惊秋。菊花黄处回青眼,枫叶红时对白头。少日声名追杜甫。暮途羁绊脱庄周。九龙尚有临池兴,一雁能忘远札投。”《赠张愈光诗》:“孔雀生南涪,裴回紫蔚林。文采既彪炳,与世亦殊音。时哉固多觭,弶(jiang)罗忽见寻。羽毛棽以俪,阿阁逈且深。一弹哀鸾唱,再抚孤鹣吟。荒涂不可践,为君愁我心。”杨门七子之“李元阳”一、李元阳(1497——1580)字仁甫,号中溪,籍贯云南大理(古称太和),明代云南著名士人,因世居大理点苍山十八溪中,又有“十八溪”之号。他二十九岁(嘉靖丙戌1526年)中进士,位列三甲,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来又依次作过分宜知县(1527~1528),江阴知县(1531~1534),户部主事(1534),江西道监察御史(1535~1538),荆州知府(1539~1540)等职。为官期间颇有政绩,被百姓称颂。李元阳在福建的题刻1540年(嘉靖庚子),四十四岁的李元阳因父亲去世,回乡守孝,从此不涉官场,直至八十四岁去世。李元阳的后半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读书、悠游山水、与文人僧侣交往唱和、捐资兴建寺观庙宇、从事儒学理论研究及救患乡里、教授学生等事情上。《游盘山舞剑台记》:初旭即欲登顶,莽无人迹。张乃腰镰握斧,与从者二三人斩剔,竟日始通一线径,得登顶。顶上有土盘,石径四丈许,大字刻云:“唐李从简游李靖舞剑台。”盖石即靖舞剑处也。字刻约深八寸许。予亦携石工镌题,……此时正冻,铁笔不入。……明日,题诗壁间,迤逦而下,剑台在望,令人五步一回首,十步一消息。理学大家,陆王心学的承继者,有《心性图说》;史学家,为后世留下了少有的明代云南的传世州、县方志《云南通志》、《大理府志》;地理学家,所著《黑水辨》被后世许多典籍引用;还是文学家。二、李元阳诗作内容李元阳所创造的诗歌作品看,《中溪家传汇稿》共存诗八百四十四首,古近体皆有(五言律162首,五言排律45首,五言古诗123首,七律238首,七绝162首,七古114首)。内容上看比较多地集中在以下方面:山水景物的描绘、触物感怀之类。朋友间的赠答。感叹实事和咏史之作。艺术上出语率真自然,大多通达明快。李选《侍御中溪李公行状》:“初不经意,援笔辄就,世以白香山、苏东坡拟之。”山水诗作——一切景语皆情语山水诗作是李元阳诗歌的一个重要部分。胡僖在《中溪家传汇稿后序》中论及了李元阳与山水亲密交往,行文与游历之间互为推助的关系:“今读所为诗歌,半属山水幽趣,非亲至其境者不能。其他序记誌铭诸作,议论感慨一自胸中流出,且起伏顿挫,波澜层叠。殆十八溪之所以为文,而谓非得溪山之助不可也。故观于先生汇稿,而苍洱之大观备是矣。”1、风花雪月,尽显物态李元阳的写花诗应有尽有,不胜枚举。如《和杨太史咏兴教寺海棠》、《白山茶柬陈使君》、《咏玉蝴蝶兰花》、《梅下看末香花》、《默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