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术失范现象的几点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学术失范现象的几点思考摘要:学术失范是学术界不正之风的表现;在对学术失范的表现分析、原因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学术失范的建议,以期对学术规范的建立有所启示。关键词:学术失范;表现;原因;建议学术失范是对学术界的不正之风的概念表述,是指一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学术堕落行为。有针对性地根治学术失范现象,是实施学术规范的第一步,也是加强学术规范制度建设的基础工程。因而探讨学术失范的表现、原因以及其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学术失范的表现笔者认为,学术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术成果的粗制滥造、东拼西凑、有些已经自称“著名”学者的人,由于经常性地东拼西凑学术成果,连自己都“拼”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第二学术成果的低水平重复,没有任何学术传承、学术积累,更没有任何学术创新的“学术成果”,而且这一类成果目前在学术界数量上多得惊人。第三隐匿自己的学术论点的渊源,参考文献列了一大堆,但涉及自己的关键性学术论点的参考书却没有列出,有意漏引他人的成果。第五抄袭国外学术成果的核心观点或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这种现象在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中并不少见。第六无偿占有学生的学术成果,有些老师强行甚至欺骗性地摘取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占为已有。第七学术研究成果的“老板化”、“主编制”。“老板化”是指凡是参加课题的,参加者所有的成果的署名,都以“老板”为第一作者。“主编制“就是自称为”主编“把别人的学术成果作一些形式上的编排,堂而皇之地形成了个人的学术成果。第八攀附名学者,自我包装、自我炒作、自我宣传低劣学术成果。第九一稿多投,改头换面,重复发表。第十跑奖、要奖、骗取学术名誉等。二、学术失范原因探索除了目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不正之风对学术界的影响和渗透因素以外,学术失范的原因在学术界内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道德沦落学术道德沦落既是学术失范的原因,也是学术失范的结果。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但就目前情形而盲,学术道德还没有成为学人的普遍自觉行为,一些学人的学术道德自律做得很不够,近年来屡屡揭出抄袭、侵权行为,说明道德沦落是导致学风浮躁的重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伍铁平认为,学界的一些人看到商界中有一种“暴发”的现象,也难免急功近利,在写书、写文章、做学问的时候也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认为这是一条名利双收的捷径。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风气的生长和蔓延。2.基本学术规范的缺失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便于操作的、一系列关于学术研究方法的基本规定。目前在学术界缺乏一套为绝大多数的学者、编辑、出版者所接受的“规范”,无法抑制学术泡沫和急功近利。在“什么是学术”以及“怎样才是学术”等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学者、批评者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学者无标准可依;批评者受制于各种非学术因素;而管理层则以数量取胜,又缺乏惩治措施。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术新手进入学术研究圈子后,对于“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主要是通过年长的学者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以及各种传媒的影响,了解一些不成文的、非强制性的习惯、传统、约定。学术界对于学术研究缺乏专门的职业教育和明确的规章制度。近几十年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学术界,随着研究规模、性质及其影响的巨大变化,原有行为规范已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非正式的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学术研究迅速发展的需要。3.学术发展断层的影响十年“文革”对学术事业的破坏,至今仍然影响着学术队伍和学术传统的传承,直接影响到当前的学术失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和有关部门痛感我国科研学术水平与世界的巨大差距,急于恢复和发展,制订了一系列规则,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大工程。但老一辈专家大多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中年一代受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学术基础和实践能力普遍不足,难以承上启下;新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中虽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但往往缺乏全面而严格的训练。近十几年来,高校采取破格提拔、引进人才、创造条件使人才脱颖而出等各种措施,培养选拔了一大批年轻教师,基本解决了年龄上的断层问题。但深层次上的学术断层、学术带头人断层仍然存在。许多30多岁、不到40岁的博士生导师,自身仍处于人生的磨炼、提高阶段。4.学术体制欠完善学术失范现象的蔓延,与学术管理评价体制不健全有关。近些午高等学校掀起了学科建设的高潮,如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文/理科教学基地、重点文/理科科研基地以及博士点等的建设,许多重点大学配合学科建设还实行了重要岗位津贴制度。这些举措有利于学术发展和教师地位的提高,但由于学术管理过分体制化,导致各种非学术活动盛行、浮躁之风愈刮愈烈。专科都要升学院,学院都要改大学,改了大学还要办综合型、研究型,并要设置大量的学院、研究院、中心。短期内出不了如此多的人才,而表面的标准又不能降低,注水拔高、甚至弄虚作假就在所难免了。山东大学陈炎认为,形成学术失范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学术资源的国家所有和分配这些资源的私人行为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学术资源主要是国家的,专家和评委对其分配的结果不承担责任,加上学术资源的分配是依靠一种相当模糊的评价体系进行的,少数专家、评委的徇私枉法很难查清。5.管理机制存在弊端学术管理评价机制不够健全,不少方面存在鼓励追求数量的倾向,对人才的认识存在片面性,量化评价的简单化推行,使人们过于关心和追求论著的数字、数量和规模,而淡化了质量意识,滋长弄虚作假之风。首先,表现在各地区、各高等院校的科研政策、导向上。如评聘职称时,规定一定要公开发表多少篇论文或大部头的专著,而对论文的水平却没有严格的要求;评审科技成果时,也认为已公开发表的论文越多,越能代表科研的水平和成果;研究生毕业时也要求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甚至在评选优秀论文时,也成为评审一系列论文。如此过分追求数量优势,为滋生学术失范提供了便利。其次,一些单位对人才过分强调年轻化,对各种“人才”岗位、“破格”都规定了年龄限制,热衷于制造年轻化的典型,导致了弄虚作假。再者,对人才的评价片面强调职称和学历,教授一旦到手,工资、住房、津贴、医疗,以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标兵劳模、领导岗位便随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坚持学术标准呢?另外,从国家至各省部级的各类基金项目一般规定以二三年为期,仅个别重大项目稍作延长。事实上,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一般是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完成的,何况申请人不可能倾全力于该项目!6.学术批评乏力严肃的学术批评是整治学术失范的有效手段,但遗憾的是我国学术界一向缺乏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与反批评,大多数书评都是假大空、八股化的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