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语文模拟试卷姓名考号本试题卷共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基因污染——新世纪的忧患基因污染是环保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提出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反映了人类的预警意识。生物繁殖的本质是基因复制,而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的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了人工重组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唯一一种可以不断增殖和扩散的污染,而且无法清除。现在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的安全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认识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争夺市场,各生物工程公司过早地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来不及充分考虑和进行对人体、特别是对环境长期影响的研究。发展中国家则寄希望于转基因食物能够解决所面临的粮荒问题。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在企图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自从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被一些人斥之为“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内,它们早已散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那就是基因工程农业作物。的确,我们现在所有的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它们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的不同,基因都有所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因改造并非是什么新鲜东西。人类的远祖从几千年前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开始,就不断地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改造,但这并不能说明基因工程农业生物与传统农业生物没有本质区别。传统农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则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基因工程生物还有一点非常特别,就是“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物种原有屏障进行“强制性”“移植”,这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是极少可能或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自然状态下,西红柿绝对不会有鱼类的基因,玉米也绝对不会有萤火虫的基因。因此从生物安全性这一角度分析,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是不能划等号的,而过去对基因工程食物所得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地球现在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生物物种有一千多万种,其各自独特的基因是在30亿年地球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的生物基因库是人类的巨大宝藏,也维系着人类自身的命运。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还能守住这个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吗?1.下列对“基因污染”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基因污染是人类对环境的预警意识的环保新概念。B.基因污染是在天然生物物种基因中掺进人工重组的基因。C.基因污染是唯一可不断增殖扩散且无法清除的污染。D.基因污染是天然物种掺进人工重组基因而不断增殖扩散的污染。【解析】D。A.未解说基因污染的内涵。B.缺少“不断增殖扩散”的特性。C.缺少“掺进人工重组基因”的基因污染实质。2.“任意篡改上帝作品”在文中的实际含义是()A.是指散播在土地上的基因工程农业作物。B.物种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某些与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而在短期内获得预期新性状。C.人类从远古到今天,不断对作物和家畜、家禽进行基因改造,致使所有传统栽培作物和家养动物与原先的生物种类都已有很大不同。D.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用科技手段改变了物种的性质和状态。【解析】B。A项说的只是篡改的农业作物,范围缩小,概念也有所偏移。C项中描述的物种是自然状态下生物自身许可的进化变异,而非基因工程篡改。D项没有说明篡改的具体手段和目的。3.下列不能..成为基因污染原因的一项是()A.各生物工程公司为了争夺市场,过早地向田间释放转基因作物。B.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的安全试验,造成了基因污染。C.基因工程作物对生物作强制移植,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破坏了生物原有的基因。D.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对人体和环境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此方面研究有很大的欠缺。【解析】B。B项陈述的内容只是“有人认为”而不是确凿事实。即便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作物安全试验,也只能说明是在试验基因工程作物的安全性,与基因污染原因没有直接、紧密的关系。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倚歌而和.之和:应和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整理C.羡长江之无穷.穷:困窘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解析】C。穷:穷尽。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于.是饮酒乐甚寄蜉蝣于.天地B.扣舷而歌之.与山间之.明月C.客有吹洞箫者.自其不变者.而观之D.侣鱼虾而.友麋鹿而.卒莫消长也【解析】A。均为介词,“在”。B.音节助词,可不译/结构助词,“的”。C.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的方面”。D.表并列的连词,可不译/表转折的连词,“却”。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望美人..兮天一方D.哀吾生之须臾..【解析】D。A.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牛与牛相斗或人与牛相斗的一种活动。B.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C.古义: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先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总写游地的优美景色与游人的欢快心情。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这一段是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乐”,启下写“悲”。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社会人生观点和虚无主义思想,也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D.第四段写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所以说是科学的。【解析】D。苏轼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只能说包含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但不能认为是科学的,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而相对主义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8.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自由漂荡,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凌”1分,句意1分)(2)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舞”“泣”各1分)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3)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自我徂尔,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答案】(1)层林尽染漫江碧透(2)猿猱欲度愁攀援百步九折萦岩峦(3)其黄而陨三岁食贫(4)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端居》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诗歌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____________。诗歌不仅突出描写了寂寥清冷的氛围,也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答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悲愁(孤寂、思亲)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蚊刑孙方友陈州城四周皆是湖,万余亩,水天一色,素有“水城”之誉。湖内蒲草丛丛,荷花片片,因而夏日多蚊虫。傍晚时分,那蚊虫便密匝匝飞出,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为防蚊虫,每到夏日傍晚,陈州内外便火艾熏天。外埠人进陈州,必得先经得起火艾薰,要不,你就无法待下去。因而,此地火艾有价钱。先前的时候,陈州一直为府。不知何朝何代降为县。首任知县姓贾,至于叫贾什么,已无从考究。此人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每到夏日,他必做火艾生意,而且还订了“土政策”:不准外埠或本地客商在此出售火艾。独门生意好做,因此他年年必发火艾财。火艾生意,扎本小,获利大,商人和四周村民见钱眼开,便偷做。每每抓到偷售火艾者,贾知县就用蚊刑惩罚之。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更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有时候,贾知县也用此刑法严惩土匪和惯偷。偷偷倒卖火艾的商人和村民虽然对贾某奈何不得,但土匪们却不是好惹的。土匪们扬言,若有一天活捉贾知县,一定要为弟兄们雪耻。这一年七月,一队土匪夜袭县城,果真绑走了贾知县。到了一处,众匪推出贾知县。匪首望了望一县之长,冷笑一声,当即命令,用蚊刑。几个匪徒应声把贾知县的衣服扒了个精光,知县又白又胖,如同刚褪净的肥猪。一匪徒照腚一掌,脆响。众匪大乐,细看父母官,仍气宇轩昂,不屑一顾。匪首大怒,高喝:“上刑!”众匪应声而动,把知县缚了,搁到船板上,送到湖中。时处盛夏,蚊虫极多。月光下,众匪坐在吊了帐子的大船上,喝酒吃肉,笑看贪官丧九泉,那贾知县身上早已落满了蚊虫,里三层外三层,如蜂房一般。一时间,知县又肥了许多,像陡然下了一场黑雪,父母官被埋进了雪堆里……那知县如死了般一动不动,直到天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