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养生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地貌、气候、水源、土壤、动植物等多种要素组成。一、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一)地理环境与生理(1)人体对其环境产生不同适应性而形成不同体质,是古今养生学家辨证施养的重要依据。如西北方,人体腠理多致密;东南方,人体腠理多疏松。(2)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健康长寿相关。地理环境与养生(二)地理环境与发病《素问·异法方宜论》中的论述,是中医对“因地异病”的系统性的认识,最终确定“因地制宜”的治疗原则。现代微观研究手段发现:高山区和山体顶部易发生活泼元素过少缺乏症,如碘、氟、碳缺乏等;而河谷、平原、洼地、盆地等地区,则易发生活泼元素的中毒症,如氟中毒、钠过多等。我国分布最广的三种地方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氟中毒的病区分布,都与地域、地形有密切关系。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1.治各不同:指下文提到的砭石、毒药、灸焫、九针、导引按蹻等治疗手段。2.地势:地理环境。张介宾注:“地势不同,则气习有异,故治法亦随而不一也。”3.天地之所始生也:张介宾注:“天地之气,自东而升,为阳生之时,故发生之气,始于东方,而在时则为春。”4.海滨傍水:即“滨海傍水”。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5.安其处,美其食:注家从两方面解:一是久居而能适应,如姚止庵注:“性以习为迁。”一是从物产丰富、食物味美解,如王冰注:“丰其利故居安,恣其味故食美。”并通。6.鱼者使人热中:鱼为甘肥之品,能使气滞而生热。7.盐者胜血:《灵枢·五味》:“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张介宾注:“食咸者渴,胜血之征也。”依《素问·五脏生成》,“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可以导致血液凝涩而变色。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8.砭石:锋利的尖石或石片,可刺治痈疽以除脓血。9.亦:助词。10.来:《公羊传·隐公十一年》“诸侯来曰朝,大夫来曰聘”徐彦疏:“外乡(通“向”)内乃言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1.天地之所收引也:张介宾注:“天地之气,自西而降,故为天地之收引,而在时则应秋。”2.其民陵居而多风:于鬯《香草续校书》:“此‘其民’当作‘其地’,下文始云‘其民不衣而褐荐’,盖即涉彼而误也。下文言北方‘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此西方之陵居而多风,犹北方之陵居风寒也。彼明言‘其地’,则此当作‘其地’明矣。”居,通“踞”。其地陵居,即“那个地区为高厚的土山所踞”之意,不仅文字可通,亦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相符。地高则多风,人久居其地,则能耐受。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3.不衣而褐荐:不衣,王冰注:“不衣丝绵,故曰不衣。”褐,指粗布或粗布衣,通常用葛、兽毛、粗麻制成;荐,指草席。“不衣而褐荐”即不穿丝绵织成的衣物,而多以粗布和草席作为衣服。4.华食而脂肥:王冰注:“华,谓鲜美,酥酪骨肉之类也。以食鲜美,故人体脂肥。”5.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汪机注:“水土刚强,饮食脂肥,肤腠闭封,血气充实,故邪不能伤也。内,谓喜怒忧思恐及饮食男女之过甚也。”邪,指外邪而言。6.毒药:泛指治病的药物。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1.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马莳注:“天地严凝之气盛于北方,故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2.野处而乳食:指经常在野外住宿而以牛羊乳为主食。3.脏寒生满病:当地气候严寒,而人们久居野外,故容易内脏受寒而生胀满之类的疾病。4.灸焫:即今之灸法。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1.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高士宗注:“地陷东南,故其地下。地高则刚,地下则柔,故水土弱。地土卑下,水湿从之,故雾露之所聚也。”2.食胕:胕,通“腐”,指经过发酵制成的鱼肉、豉酱之类的食物。3.致理:张琦注:“致理疑误。”可参。4.挛痹:此指由于湿热之邪不除引起的筋脉拘挛、肌肤痹而不仁、骨节麻痹疼痛之类的疾病。5.微针:毫针,这里泛指九针。6.九针: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镵针、圆针、鍉(dī)针、锋针、铍(pī)针、员(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1.不劳:指劳作少。2.导引按蹻:古人用来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包括运动肢体、调节呼吸以及按摩等。王冰注:“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按,谓抑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葛洪《抱朴子》:“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3.出:《集韵》:“自内而外也。”本篇于东西南北四方皆用“来”字,唯中央曰“出”,可见此篇作者当是中央之人。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本段借圣人以突出杂合以治的重要性,提示医者必须全面了解病人所居之地的地理特点、气候特征、生活习惯、体质与发病特点,详尽了解病情,熟练掌握各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才能根据病情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从而使疾病得以尽快痊愈。二、不同地理环境与养生充分利用地域环境的有利因素进行养生保健,适应自然,努力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地域的不利因素进行预防保健。海拔1500~2000m山区,阴离子密集的地方,是长寿的理想环境。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多的地区具有以下特点:①高原或高山的地形,寒冷或温和山地气候,没有炎热夏季②新鲜的空气,洁净的自然环境,未受工业污染或城镇噪音之害。③低热量饮食;④艰辛的体力劳动;⑤宁静的精神生活。第四节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社会生产力、经济条件、卫生条件、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联系。一、社会政治与养生(1)社会环境,影响着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动态平衡。一旦社会稳态失调,就可以导致疾病。社会环境不安定,人们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更易受到疾病侵袭。(战争兵灾、疫气等)(2)社会环境与人体的寿命长短相关。清朝时人均寿命33岁,民国时期只不过35岁,而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已达75岁。第四节社会环境二、社会经济状况与养生养生预防保健单位的基础设施、各种器械费用、医务人员的工资及培训投入等影响着预防保健工作的进行,同时养生单位设施完备,又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危害人类生命的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和意外死亡(车祸、自杀等)占全年死亡人数的80%。这些疾病的死亡原因多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以上可见,社会因素及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