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外语教学十大原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戴运财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daiyuncai@hotmail.com提出外语教学十大原则的理据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一体化的二语习得模式外语教学的十大原则:理论与实践注意事项理据一: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四大类: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过程及其心理机制母语与目标语的差异及迁移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参见Ellis2008;Gardner1985;Gass&Selinker2008;Spolsky1989;Stern1983)(1)学习者个体差异。个体认知差异(智力、语言学能、工作记忆等)个体情感差异(如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风格、性格、焦虑感、交际意愿等)学习策略(如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参见Dörnyei2005;Ellis2008;Skehan1989;戴运财2012)。(2)学习过程及其心理机制。输入吸收融合输出反馈其它语言交互与实践等。(3)母语与目标语的类型差异及迁移。母语习得经验、母语知识、母语水平母语与目标语在语言结构方面的差异(4)社会文化与环境。社会环境(如文化观念、接触目标语的机会、地理位置、语言政策等)语言环境(单语或双语环境)学习环境(课堂环境与自然环境);教学方法亦属于环境因素的范畴。输入(频率、意识提升)吸收(假设的形成/测试等)、重构输出融合(形成语法)程序化/自动化监控注意输入加工输出加工母语作用学习者差异社会文化/学习环境反馈交互/实践理据二:二语习得的一体化模式及其动态性研究外语教学,2013(6)9中国语境下二语习得动态模式山东外语教学,2012(5)中介语的发展(心理过程和机制))习得结果③语言因素①环境因素输入、输入加工吸收、重构、融合输出加工语言距离语言标记性语言特殊性②学习者因素个体认知差异智力、学能、工作记忆个体情感差异动机、学习风格、性格学习策略社会环境学习环境语言环境Brown(2007)曾提出了语言教学的12条原则;Ellis(2005)也提出课堂外语教学的10条原则,后又增加到11条(Ellis2014);前者包括了基于认知、情感和语言学方面的原则;后者更多是从教学的内容、方法、过程以及评估的角度来考虑外语教学;CognitivePrinciples1.Automaticity2.Meaningfullearning3.Theanticipationofreward4.Theintrinsicmotivationprinciple5.StrategicinvestmentAffectivePrinciples6.Languageego7.Self-confidence8.Risktaking9.ThelanguagecultureconnectionLinguisticPrinciples10.Thenativelanguageeffect11.Interlanguage12.Communicativecompetence1.Instructionneedstoensurethatlearnersdevelopbotharichrepertoireofformulaicexpressionsandarule-basedcompetence.2.Instructionneedstoensurethatlearnersfocuspredominantlyonmeaning3.Instructionneedstoensurethatlearnersalsofocusonform.4.InstructionneedstobepredominantlydirectedatdevelopingimplicitknowledgeoftheL2whilenotneglectingexplicitknowledge.5.Instructionneedstotakeintoaccountthelearner’sbuilt-insyllabus.6.SuccessfulinstructedlanguagelearningrequiresextensiveL2input.7.Successfulinstructedlanguagelearningalsorequiresopportunitiesforoutput.8.TheopportunitytointeractintheL2iscentraltodevelopingL2proficiency.9.Instructionneedstotakeintoaccountindividualdifferencesinlearners.10.Instructionneedtotakeintoaccountofthefactthatthereisasubjectiveaspecttolearninganewlanguage.11.Inassessinglearners’L2proficiency,itisimportanttoexaminefreeaswellascontrolledproduction.由于中国语境下的外语教学有其特殊性;这些原则对中国学习者而言,显得不够贴切和完整;在学习者、学习过程、语言和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控制,同时要关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具化为外语教学的十项原则。理论基础:二语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语言输出反映出来,而语言输出的质量首先取决于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输入、吸收、融合以及输出后的反馈等这几个步骤的内容和质量。根据Krashen(1982)的输入假设,输入是习得的基础。一方面要从输入的量入手,增加语言接触;另一方面,还应该提高输入的质量,它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即Krashen所说的i+1,重点在于输入的可理解性和多样性。首先,在外语教学中要强调让学习者多读多听,扩充输入的量,包括拓宽读与听的内容、题材、风格和形式等。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向学生提供可理解的输入,如采用浸入式和内容依托式语言教学。再次,为提高输入的质,仅仅只有语法规则的输入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输入大量的语块或者程式化的语言;输入的质是相对的,要注重各种输入的内容和形式的内在联系,注意输入的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仅如此,输入的质量本身也是发展的,在进行输入前,需对学习者进行诊断测试,准确了解学习者的水平,然后根据他们的语言水平不断地调整输入的难度,这样,输入的质量更高,也更有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吸收。理论基础:在接收输入的过程中,一种特定目标结构的出现频率可以影响学习者对它的注意程度;高频率的输入有助于学习者有意识或潜意识地习得被输入的语言特征,而且高频的输入还可以促进语言自动化的形成(Ellis2002)。在增加输入的同时要重点扩大输入的核心内容的频率和凸显度(Skehan1998;提升学习者的注意,进而强化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匹配,达到提高输入加工效率的目的(VanPatten1996)。首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决定输入的频率,对重要的知识,要向学习者进行多次反复的输入。其次,采用多模态的输入方式,将传统的文字与音频、视频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模态反复进行输入。再次,语言输出的内容应具有重复性,任务难度可以逐渐增大,如让学习者在每个小的学习阶段都做一个总结或者测验,重复学过的内容,增强课堂的参与度,有利于学习下一个阶段的内容。传统的教学实践也有部分复现的内容,但常局限于某个学习单元,为改变这种状况,语言的复现应在较长时间内,采用多模态的方式,并在多种语言技能训练中进行。理论基础:对输入的加工受二语习得心理机制的制约,其中的注意是习得的最基本前提,没有注意就没有成人的二语习得;只有在输入被理解,且被有意识地注意的情况下,二语习得者才能习得目标语的语言形式(Schmidt1990,2001),输出中的注意能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距(Swain2005)。它不仅对输入、输出加工产生影响,而且与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任务也发生互动作用(Robinsonetal.2012)。首先,要进行适当的语言形式的教学,包括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结构教学法向学习者讲解一些基本的词汇和句法知识,引导学习者注意语言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差距。其次,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凸显语言学习材料中的关键语法和词汇知识,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在实践中提升学习者的注意意识。再次,既然注意是一种能力,那么可以通过学习、实践、产出和反馈的模式来训练学习者的注意能力;例如,通过“生生互评”活动可以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意识。理论基础:从输入到输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语言交互,它“以有效的方式连接了输入、学习者的内在能力以及输出”(Long1996)。交互不仅是强化学习效果的手段,也可以提升语言意识,促进语言知识的吸收与转化(Gass&Mackey2007;Mackey2007;Mackey,Abbuhl,&Gass2012)。语言吸收的过程也是语言假设的形成、测试、证实和拒绝的过程,经检验错误的假设会被拒绝,而经测试正确的内容则被吸纳,再与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构,并形成新的中介语语法系统(Gass&Selinker2008)。因此,交互能促进对语言输入的吸收,进而发展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首先,教师应在课堂内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交互,如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际。其次,通过设计特定的任务来让学生参与交际,因为特定的任务可事先预设需要运用某种语言的程度和方式,例如,对初学者而言,构建的任务中应安排较少且较容易的输出,而对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而言,构建的任务应比较开放。再次,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让学习者进行更多的人机互动,弥补课堂互动的不足。利用多媒体实验室让学习者体验目标语言的特点和丰富性,然后在学习中进行试错。理论基础:输出本身也是交互活动的组成部分,输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使他们从对表达的语义加工向句法加工转换,同时也提供检验语言表达的机会,促进原语言意识(Swain2005),因此输出既是二语习得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习得的语言知识的产物。输出实践也是实现学习者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进行转化的必要手段(DeKeyser2007)。输出的质量直接受语言的自动化影响,若自动化程度高,程序性知识(隐性知识)则在学习者中介语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这时监控的作用就小,反之,陈述性知识(显性知识)占优势,监控就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充分利用第一、二、三课堂,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输出实践活动。在第一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较多的语言输出形式,并规定输出时必须使用一些特定的句型或者结构;第二课堂宜采用各种表演和比赛等输出活动;第三课堂用目标语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其次,要让学习者实践不同形式的输出,不仅有课内外的演讲、辩论和交际,而且有散文、论文和研究报告的写作等,即既要有口头的输出,也要有书面的输出。再次,在设计输出活动的时候还应考虑输出过程应具有真正的交际性(Gatbonton&Segalowitz2005)。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展示、练习、产出——也包含有实践和产出步骤,但这种机械的操练与实际的语言交际需要脱节,往往单调乏味,难以长期持续下去。教师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创造相对真实的情境,然后学习者在整个任务中使用某种语言形式来创建意义表达。理论基础:语言输出之后的步骤是接收反馈,它既是二语习得过程的一部分,也是互动的一种形式。当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出现语言错误时,纠错反馈指出了学习者的错误,或为学习者提供正确的输入。反馈还可以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学习者注意到语言的形式(Li2010),并且不同形式的反馈,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其效果也有所差异(Loewen2012;Lyster2004;Lyster&Ranta1997)。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者的输出进行反馈,如果没有反馈,学习者有时候很难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或者错误,如对学生的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