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文学》常识整理◆秦代文学一、秦代文学仅有三种样式:散文、刻石之文、诏书奏议1、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的时代意义2、秦代文学唯一的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3、现在传世的秦代刻石之文共有8篇,其中6篇在《史记*始皇本记》中总的来说,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秦氏不文”。二、1、《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此书内容驳杂,兼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其文章常常以语言故事为譬喻,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色。2、《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5篇,共60篇。。《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三、秦石刻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很深影响;内容为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是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韵。四、秦时民间有歌谣流传。《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的话。今之所传,仅有一首,见于晋杨泉《物理论》。◆汉代文学汉代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赋、散文、诗歌和楚辞。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汉高祖——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问题主要沿袭战国文学的余风,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芽:辞赋,政论。这时期主要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发展上。第二,汉武帝——汉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时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新体赋、史传文学、政论散文和乐府。第三,汉元帝——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主要文学样式有:辞赋、传记文学及代有科学因素的政论文。第四,东汉安帝——汉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主要文学样式有:抒情短赋,五言古诗。一、赋与政论散文(一)汉赋的概念:赋是战国末年兴起的一种文体,它有如诗歌,讲求声韵和谐与形式的整伤;又如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限制;它既能是书面文学,又能诉诸口诵;它既能状物叙事,又宜于抒情说理。兼具诗歌和散文的表现功能,是两者间综合性文体。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两汉认识以赋为其体物写志的最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二)汉赋的发展流程1、第一时期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骚体赋时期。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以骚体句式写成,模仿《楚辞》。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在形式上初步有所转变。这时较有成就和代表性的作家是贾谊、淮南小山、枚乘等人。2、第二时期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共约200多年时间,汉大赋的全盛时期;从武帝至宣帝的90年间,是汉赋发展的鼎盛期。内容大部分是描写汉帝国威震四邦的国势,新兴都邑的繁荣,水陆产品的丰饶,宫室苑囿的富丽以及皇室贵族田猎、歌舞时的壮丽场面等等。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王襄、董仲舒、杨雄等。3、第三时期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东汉是抒情小赋初起并逐渐发展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汉赋的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都开始有所转变,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代表作家有张衡、蔡邕、赵壹、祢衡等。(三)主要作家1、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中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其中《吊屈原赋》模拟楚辞。所住文章58篇,刘向编为《新书》。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文章特点为:特点:结构严谨,体制宏大,气质飞宏,感情充沛,语调恳切22、晁错,文景时人,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有辩才,号称“智囊”。汉景帝时为内史,后升迁御史大夫。著有《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食货志》等篇,其中《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最为出名。其文章特点为:朴华无实,逻辑严密,情感恳切质实。3、邹阳,西汉散文家,齐人。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汉书*艺文志》中有文七篇,著有《上书吴王》、《于狱中上书自明》。4、枚乘(?~前140)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江苏淮安市西南)人。《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仅存《七发》、《柳赋》、《梁王菟园赋》三篇,后两篇疑为伪托之作;《七发》是其代表作。其散文今存《谏吴王书》以及《重谏吴王书》两篇。5、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他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两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还著有《大人赋》《长门赋》《哀秦二世赋》;还有政论文如《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封禅文》等。6、枚皋,字少孺,枚乘的庶子,生于梁。《汉书*艺文志》说他赋有120篇,是典型的文学弄臣,连他自己后来都“自悔类倡”。7、东方朔,字曼倩,著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七谏》等,其中《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虽未以赋名,是两篇散体赋。8、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刘安和众门客集体著作,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2)《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赋12篇、群臣赋44篇,今都不存,群臣赋只存有小山的《招隐士》。(3)刘安的《离骚传》最早给屈原和《离骚》以很高的评价。9、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西汉后期著名学者、辞赋家。他最服膺司马相如,著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等赋,其中《甘泉赋》、《羽猎赋》就是模拟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而写的。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以及文《解嘲》等。(四)其他常识1、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是荀子。据《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10篇(现存《礼》、《知》、《云》、《蚕》、《箴》5篇),是用通俗“隐语”铺写五种事物。2、汉赋四大家是: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3、(1)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刘勰称:“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七发》是一篇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品。(2)《七发》奠定新体赋的形式,后世许多这这模仿,在赋中形成了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问题,号为“七林”。例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等4、范晔《后汉书》将王充、王符、仲长统立为合传,后世学者更誉之为汉世三杰。(1)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家以农桑为业,是一耳光“细族孤门”,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对当时社会的许多学术问题,特别是社会的颓风陋俗进行了针砭,许多观点鞭辟入理,石破天惊,他自言《论衡》是一部“疾虚妄》之书。《论衡》中有《艺增》、《超奇》《佚文》《案书》《对做》《自纪》等篇(2)王符(公元85—162年),字节信,著有《潜夫论》,对东汉前期各种社会病端进了抨击,其议论恺切明理,温柔敦厚(3)仲长统(公元180年—220年),字公理,著有《昌言》,对东汉后期的社会百病进行了剖析,其见解危言峻发,振聋发聩。5、张衡,字平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代表性的赋作是《二京赋》和《归田赋》。此外,还有《南都赋》《应间》《思玄赋》等。(1)《二京赋》陈述了荀子所说的“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所作。(2)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抒情小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代表人物。(3)《四愁诗》以比兴手法写自己“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的苦闷。6、扬雄(1)《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是扬雄的代表作(2)《解嘲》是一篇散体赋,写扬雄不愿趋附权贵,而自甘淡泊的生活志趣,纵横论辩,善为排比(3)《逐贫赋》和《酒赋》,或表达自己甘于贫困,鄙视“贫富苟得”的志趣,或对皇帝、贵族有所讽谏,思想3和写法也都各具特色。(4)扬雄曾在《法言*吾子》中陶瓷户“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看法。7、东方朔的《答客难》是一篇散文赋,社主客问答。杨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张衡的《应间》从内容到形式都模范此。8、赵壹,字元叔。所著的《刺世嫉邪赋》对东汉末年是非颠倒“情伪万方”的黑暗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抨击,表现了作者疾恶如仇的反抗精神。这篇赋语言犀利,情绪悲愤,揭露颇有深度。9、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所著的《述行赋》是他在桓帝时被当权宦官强征赴都,在途中有感而作。在赋中作者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宦官专权、政治黑暗、贵族们荒淫无耻的现实,而且还满怀同情地写出了当时的民间疾苦,表现了作者的爱憎感情,语言平实,格调冷峻,颇具感染力。10、祢衡的《鹦鹉赋》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咏物赋,作者借写鹦鹉,抒发了自己生于末世屡遭迫害的感慨。11、班固是东汉前期的著名赋家,著有《两都赋》、《答宾戏》、《幽通赋》;他的《咏史》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幽通赋》仿楚辞,《答宾戏》仿东方朔《答客难》、杨雄《解嘲》12、赵晔《吴越春秋》和袁康《越绝书》是杂史一类的散文的内容都是叙述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史实,主要是根据《国语》的记载,兼采《左传》、《史记》的记载13、(1)蔡邕因为《述行赋》使之成为汉赋第二大家(2)王褒的《洞箫赋》是现存描写音乐赋作较早的一篇。(3)鲁迅称贾谊、晁错为“两汉鸿文”(4)刘向编著的《新序》、《说苑》引用了大量民间故事、传说和语言。其中《新序》中记载叶公好龙的故事(5)恒宽《盐铁论》二、史记文学(一)司马迁《史记》1、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家,著《史记》,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傅八篇,锦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2、《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列传”是重要人物传记。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二)班固《汉书》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主要记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包括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三、汉乐府1、汉乐府的含义(1)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关。(2)①狭义: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民间诗歌和文人诗歌。《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②广义:包括后代文人模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