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核心知识·突破】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_________的重要特征。(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_________的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中物种_______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_____。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丰富度越高3.种间关系:(1)概念。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_________。②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等。作为食物资源和空间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___________,通过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_________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体内或体表共同生活(2)种间关系实例与曲线的对应关系[连线]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________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生物种群(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_________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_________的充分利用。自然选择自然资源【微点警示】关于种间关系的三个易错点(1)捕食和竞争并非都是不利的:被淘汰的都是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生物的进化。(2)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都是由争夺食物引起的。(3)捕食既不包括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也不包括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属于种内斗争)。【秒判正误】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分析:生物群落包含所有的生物种群。×2.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析: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3.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分析:群落中生物可以形成食物网,其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4.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分析:群落存在空间结构,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中,动植物均有分层现象。×5.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土壤盐碱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分析: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与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有关。√6.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分析: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9·聊城模拟)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审答技巧】(1)审题关键:抓住隐含信息“植物病毒V寄生在水稻细胞中,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将植物病毒V传播给其他水稻,青蛙捕食稻飞虱”。(2)必备知识: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的概念。【解析】选A。A项中,稻田中青蛙数量增加可减少病毒V在水稻间的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正确;B项中,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错误;C、D项中,病毒V与青蛙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错误。【核心素养新命题】(1)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试分析其原因。提示: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将植物病毒V传播给其他水稻,通过青蛙捕食稻飞虱使其数量减少,从而减少了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2)社会责任——生态环保通过长时间喷洒农药减少稻飞虱的数量来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这种措施可行吗?提示:不可行。农药在减少稻飞虱的同时也减少了青蛙的数量,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另外农药也对环境造成污染。【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种间关系及其特点1.(2019·皖南八校联考)某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处于第二营养级。现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8年间黑线姬鼠与Z的种群数量变化(单位:只),结果如表: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时间(年)12345678黑线姬鼠185001920014500115009400950094009500Z100120190240170160170160A.在引入Z的4年内,物种Z处于理想环境中B.在第3年,Z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C.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二者共同进化D.Z种群数量增加时,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会减少,二者为竞争关系【解析】选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在引入Z的4年内,物种Z每年的数量增长倍数(λ值)不相等,说明物种Z不是处于理想环境中,A项错误;在第4年,Z种群数量最多,其种内斗争最激烈,B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将某动物新物种Z引入该生态系统,Z种群数量随黑线姬鼠的增多而增多,当黑线姬鼠的数量达到一定水平时,黑线姬鼠的数量开始减少,Z也随之减少,然后两者趋于相对稳定,说明黑线姬鼠种群和Z种群为捕食关系,黑线姬鼠是被捕食者,Z是捕食者,二者在捕食过程中共同进化,C项正确,D项错误。2.(2018·宜宾模拟)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它们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甲)、捕食(乙)、竞争关系(丙)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图甲所示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的消长关系如图乙所示D.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解析】选C。据题图分析,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此关系;乙图是捕食关系图,噬菌体与细菌是寄生关系;丙实验过程中,两种生物的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方法技巧】巧辨三种种间关系曲线(1)互利共生曲线: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2)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3)竞争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另一种生物数量下降,甚至降为零。3.(教材素材新命题·必修3P73资料分析中资料2原创)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加拿大北方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曲线A表示的是_______的种群数量变化,猞猁和雪兔的关系为_______,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有①_______;②_______。(2)1935年后的10年间,人类对猞猁毛皮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曲线A表示的是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因为雪兔的数量要多于猞猁的数量。猞猁以雪兔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从图中反映出的情况看,雪兔数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捕食者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雪兔的食物增加。(2)大量捕杀猞猁后雪兔的数量急剧上升,当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它们的食物减少,所以雪兔的数量也会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答案:(1)雪兔捕食①可食的植物增加②猞猁的数量急剧减少(2)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角度二群落的空间特征4.(2019·长沙模拟)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解析】选A。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由题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易错提醒】对群落结构的认识提醒(1)草坪中也存在垂直结构。垂直结构是群落中各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合理利用资源或空间的空间配置格局,它应存在于所有群落(包括草坪群落)中。(2)垂直结构涉及的是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垂直方向上呈现“分层”现象,切不可将“同种生物”的高矮差异视作垂直结构。5.(2019·长春模拟)下列关于森林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C.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解析】选D。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关键因素是光照强度,A正确;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的关系,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B正确;水平结构上植物的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C正确;动物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水平结构,其分布有明显的差别,D错误。【加固训练】1.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选D。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而不是共生关系;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2.(2018·烟台模拟)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橘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于红圆蚧而抑制其爆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C.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D.岭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解析】选D。由题意“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可知,A正确;根据寄生关系的概念,可知B正确;岭南蚜小蜂“取代”蔷薇轮蚧小蜂,说明岭南蚜小蜂改变了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C正确;丰富度表示一个群落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种群数量无关,虽然引进了岭南蚜小蜂,但是蔷薇轮蚧小蜂几乎完全消失,可以认为该群落丰富度没有变化,D错误。3.(2018·保定模拟)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一定的关系C.群落中的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D.草地群落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解析】选C。由于群落中的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差别,所以必然会导致群落中的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4.(2014·海南高考)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A项中,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为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以浮游藻类为食,二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