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背景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如果没有对课外阅读进行相应的督促和评价,而只是一个劲儿要求多读课外书,那么,提倡和要求多读课外书最终将成为一句空谈。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是重要的一环。所谓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而课外阅读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取各种定性、定量的评价方法,对课外阅读的价值做出判断,并寻求改进其途径的一种活动。课外阅读评价应通过合理、科学、发展观、个性化的评价,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它具有导向性与激励性的作用,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又能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更有利于抓好课外阅读指导。能促使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正文一、进行量化评价。1.时间标准。一切评价改革的基础,均来源于一个关键因素:时间。传统的课外阅读,只读不评,学生因而把课外阅读当成是“软任务”,可读亦可不读。新的课外阅读观念是:把评价纳入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从布置阅读开始,即进行阅读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因此,对时间的掌控,成为课外阅读的一个抓手,一旦抓住时间,便意味着赢得了课外阅读的空间,便于学生在文学与科学的王国中畅游。2.读物标准。我们可以按不同的年级给学生推荐书目,对课外读物的规定,可以帮助学生减少择书的时间,赢得充足的阅读时间,更实惠的是有老师带他们导读,同学之间也方便交流。我们可以要求每位学生从开学起,每天最少挤15分钟时间,用于读自己选择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总量表(一周)”。××课外阅读总量表(一周)日期书目阅读时间家长签字二、进行形成性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行为评价。给学生布置真实性任务,通过收集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种准确的数据。按照认知规律对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指导新的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注重阅读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既可以促进阅读活动的长期开展,也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过程.一则它是学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我们看不见;二则它是在课外,教师也无法有效地调控。因此,我们只有用适当的载体把它体现出来,才能在客观上留下真实的记录。在实践中有许多方式来外化这种精神性的行为,比如“读书卡”。但如果想要系统而完整地保留学生的课外阅读的轨迹,我们可以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如故事会、朗读比赛、介绍一本好书等。通过这些活动来评价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和情感态度,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更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步入知识的殿堂。1.第一阶段: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比如,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读给同组的小朋友听,互相提供课外书等。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达到提高阅读量的目标,扩大课外读物的选择范围。另外,要求学生做一些阅读摘抄,把阅读中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语段摘抄下来,并在阅读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大的信息量,阅读的内容范围得到扩展。2.第二阶段:全班交流。即各组选派代表介绍自己小组同学阅读的情况,可以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体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第三阶段:利用班里的“读书廊”展览学生的阅读记录。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参观、交流、评比感受阅读的成效,从而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阅读记录。编辑小报也是一种学生喜欢的展示方式。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阅读心得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进行展示评价,从内容到形式,这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一个综合考察,也是对学生阅读以后语文综合能力的检阅。展示以后,学生还可以互相评价,起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4.第四阶段:组织综合性的阅读评价活动。活动能给孩子提供展示的机会。如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故事讲一讲,评选“故事大王”。朗读比赛,介绍一本好书,评选“阅读之星”。如进行文艺表演和操作表演,表演相声、快板等文艺节目,将童话等文艺性读物改编成小剧本,然后按人物角色化装表演;读自然科学读物后的实验操作表演。如用考级制度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古诗积累的积极性,评选“背诵大王”。如为校资料室编写一本《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十大民族英雄生平简历》,评选“合作之星”。这些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对学生诱之以趣,激发热情,使他们在和谐友好的评价活动中受益,提高了文化品位、审美情趣,锻炼了才能,形成了健康的个性。这一阶段的评价活动,着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喜欢读书,能够经常阅读。三、进行主体多元化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评价。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情况时一定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务必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把握好分寸,因人而异。既要考虑客观事实,又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对于阅读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带着“放大镜”找出其优点所在,帮助其树立信心,因为对他们来说,兴趣比什么都重要。那些阅读效果平平的学生,常常是被教师遗忘的群体,实际上,他们也需要教师的呵护。教师对他们的阅读评价要尽量实事求是,情真意切,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热情关注的目光,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阅读中去。对于那些课外阅读的佼佼者,教师不能一味地褒奖,而要带着“显微镜”去找缺点,找“软肋”,以避免“阅读高原现象”的出现。教师可以试着给学生写课外阅读评语。如:“短短的两个星期,你就读懂了文学家鲁迅,读懂了政治家、革命家周恩来,读懂了大音乐家贝多芬。你的发言,你的笔记,都展示了你的智慧。但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鲁迅的睿智、周恩来的豪气、贝多芬的灵气不正好可以作为你奋斗的目标吗?”如:“看得出这两周你在读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一有空闲时间,你就捧着《故乡》阅读。这很好,读书就需要你这样的精神,但是,读书和思考是分不开的。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我建议你在下一阶段的阅读中多提问,然后想方设法解决提出的问题。你肯定会从中感受到快乐,不信你就试一试。”再如:“你能坚持把《城南旧事》读完,真不容易,你可能还不知道,你已经找到了阅读的门道,那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接下来你准备读什么书?告诉老师,好吗?”学生的互评在进行形成性评价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另外,家长的评价可以在监督其进行量化评价时起到作用。四、利用网络优势,让评价结果互动化。网络资源的优势与网络信息传递的优势,为语文课外阅读评价注入了新的元素。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优秀作品展览、颁发“读书大王”表扬信等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档案袋和班级博客的作用,将阅读内容和评价结果及时呈现给学生和家长,进行网上交流沟通。参考文献:1.《语文新圃》2009年第一期《课外阅读的平价》林玲玲;2.《专题研究》2010年第四期《注重“三化”——课外阅读评价的尝试》李怡梅;3.《课题博览》2006年第五期《教育性评价——作为课外阅读评价策略的一个维度》张五芳。4.EllenWeber[美]:《有效的学生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