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提问调查研究绍兴市马上镇中心小学何越超13085685235摘要:作为一名刚上任不久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获取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笔者在马山镇6所小学,听了22节的信息技术课,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提问展开调查,在对一系列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出了记忆性的提问在整个课堂提问中占了绝对的优势;探索性和批判性的提问几乎没有在课堂中出现;在整个教学的问答过程中以教师的自问自答居多;教师提问后停顿的时间不够合理这四个结论。然后根据要加强教学提问有效性这个点,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即深钻教材,挖掘问题;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科学设计问题,适度发问;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充分肯定这五个对策。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记忆,推理,有效性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任何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更确切地说,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他们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批示”。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也已被广泛普及,那么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这种交流过程中又是以怎么样的提问方式建立起来的呢?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呢?我就此展开了本次调查。一、调查的目的、方法、手段和意义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接受信息做出反馈,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持续教学。有一种说法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存在的一种生存状态是再贴切不过的。而要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最基本手段便是课堂提问,这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的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作为一名刚上任不久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为了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获取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本次调查就以课堂提问这个点为突破口,对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属性,和教师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提问方式及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调查。我在2007年2月至7月这五个月期间对马山镇6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展开调查,涉及的学校有:袍江小学﹑车恂如小学﹑豆姜小学﹑马山小学﹑东安小学﹑安城小学。通过每周到各相关学校听课这种方式,专门针对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提问方式做了详尽的记录,得出了一系列系统可靠的数据,目的是希望通过我的统计分析,清晰直观的反应2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日后的进一步改进。此次调查受到了各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各相关学校给予的极大帮助,因此在这里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二、调查的数据统计结果经过历时五个月的听课调查,我们对22堂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问做了细致的筛选得出具有普遍性的245个问题,并对它进行归类统计制作出了课堂提问技巧分析表(见表一)。又进一步的对表一中的问答方式、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情况做了统计得出表二——各种提问类别频次统计表。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各种提问方式的差别我们还绘制了相应的统计图。从图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提问类型中占绝大多数的是记忆性的问题占总数的72.2%,其次是常规管理性的问题占17.6%,推理性的问题占10.2%,探索性和批判性的问题则没有,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为0%。图一探索、批判性问题0%记忆性问题72%推理性问题10%常规性问题18%记忆性问题常规性问题推理性问题探索、批判性问题据图二显示在挑选性回答问题的方式上,频率最高的是在提问后教师自己回答的这种方式占总数的47%,占40%的是提问后学生齐答这种方式,提问后指名学生回答的占了13%,至于,提问前先点名这种方式占0%。图二先提问后齐答40%自问自答47%提问前先点名0%提问后指名13%自问自答先提问后齐答提问后指名提问前先点名3在图三所反应的教师理答方式中,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占0%,对学生回答不理踩或消极批评的也是0%,最多的是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的答案的占55%,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的占了39%,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占了6%。通过图四,我们看到了学生回答类型中无回答占的比例最高达40.4%,其次是认识记忆性回答占38%,机械判断是否的占15.5%,推理性回答占6.1%,创造评价性回答为0%。至于停顿类型如图五所示,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的占52%,提问后停顿过长的占6%,适当停顿3~5秒的占35%,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的占了7%,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多等几秒的占0%。图三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39%鼓励学生提出问题6%不理睬或消极批评0%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0%重复问题或答案55%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重复问题或答案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图四认知记忆性38%机械回答16%推理性6%创造评价性0%无回答40%无回答认知记忆性机械回答推理性创造评价性三、数据的具体分析在对以上所有的问题进行筛选,统计,制表后,我们对此次调查中所得出的4数据通过比较法、陈述法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中记忆性的问题最多,高达72.2%,那么究竟什么是“记忆性的问题”呢?记忆包括“记”和“忆”的完整过程。所谓“记”,指识记和保持,这是记忆的前提和关键;所谓“忆”,是再认和回忆,这是记忆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检验记忆的指标。教师提出此类问题是意在让学生通过记忆掌握知识点。而教师在提出此类型的问题时,习惯用“什么”的方式来提问,比如“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画图”,“图标前的+代表什么意思”等一系列用“什么”方式提问的问题都是属于记忆性问题,而这类记忆性问题的特点一般都是理论性概念较强的问题。而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性问题,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中也被列入了记忆性的问题,比如“如何美化课程表”,“如何调整字体大小”,“如何进入查找的对话框”。还有一些记忆性问题的标记就是“哪些”,“几个”等关键字,如“文件还有哪些属性”,“文件的复制有哪几种方法”,“有哪几种插入的方法”。而且这些记忆都是根据教材的内部联系,主要通过对材料意义的反复领会、理解,揭示其实际意义的记忆方法,也称为“逻辑的或理解的记忆”。根据青少年记忆的特点,青少年的有意性随着目的性增加而发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逐渐自觉地确定目的来支配自己的识记活动,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这也正是教师提出这类问题的频率之高的原因所在。管理性这类问题占总数的17.6%。教师提出此类问题目的是在特定的课堂环境中,以自身为主导,通过教学内容为中介来维系针对学生活动的管理体系,我在调查中所记录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以及教师对课堂环境的管理等若干方面。它一般为判断、选择性的问题,表现出来的形式也就是“对不对啊,是不是啊,有没有啊”等类似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问这种管理性的问题,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充分的感知和理解,使其尽快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同时可以让教师安排合理的时间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和充分展开;此外还能通过管理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维护学生的课堂纪律。总之,通过管理性的提问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灵活地安排和对待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必要环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推理性的问题,此类问题教师一般所提出来的都是在前有知识的基础上,与现有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比较、补充,也就是说有点类似举例的问题像“加动画和图片一样吗”、“易语言的窗口和我们平常所使用的一般窗口有什么所不同的”、“移动和复制文件有什么不同”等等。都主要是通过运用概念的求同求异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这类问题占了总数的10.2%。探索性的问题是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学习教材,或者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有关材料自己去得出结论或规律性知识。这种提问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只可惜在我们的调查中此类问题为0%。这是不是就说明探索性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课中是不存在的呢?我们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了。在信息技术课中探索5性的问题还是大有存在的。比如在讲解对文件命名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文件在运行的时候,可不可以对其进行重命名”,学生会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这个问题就很值得去探索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上机课中把这个问题去实践一下,再得出明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所谓批判性提问,是面对认识的对象,做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或要有些什么新见解、新举措的一个系列的思考过程。批判性提问有利于学生做出合理的、明智的决断。同样遗憾的是此类提问在我们的调查显示也为0%。批判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提问探索性问题的前提下进行提问。在对教师的提问方式做了具体的分析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教师是选择何种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叫学生回答的。教师自问自答的方式占了最高的比例,为47%,在数据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理踩或消极批评的是0%,而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的则占了39%。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占了6%,而这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一般都是以这种口吻问学生:“‘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请尽快提出来”。最多的是教师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的答案,占了55%,这主要体现在记忆性的问题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的反应即学生的回答情况。通过对学生回答的类型的统计,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具体的数据。占最大比例的是学生无回答的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了教师对自己的提问只能通过自己的回答来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的提问并没有真正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知记忆性的回答随居其后占38%,机械判断是否的占了15.5%,这种回答是对教师课堂管理的一种呼应。推理性回答占了6.1%,面对此类提问学生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做相应的推导得出结论。四、调查得出的结论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统计分析我们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一)、记忆性的提问在整个课堂提问中占了绝对的优势,这体现了传统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还是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二)、探索性和批判性的提问几乎没有在课堂中出现,这是在我们的教育中最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之一。(三)、在整个教学的问答过程中以教师的自问自答居多,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四)、教师提问后停顿的时间不够合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过程的把握不够。五、针对以上所得出的结论,提出可行性的对策。课堂提问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6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萌芽。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好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启迪学生心智和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养成好问、善思的良好行为。那么针对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课堂提问的不完美,我们怎样来提高信息技术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所谓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分句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那么我们就以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切入点,提出了以下的观点。(一)、深钻教材,挖掘问题好的提问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潜心钻研,来自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烂熟于心,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备好课,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们就要进一步地挖掘问题。问题包括“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显性问题”是指教材或参考书上预先设置的;“隐性问题”是指隐含在教材或参考书之外的。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对于“显性问题”,教师都会向学生发问,但对于“隐性问题”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缺乏细心考虑。因此在挖掘问题这一环节,教师的首要目标是挖掘教材中的潜在意识。(二)、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要想提高课堂提问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