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摘要: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山河,建立了紧密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交流。因此,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关键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港澳台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使大陆与之不仅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而且是分散、分裂、不统一的。这种现状是不合理、不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华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也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的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华民族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地,领导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和平与发展俨然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重要前提。这也为我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的这一基本国策是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为解决争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给人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沉痛的教训,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受到了巨大冲击与破坏,使得和平成为全球共同的期待和强烈的追求。二,两超级大国美苏冷战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从而走向多极化。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强权主义的战争政策到达了遏制。像联合国的成立,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三,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深入发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发生经济等危机,不仅该国或该地区会受到影响,而且国际上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都会受到冲击。例如,二零零八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越发激烈,并从局部迅速扩散到全球,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各国造成了巨大损失。表明只有各国、各地区稳定了,才有利于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四,核武器的出现、扩散,以及其强大的破坏力,使得各国不得不慎重行事,形成了“恐怖平衡”。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间接的促进了世界和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问题。所谓“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就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港澳台高度自治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个新思想,赋予了爱国主义以新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内涵,拓展了社会主义学说和理论的新发展。二,“一国两制”受宪法的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的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一九八五年三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三,“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是得到了事实证明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香港、澳门分别与一九九七年和一九九九年回归祖国,并相继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是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回到祖国怀抱后,在祖国强大的后盾下,顺利的度过了当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并在祖国的关怀下走向世界。香港、澳门特区的繁荣,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是成功的可行的,并为解决海峡两岸关系等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经过实践成功检验的,是遵循实事求是路线、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状况、把握时代主题、追求各方利益的均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创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邓小平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这不仅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繁荣和稳定,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消除了一个可能演变成热点、爆发点的隐患,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发展的总势头,促进了国际气氛的健康化,还促进海峡两岸关系的融洽。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范畴,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两种社会制度却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呈现出两制间并存竞争、联系制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借鉴扬弃等态势。而“一国两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既不是传统的单一制,又不是一般的复合制,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结构形式,它容纳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在港澳台地区保留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坚持社会主义路线不变。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战略和策略原则的创造性运用。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实现我国的完全统一,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也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同时也妥善处理到有关国外势力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国两制”构想及其成功实践,不仅为中国实现和平统一开创了美好前景,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的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其在中国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施,证实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加快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台湾地区回归祖国怀抱,尽快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有重要发展。根据国际内外环境的变化,在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地区,争取通过合作、谈判的方式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通过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了地位,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奠定坚实而强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