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1(5)(6)学案编号:15时间:2016年12月姓名九年级化学莞高班第十四讲课题推断实验题课型达标学习目标掌握推断题常见突破口重点难点推断题和实验题的解题思路重要方程式1、1、⑴⑵⑶⑷(5)(6)2、⑴⑵⑶3、固体颜色:红色:黑色:4、同种元素组成:5、二氧化碳的吸收:6、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1)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溶液变为红色:(2)通入CO2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后又变成紫色:(3)刚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过一两天墙壁会出汗的原因(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5)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胆内壁的水垢九年级化学2重难点突破突破一:推断题例1:有一无色液体A,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和H两种单质气体。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是________________,G是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反三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2)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为气态单质,丙为固态单质;A、B、C均为氧化物,常温下B为液态。丙为黑色固体(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X;(2)指出反应④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举一例说明);②+EE△①通电+黑色固体GGGGG△④+黑色固体G,点燃⑤ABH黑色固体D高温③红色固体E+气体H△FA九年级化学3(3)将A、C两种氧化物区别开来,可使用的一种溶液为(填名称);(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⑤4、通过学习化学,我们了解了某些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色金属;(如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B为;甲为。(2)H和E反应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为:。(3)D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1)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B→甲+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破二:气体制备实验题例1:(1)把H与B组合,操作弹簧夹可以使反应停止或发生,还可以“C至H”中选择仪器(填序号)组装一个同样功能的装置;若用H2O2和MnO2制取O2,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E(或F)和____组合。AB甲C甲E乙丙D九年级化学4(2)若用图Ⅰ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导入端为_________(填“a”或“b”)。(3)用图J所示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应作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右下图为制取H2并还原Fe3O4的微型实验装置,针筒与青霉素瓶.......组合部分相当于上图装置(填字母);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若现象为,则气密性良好。举一反三1、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a仪器的名称为;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填写甲或乙),其具体优点是.(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年级化学5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__________(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______________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选用C和改正的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所示G装置,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气体应该从____端通入;也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应该从_______端通入.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也可以氧气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_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1)试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与碳酸钙与盐酸的化学反应相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取二氧化硫时,应选用下图所示的_______装置(填代号,下同);收集二氧化硫气体时应选用下图所示_______的装置。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硫气体与硫化氢气体常温下混合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硫(单质)和水。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气体不能被稀硫酸吸收,可被水吸收,用碱液(如NaOH)吸收效果最好。因此我们应选用下图所示的_______洗气装置(填代号),在洗气时,二氧化硫气体应从该装置的_______端通入。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与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相似)突破三还原氧化铜实验例3如图是一气化碳与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的实验装置.(1)A处所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九年级化学7,说明了一气化碳具有_________(A.还原性、B.氧化性).(2)B处所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装置考虑的不周全、缺漏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的装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弥补的措施是在C处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点燃A处酒精灯,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束时正确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先停止通入CO,后熄灭酒精灯.②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入CO.③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CO直至试管冷却,并点燃C处排出的气体.举一反三1、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实验刚开始时,应先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强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CO的有关性质,根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弹簧夹①还是②_____,为什么?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是先夹上弹簧夹①还是②_____,为什么?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现象: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年级化学8(4)实验中在导管a、b处都需点燃,其目的是否相同?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目的决定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反映实验目的.符合如图装置的设计意图的是()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利用能源;③说明CO得氧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空气污染.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基础巩固突破三、探究题例3碳及许多含碳化合物不充分燃烧都要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它使人中毒的原因是______,通常采用燃烧法处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某同学对一氧化碳与一定量的氧气反应后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猜想:反应后气体的组成可能是:①CO和CO2;②只有CO2;③______.实验探究:该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①装置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②装置A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D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猜想③成立.举一反三1、小强、小明和小梅三位同学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提出如下问题:“木炭与一氧化铅(化学式为PbO)反应生成铅的同时产生的气体一定全部为二氧化碳吗?”请你和他们一起对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并回答有关问题。(1)猜想:小强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为二氧化碳。小明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小梅认为:反应产生的气体。九年级化学9(2)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了规范操作和细致的观察)。(3)现象与结论:如果小强的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如果小梅的猜想正确,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是。(4)此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5)据上述实验及学习木炭与CuO、Fe2O3的反应,归纳出单质碳的一项重要用途是。2、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