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的十年展望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2010年5月12日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民航产业的合作与发展之路。下面我围绕中国民航的发展,就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和发展展望谈几点看法。一、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为427.1亿吨公里、2.3亿人和445.5万吨,与1978年相比,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4%、16%和14.7%,共有民用运输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166个。运输机队规模迅速扩大,从2005年底的863架增至2009年的1417架,“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幅为13.4%。通用航空增长加速,2009年底,通用航空企业已有99家,飞机近1000架,完成作业飞行12.6万小时,比2008年增长13.5%。各类统计数字揭示了中国民航快速发展的轨迹,规模、理念、科技、体制等方面的飞跃更为未来发展标定了新的起点:一是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为未来发展建设提供了发展平台。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37位上升至2005年的第2位;民2航旅客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6%上升到2009年的13.7%;我国已经连续两次当选国际民航组织第一类理事国;主要航空运输企业具备一定国际竞争能力,整个行业具备一定世界影响力。二是先进的航空安全理念和水平为未来发展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持续安全理念的确立为建设民航强国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持和精神动力,以理念、队伍、法规和责任等“四大体系”为核心的持续安全理念得到贯彻落实;我国民航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的重大事故率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是基础设施和先进技术设备大规模投入使用为未来发展建设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建成了较为完备的空管、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等航行保障系统,京沪穗三大区域管制中心的空管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力求符合国际趋势并适合中国国情的民航政府管理体制为民航发展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经历了三次大的体制改革,形成了由民航局、地区管理局、民航省(区、市)安全监督管理局构成的民航行政管理体制和安全监管体制,民航管理体制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完善。五是民航市场机制的初步形成为民航发展提供了市场动力。形成了由中航、南航和东航三大国有控股航空集团,3众多地方性航空公司、中外合资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市场竞争格局;国有航空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之,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中国民航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民航已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趋势相适应的行业管理与运行机制。二、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环境未来十年,可能影响中国航空运输业的主要环境因素有:(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民航运输业提供了发展动力。未来十年,我国经济仍将持续、稳定、较快速度发展,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推动力仍然存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持续深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不断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刺激国内需求,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将达到7-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较2000年翻两番。研究表明,民航运输增长的75%来自国民经济增长,因此,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势必为民航发展提供基本保障。预计未来十年民航运输对国民经济增长弹性将保持在1.5左右,则民航运输市场需求的增速在10.5-13.5%之间。(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为民航运输业提升了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以及相4互间的依赖程度,履行WTO条款,使我国的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加强必然带来客货交流量的大幅增长,这些为我国民航国际航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潜在市场。(三)强大的人口需求,民航的潜在市场不断扩大。从客运需求看,我国人口基数大,客运需求增长潜力巨大;城镇人口增加,带来客运需求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人口、资源、生产力布局的不均衡,导致人员流动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假日经济”的盛行,使旅游和探亲访友等客流大幅上升。同时,从国际航空发展历程看,中国民航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在此期间人均航空出行次数将达到0.3左右,预计2020年,我国将有14亿人口,按0.3次计算,市场潜在需求4.2亿人次左右,需求十分旺盛。(四)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民航运输需求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交通运输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货运量增长幅度大大提高。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结构的改善,运输需求结构将随之变化,大宗货物比重将逐步下降,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货物运量增长幅度将加大加快,这对安全、及时、快速的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五)中国航空运输业依然面临挑战和压力。一方面,从行业内部看:运行效率有待提高;机场设施建设总体跟不5上发展需要;国际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民航空域资源紧缺;航空工业对民航运输和通用航空发展的支撑作用亟待提升;国家对民航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另外,应对气候变化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三、中国航空运输业发展展望根据中国民航发展战略,到203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2020年前为全面强化基础阶段。(一)目标展望我们初步预测,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到2020年,中国民航将实现运输总周转量1400亿吨公里以上,旅客运输量超过7亿人次,旅客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达到25%以上。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的车程范围内,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较方便地得到航空服务,所服务区域内的人口数量达到全国人口的82%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总量的96%以上。(二)三大核心战略1.持续安全战略。指全面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理念、法规、队伍、责任体系建设,实施《国家航空安全纲要》(SSP),完善安全管理体系(SMS),提高持续安全发展的综合保障能6力,使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大众化战略。指加密机场布局,提高网络通达性,完善地面交通衔接,提升出行效率。3.全球化战略。指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天空开放”的新趋势,加大力度“走出去”。同时要扩大和深化开放,把更多好的东西“引进来”,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三)六大战略任务1.运输航空战略任务,包括: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网络型公司;着力完善航线网络;着力发展支线和低成本航空;着力发展货运航空;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安全水平;着力推进节能减排。2.通用航空战略任务,包括:加强政策扶持;增强基础保障;提高运营效益;保障通航安全。3.机场发展战略任务,包括: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客货运枢纽;大力发展内陆区域性机场和干线机场;增加支线机场和通勤机场;建设以大中型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机场管理模式转型;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推动“节约、环保、科技和人性化”绿色机场建设。4.空管发展战略任务,包括:建设满足民航发展需要的运行管理系统;推进新技术研发及应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水平。75.保障系统战略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的适航审定保障体系;打造具有较强核心技术能力的航空器维修保障系统;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服务保障系统;构建安全、可靠、稳定的航空油料供应保障系统。6.政府服务战略任务:包括: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国际民航事务。(四)重要措施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为了促进中国民航发展由“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的转变、由“大”到“强”的转变,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努力争取将民航强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系民航的发展关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国家军事和国防建设,关系国家航空工业成长,关系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将民航强国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有助于统筹解决好民航发展的环境问题,应努力争取。2.提高空管保障能力一方面加大空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和气象中心;建成西安、成都等区域管制中心;加强中低空管制中心建设;推进中小机场空管设施设备更新改造8等。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应用新科技,包括:建立空管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空管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多点定位系统(MLAT)、航空电信网(ATN)等成熟新技术的应用;进行星基导航等前瞻性理论和技术研究等。3.实现与航空工业的战略合作建立民航业与航空工业协调和决策机制,加强双方合作,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填补航空工业技术空白,增强综合国力。4.加强与联检部门合作建立民航业与各联检部门的协调机制,完善落地签证等相关政策,简化出入境联检手续,再造联检流程。5.深化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平有序、充分竞争的航空运输市场体系,建立廉洁、高效、权威的政府管理体系。建立各系统协调顺畅的行业经济运行机制。完善行业投融资体制。6.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加大各级政府对民航建设与发展的投入。将“一金一费”专项资金规范为长期的稳定资金来源。加大对国际航空、支线航空、通用航空、科技教育和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建立基本航空服务补贴机制。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扶持航空金融业务。97.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教育培训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重点扩大飞行、机务、空管、机场等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引进力度,逐步建立行业人才预警和储备机制。创新培育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激励人才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总之,中国航空运输业正处发展机遇期,方向明确,前景广阔,我们将立足科学发展,持续深化改革,落实强国战略,为建设和谐民航、实现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历史性跨越而努力,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民航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