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论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南开中学孙士毅关键词:体育德育学校教育一、前言谈到体育,我们习惯上把体育与德育、智育以及其他的教育分开,强调了体育在人的体能、体格、体质、体形上的功能和作用,很少用联系的观点、系统论的观点去考察体育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养成所起的作用。德育是提高人的觉悟,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德育被认为是一种教化人的活动。而体育作为一种育人的文化活动,其教育的功能往往被人们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曾经被称作“东亚病夫”的国人观念上有很大转变。党中央和国务院都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先后召开了一系列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会议,反复强调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少数人能认识到体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并有一套自己的实施方法。在多数的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里,只是认识到体育的锻炼价值和提高人身体素质的功能。对体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功能认识不够。在实践中,不知道如何在实施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所以,在现在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育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体育与德育、智育等他育的相互作用也往往被忽视。2体育的目的,重在“育人”。体育,是人能够充分认识自身存在价值的实体对于生命的一种自觉的铸炼。人首先诞生为实体,四肢健全,发肤完善,五官齐备,才称得上完整的人(区别于先天残疾);毛泽东主席曾经讲:“德、智皆寄于体”。人体完整,才能负载思想和精神。人之初生,首要之事,决不是教他读书识字,父母首先要使子女身体健康,能够茁壮成长。身体健康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最为关心的事情。作为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也就应该成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最为关切的事情。体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体育不单健体,健形,而且健脑,健心,健神,健美,健德,健情,健趣,健意志,健信心,健耐力,健生活态度,健自然和谐,健人际关系……体育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总和。学校的体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甚至和全民道德教育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马克思说:“体育意味着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过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复归过程。”体育的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统一。讲体育与德育二者的关系,就不能不放到学校教育的整体层面来看这个问题。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育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去培养人?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本人认为,教育要渗透到学校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与其他环节脱节,教育学生是学校每一个部门的责任。各部门之间应该是密3不可分的统一体,哪个部门脱离其他环节单独工作都是不负责任的,都会造成教育的缺失。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教育责任,但各个部门的教育责任又是相互融合的。就体育和德育二者来讲,也是这种关系。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曾经讲:“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败坏了,读书再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危害就越大。如果身体不好,就不能很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配合。二、体育和德育的关系(一)德育统帅着体育德育教育始终贯穿着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可以说,德育教育无小事,德育教育关系着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往哪个方向发展。也可以说,德育教育无大事,德育教育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一点一滴,德育这个大事是由小事组成的。学校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教职员工、每一项活动都被赋予德育的含义。体育教育也一样,体育活动的过程与德育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体育中有了德育,德育就可使体育变的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秩序、更加规范。有了德育理念的注入,体育教育就会变的更加有思想,更加理性。在体育活动和学习中只有树立了正确的锻炼观念和正当的快乐思想,体育才能起到积极的意义。体育活动才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4相反,没有了德育的体育,就会象一匹脱缰的野马,到处乱闯,无所适从。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体育比赛更加频繁和商业化,体育比赛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文明现象。这种现象也随之传到了学校里。学生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个人和集体利益。如:贿赂裁判,投机取巧等等。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种现象对学校教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德育的统领下进行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和体育锻炼。当体育被赋予了德育的、文化的含义,体育的价值才能被更好的体现。(二)、体育给德育教育搭建了一个平台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他认为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放到实践当中去锤炼,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社会实践是进行德育的好场所,实践的活动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顾拜旦先生倡导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竞技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有其他学科教育所没有的特征,它不仅有说教,更有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在动态当中进行的。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如下良好品质:1、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团体意识和协作意识。人类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场所,需要团结和协作5精神。体育竞赛,特别是在集体项目的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胜利,既要有力争胜利的顽强竞争意识,又要懂得与同伴和队友的团结协作,才可能达到目的。而体育的这种“模拟社会”的功能,是体育运动所独有的。现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社会及家庭环境,造成了学生易形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做事情的时候倾向于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之上,不愿意帮助他人。这种自私自主的行为使学生之间不能很好的相处,愉快地合作,也就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空间尽情地游戏、活动和竞赛,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游戏和竞赛中都极其需要群体间团结协作,依靠个人“单打独斗”往往会造成全队的失利、失败。只有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相互帮助和相互协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才可能取得理想的好成绩。鲜活的事实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验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只有把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社会的利益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自我价值。使学生养成“事事为团体着想,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肯为团体、他人和社会负责、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的精神。2、体育可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训练学生自我节制能力。任何竞赛和游戏都有规则。通过各种各样的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切身体会各种规则。把学校的规则意识与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实例相结合,实际体验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让学生在小事和日常行为中树立规则意识,训练在规则面前自我约束的能力。(如:球类比6赛中的红牌和黄牌及口头警告等等。在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上,法国著名球星齐达内违反规则被罚下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齐达内是大腕,是明星,但违反了规则,就被罚出场。)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在有规则下的接触、合作、对抗等方式进行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通过交往,产生矛盾并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愿望去缓解矛盾,进而形成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意识。3、体育可培养学生“不怕输”、“不怕挫折”的能力。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体育比赛中没有常胜将军,失败是再所难免的。南开首任校长张伯苓在对学生的讲话中这样说明如何看待胜败等问题:“有新学生数人进步甚速,而旧学生反有失败者,此因其自满与不自满之故耳。凡人做事切忌自满,自满者做事不成功之兆也。汝等不可自满,生存一日,即应求一日之进步……本校开运动会时,各班皆力争第一,宜也。然二十余班,不能皆得第一,终必有失败者。失败之后,尤须加意练习,毋得因是沮丧也。西人有言:为赢易,为输难。输非难也,输而能不自馁,不尤人斯难耳。凡成事者,中途必受折磨,须胜过此种阻力,不因失败而灰心,而后始有成功之一日。此种精神,为中国少年人所最要者,汝等共勉之”。(《校风》,第30、31期)正确的认识失败和挫折,明白人的一生要面临的失败会有很多次,只要自己努力拼搏了,就是胜利者。坚持就是胜利,要勇于进取,超越自我。4、体育可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敏捷的个性和勇敢顽强、勇于拼搏的精神。7在体育比赛中,不仅需要团体的协作,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在单个人的比赛中,在集体比赛的突发事件前,就需要每个参赛者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做出最佳的选择。在做出正确的选择后,更需要个体百折不挠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体育练习还可使肌肉与神经系密切的和谐,养成敏捷适应环境的能力,及同伴间准确的合作技能。5、体育可使学生养成公平、合理竞争和礼让的习惯。公平是人类社会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通过体育竞赛,优胜劣败,决出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鼓舞学生的上进心。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活动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体育竞赛就是在公平的规则下,在公开场合中,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体力和智力,优胜者得到奖励和人们的尊重。体育运动向人们和社会所展示的,以公平、公开、公正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早在南开学校时期,张伯苓就认为体育比赛能够培养同学们公平竞争、以技取胜的观念。在某次全校运动会结束之后,张伯苓针对运动会中一些同学弄虚取巧,贪图获胜的情况谆谆告诫道:“竞争时,或因好胜之心过大,而不免有不正当之举动,此最宜切戒者也。即使用不正当之法,幸能胜人,而于道德已有碍矣。”而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屑用这种方式来取胜的,更愿凭着真实能力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热爱体育的精神和为人之品德。“大凡有真才能者,必不肯用不正当之法以求胜人,如郭毓彬赛跑,纯恃其双足之力致胜。”(《校风》,第30、31期)张伯苓认为,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对于个人道8德来说,无异于一种损害。因此,他还从体育比赛中引申到社会中日益激化的竞争,向同学提出一点自己的期盼:有几班跃高,好择竿之弯者而用之,曰以前某班即如此也。噫!是何言欤?在校见他人用弯竿,己遂效之,而不问用弯竿之正当否也,则他日出学校入社会人皆用弯竿,尚能望其独用直竿也乎?曰人用弯竿,而我用直竿我岂非傻哉!曰:然。欲成事者,须带有三分傻气。人惟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不问事之当否,而人为亦为,滔滔者皆是也。汝等若亦知此得处之道,则可出校入今之社会矣。见他人用弯竿,而己遂效之,此种事所谓引诱也,当力绝之。(《校风》,第30、31期)6、体育可使学生养成力争上游的精神。体育活动的目标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真正的体育精神乃是一种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创造最佳成绩以及以豁达乐观的情绪和心境来对待失败的态度。学生在体育比赛中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动机。为此,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全身心的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7、体育活动可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有中国参加的国际体育比赛,能够增加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体育比赛中,每当我国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升起国旗,奏起国歌的时候。观看体育比赛的国人总是群情激奋,爱国热情无比高涨。9参考文献:1、论体育即德育杂文读书频道MSN中文网2、浅谈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作者:吴文君3、析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者:余学松4、《百年家族》作者:候杰泰方河北教育出版社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