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国家海洋局(二О一О年一月)2009年,国家海洋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进一步强化了海平面上升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价业务化工作,并启动了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编制了《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现予以发布。期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及影响状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概述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200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高位,分别比常年?和2008年高68毫米和8毫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沿海海平面区域和时间变化特征明显,南部沿海海平面升幅高于北部,北部沿海2月份海平面和南部沿海9月份海平面均达到了近30年来同期最高值。2009年,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持续上升背景下,我国辽宁、河北和山东沿海受海水入侵影响较为严重,长江口、珠江口的咸潮灾害进一步加重。同时,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沿海风暴潮灾害影响,给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比2009年升高80~130毫米,各级沿海政府应密切关注其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影响。*本公报依据全球海平面监测系统(GLOSS)的约定,将1975~1993年的平均海平面定为常年平均海平面(简称常年);该期间的月平均海平面定为常年月均海平面。2中国海平面变化状况2.1全海域海平面变化状况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图1),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图1中国沿海主要监测站海平面变化200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68毫米,处于近30年高位。与2008年相比,总体升高8毫米;其中南海升幅最高,达18毫米,东海次之,上升15毫米,黄海、渤海基本持平(图2)。图22009年中国各海区海平面变化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及影响状况2009年,中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其中,海南升幅最大,达107毫米;广东次之,为91毫米;其它地区升幅介于43~84毫米之间(图9)。图92009年中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平面与常年比较与2008年相比,中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平面变化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北部沿海海平面基本持平,南部沿海海平面升幅明显。其中,海南升幅为21毫米,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升幅介于11~17毫米之间(图10)。图102009年中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平面与2008年比较3.1辽宁2009年,辽宁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48毫米,与2008年基本持平。预计未来30年,辽宁沿海海平面将比2009年升高79~121毫米。辽东半岛东部沿海,2009年各月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同期。与2008年相比,2月份海平面显著偏高134毫米,3~5月海平面平均偏低84毫米(图11)。图11辽东半岛东部沿海海平面变化2009年,辽东湾沿海2月份海平面比常年同期偏高129毫米;与2008年相比,2月份海平面显著偏高145毫米,3~5月海平面平均偏低84毫米(图12)。图12辽东湾沿海海平面变化受海平面上升和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影响,辽宁大连沿海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海水入侵面积超过800平方千米,入侵距离超过7千米,严重区域的最大氯度达到1000毫克/升。为保障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安全发展,辽宁省政府高度重视沿海防护工程建设,其中营口市大辽河口沿海产业基地海防堤工程目前已完成18千米,动用土石方120万立方米,防御标准为50年一遇,东部岸段达100年一遇标准,有效应对海平面上升影响。2010年7~8月,辽宁沿海海平面处于全年高位,极易发生海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等海洋灾害,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4海平面上升与气候变化200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异常,北部沿海2月份海平面和南部沿海9~10月海平面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其中2月份和9月份均为近30年来最高值。高温异常天气和季风变动等是引起上述异常变化的重要原因。2月,我国北部沿海地区气温和海温普遍偏高,分别比常年同期高2.4℃和1.3℃,气压比常年同期偏低4.1百帕,造成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146毫米。8月中旬开始,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8~9月南部沿海的气温为近30年同期第二高值,比常年同期高1.3℃,同时,9月份海温达到了近30年同期最高值,为28.5℃,导致9月份海平面比常年同期高180毫米。2009年,南海夏季风于10月中旬结束,比多年平均时间(9月底)偏晚15天左右,延续了南海海域海水的向北堆积,导致我国南海沿岸10月份海平面比常年同期偏高96毫米。5海平面上升与海洋灾害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缓发性海洋灾害,其长期的累积效应将加剧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海洋灾害的致灾程度。风暴潮2009年8~10月,台风“莫拉克”、“巨爵”和“芭玛”先后侵袭我国南部沿海,登陆时均恰逢天文大潮和季节性高海平面期,台风、海平面异常偏高和天文大潮共同作用,造成了严重的风暴潮灾害,致使数百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使潮差和波高增大,加重了海岸侵蚀的强度。我国海岸侵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海南、山东、江苏、广东和辽宁等沿海地区的部分岸段。根据2009年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成果,河北省东部局部海岸属于严重侵蚀岸段,海岸侵蚀速率接近5米/年;海南省三亚湾部分岸滩受海岸侵蚀影响逐年后退,侵蚀速率为1.6米/年。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海平面上升和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导致海水入侵,环渤海地区是受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根据2009年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成果,辽宁大连沿海海水入侵面积超过800平方千米,严重区域的最大氯度达到1000毫克/升;河北海水入侵最大距离超过53千米;山东海水入侵最大距离超过30千米。咸潮入侵2009年,异常高海平面加剧了咸潮入侵程度,长江口和珠江口多次遭遇咸潮入侵。上海市宝钢水库取水口共发生咸潮入侵12次,平均持续时间超过5天,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咸潮入侵过程出现在2月12日至22日。10月份,珠江口遭遇了4次严重的咸潮袭击,珠海、中山等地供水受到较大影响。6海平面上升与海岸带生态系统海岸带生态系统具有防风消浪、护岸护堤、调节气候等功能,对抵御海洋灾害起重要作用。海平面上升和不合理的海岸开发导致红树林海岸侵蚀加重、沙坝上移,造成红树林生存环境恶化,红树植物群落衰退,分布面积减小。根据2009年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成果,广西防城港市企沙半岛的红树林明显受到海岸侵蚀的影响,近30年来受侵蚀的红树林海岸长度达4千米,最大侵蚀距离为122米,红树林面积萎缩;广西北海市大冠沙红树林不断受沙坝上移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种数、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下降了35%、75%和90%,红树林和底栖动物显著退化。海平面上升的累积作用,导致海水倒灌程度加大和海岸侵蚀加剧,造成湿地面积减少、植被和底栖动物群落退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在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条件下,只有切实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建设,才能有效缓解海平面上升与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7应对海平面上升适应对策国家海洋局为有效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在进一步加强海平面上升监测预测及影响评价业务化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基准潮位核定业务工作,并于2009年启动了我国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全面掌握海平面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状况。沿海重点经济发展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海平面上升影响的脆弱区,不同程度地受到海岸侵蚀、咸潮入侵、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海平面上升灾害的影响。为保证沿海重点经济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效减缓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应对:(1)沿海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海平面影响调查工作,掌握海平面上升对本地区的影响状况,在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因素。(2)在沿海重点经济区开展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价,对评价区域进行海平面上升脆弱区划,将评价结果和脆弱区划范围作为沿海重点经济区规划的重要指标。(3)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曹妃甸工业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应密切关注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灾害的影响,合理调配水资源,兴修水利设施,规划海水养殖区范围,缓解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海水入侵的影响。(4)在天津滨海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区,应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与密度及地下水开采,有效减缓地面沉降,减少海平面的相对上升幅度。(5)珠江口和长江口等受咸潮入侵严重区域,应合理调配全流域的水资源,蓄淡压咸,保障高海平面期和枯水期的供水安全。(6)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沿海地区应在季节性高海平面和天文大潮期间密切关注台风登陆地点和路径,在防灾减灾的预警预案中,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致灾作用,减小风暴潮的致灾程度。(7)根据海平面上升的监测预测成果,修订堤防设施标准。(8)在滨海湿地、红树林等海洋保护区沿岸,应建立海岸带生态系统立体保护网,减缓因海平面上升而导致的海岸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