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实验的设计类型、自变量、实验处理、因变量、被试安排、被试任务、实验过程、因变量的测量、统计分析方法等。语境中汉语双字词语识别优势效应。实验的设计类型:被试:杭州师范大学本科生40人,母语为汉语,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实验将被试分为四组,每组10人。实验假设:在汉语形近字中存在字词优势效应自变量:先行信息(有先行信息、无先行信息),使用频率(高频词、低频词),材料类型(单字、有意义双字词语、无意义双字词语)因变量:被试错误辨别次数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2*3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先行信息为组间变量,使用频率和材料类型为组内变量实验仪器:计算机和“汉子形近字的识别优势效应”实验程序实验材料:从《小学生组词词典》中分别选出一个或两个单个汉字、一个或两个有意义双字词语,一个或两个无意义双字词语,共200多条,其中汉字要求为形近字。在材料选择上,我们照顾到小学生的十字水平,是因为我们希望能用到相同的材料进而研究形近字效应的年龄发展。仪器材料为了区别高频词和低频词,我们选定4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前测。采用三点量表的形式(1表示最不熟悉,3表示最熟悉),分数高的确定为高频词,分数低的确定为低频词。在评定中,关于“熟悉性”的解释是“该词语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否常常见到或用到”最后分别选出10个最具代表性的高频词和低频词。另外让被试写出目标字的形近字并进行频数统计,最后选出与实验词相匹配的频数最高的10个。将选出的单字及高,低频词随机分配分为四组。实验程序:实验将被试分为四组,每组10人。将四组被试随机分入四组实验词语中。其中两组实验中有先行信息,在实验前主试将两个供选择的汉字口头告诉被试;而另外两组实验中无先行信息,直接进入实验程序、被试坐在计算机实验程序及刺激材料如下结果:由于实验还未正式实施,我们只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与讨论,结果如下:1在汉语的形近字中存在字词优势效应2形近字词在低频词中的字词优先效应明显高于高频词3无论有无先行信息,识别字词中的一个字要优于识别单个字或非字词中的字4在我们预测当中,被试对于有先行信息的实验平均错误次数要高于无先行信息的实验5在形近字词和非形近字词中的字词优先效应是否显著,有待于后续研究讨论在我国汉语字词优先效应本土研究中有关于汉语多义字的研究,多音字的研究,有汉语字体结构的研究,但关于形近字的字词优势效应本土研究仍存在空白,而形近字在汉语学习中是个难点也是重点,故本实验拟以形近汉字为实验材料仍然采用reicher的实验范式。试图阐明在形状上有某些共同特征的汉字视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