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困难类型成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困难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实验研究成果报告日照市东港区陈疃中心小学课题组结题报告内容摘要:“小学生学习困难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学困生”形成与转化规律,形成小学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理论框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积极思维、主动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现已得到初步结论:“小学生学习困难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对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普及、深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发挥“小学学困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小学学困生”的主体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一、实验问题的提出(一)对学习困难概念的界定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关于学习困难的概念有多种说法。国外称之为LearningDifficulties或LearningDisabilities,通常翻译为学习障碍,学习能力缺失,学习困难或学业不良,学习后进等,区分不严格。从汉字的特定含义来看,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学习包括信息输入,信息整理加工以及信息输出这几个过程。“学业”是指学习功课和作业,“困难”是指事情复杂,阻碍多。“不良”指不好,不能令人满意。“障碍”指挡住道路不能顺利通过。从词面理解“学业不良”较侧重于学习成绩,学习落后主要是看学习者的相对位置。“学习困难”侧重于学习过程,而“学习障碍”更多用于特殊教育界。由于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小学中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并由此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因此我采用“学习困难”一词,并运用如下定义:所谓学困难生,指的就是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教学环境,在同类群体中,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二)研究农村小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的必要性不同文化环境的家庭,各种类型的父母或监护人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使得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矛盾日益明显。不同文化环境的家庭,各种类型的父母或监护人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又一重因,有的家庭条件优越,使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思进取,有的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中表现为懒惰,有的双职工家庭缺乏家庭辅导,有的家庭住房条件差,学生回家后找不到复习功课和做作业的场所;有的家长看电视、酗酒、打麻将等,严重干扰学生的学习,甚至影响孩子按时就寝以至睡眠不足,影响白天学习的精神;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额外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造成学习负担过重;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和谐的氛围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与学校的全面发展教育相抵触,给学校教育带来困难。二、实验的假设1、学校的“学习困难生”转化网络组成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对“学困生”转化形成合力,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使教学人员能更好地合作与协调,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每一个教师研究转化自己学科的“学困生”,不仅要考虑到所教学科的提高,而且要考虑其它学科的平衡发展,这就要与同年级的教师经常联系研究“学困生”转化工作,并求得互相配合与支持。3、最大限度地赢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在教师所联系的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就得进行有效的家访和其他社会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在社会、家庭也应该做好学生的角色,这样一来,大大拓宽了教育的范围。4、对推广教研活动大有裨益。对“学困生”的分析研究,是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每个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的办法措施不尽相同,在每个人的经验总结文章中也有会所体现,这样一来,就可形成围绕“学困生”转化的论文集子,从而推动了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5、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好习惯,这将极大促进班风的转变。由于学生中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因而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对“学困生”的行为、品德、等方面进行较好的影响。三、实验的目标1、借鉴省内外先进的研究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对“小学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科学界定。2、研究“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及特点。3、寻找“学困生”形成及转化规律。4、初步形成小学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理论框架。四、实验的目的意义本实验以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为指导,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当今及未来我国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困生主体能力发展为目标,以学困生学习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和组织有针对性的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转化学习困难学生,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五、实验的理论依据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就会变的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4.“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自然智力等。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6.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7.新的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8.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六、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首先提出假设,再投入课堂教学、个别教育运行,检验其教育教学效果,然后调整、优化、改进,再验证,如此循环多次进行。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个别学困生的教育教学研究,首先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跟踪调查,再实施假设的教育教学方法,检验效果,然后调查,再实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教育。3、自然状态的直接观察法主要用于个别学生的个案研究,按照预定计划,有目的地对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收集资料,得出研究结论。4、文献研究法在学困生的转化矫治研究中,查阅有关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专家研究资料等引申出自己的研究结论。5、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其他方法统计法、行为研究法、分析法等,在本课题中均有所运用。七、实验过程研究过程分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1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查阅相关资料,组织学习学困生教育理论,论证课题,拟定研究方案。2、课题研究探索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月)根据课题研究思想指导,确定研究对象,严格执行实验原则和方案,进行实践探索。3、综合研究阶段(2008年2月---2010年7月)深化总课题,完善子课题,把实验经验逐步上升到理论高度。4、结题准备阶段(2010年7月---)整理研究资料汇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八、实验成果、成效(一)学校的主要实验对策1、加强论证研讨,引导实验教师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基于解决学校教育中学生存在的个别问题,我们提出了“小学生学习困难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在学校课题组充分论证研讨的基础上,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致力于从教育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理论出发,补充和完善个别教育教学理论,构建学困生教育理论体系,让以往被遗忘的学生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下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创造,融入到学生群体中,达到学生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由于实验目标明确,我们引导实验教师在实践中着力探讨“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规律,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再以理论指导实践,使全体学困生的学习能力、非智力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进一步实验研究之中,我们发现,学困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个别学生,还广泛适应于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适用于学校的一切育人环节。2、科学界定“学困生”的含义,采取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根据他们困难存在的不同原因,可以分为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动力因素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不得法型学习困难学生、外因导致型学习困难学生。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验研究:(1)首先提出研究假设,再深入课堂教学、个别教育运行,检验其教育教学效果,然后调整、优化、改进,再验证,如此循环多次进行。其次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跟踪调查,再实施假设的教育教学方法,检验效果,然后调查,再实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教育。再次基础上按照预定计划,有目的地对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收集资料,得出研究结论。(2)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把握形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各种原因及原因在整体当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3)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指导调查研究。(4)在研究出对小学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一般规律后,通过实验摸索出因人而宜的教育对策,以有效地指导转化“学困生”实践,取得实质性的效果。3、加强学习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力度,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和能力(1)加强教研组织力度:①对目前的学校的“学困生”现状做调查,撰写现状调查报告,写出研究计划和方案;②开展研究课和汇报交流活动,积累资料;③坚持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校本研究能力;④积极参加区课题组组织关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2)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验能力,我校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2008年共派出5名实验教师参加省级培训、15名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多人次参加区、镇培训,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多数实验教师树立了较强的课题目标意识,既保证了实验的正确方向又不束缚教师的手脚,给教师以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余地。同时帮助教师掌握专业理论储备(3)自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专业理论培训。在抓师资培训中主要做到五点:一是坚持校本培训。二是培训内容不断更新发展。在抓教师培训中,要着眼于时代要求,不断调整培训节奏,不断更新培训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观念上常抓常新,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始终站在改革发展的前沿;在技术上不断引进新技术,不断提高科研的技术水平。三是形成梯队,分层次推进,逐渐形成一支真正懂校本研究,乐于进行研究的教师队伍。四是开展多种教学改革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良好品格和掌握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在各年级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以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五是结合课题研究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学困生教育活动。(4)优化校园文化,对学困生转化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校园板报,开辟学困生心理咨询栏目。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活动,为学困生营造良好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