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文化漫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罗西咖啡馆到星巴克——咖啡馆文化的变迁王梦景外文学院2008.11.一次旅行中的小插曲一篇引起热议的名人博客咖啡馆不只是出售咖啡的场所,还是一种思想一种社交模型一种哲学理念。本讲座的目的:试图概括地介绍咖啡馆如果获得以上内涵,咖啡这样一种简单的商品又是怎样改写了都市生活的种种体验。早期的咖啡馆并不止限于星巴克和其他现代咖啡零售商,它们的身影也出现在教堂外的某个角落、证券市场、保险公司、政党集会地、文学批评机构中。对于早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而言,咖啡馆也就等同于各种网站。一、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饮品1610年9月28日晚,一艘希腊三桅翻船“阿马多”号装载着海绵,在君士坦丁堡之外的税务厅抛锚停船。帆船上除了装载海绵,还搭乘了32岁的英国绅士乔治·桑蒂斯。桑蒂斯登岸后有两大发现:1、阿拉伯人喜喝一种黑色饮料2、阿拉伯人有种类似伦敦小酒馆的聚会场所在这种被称为咖啡馆的场所,每个人依次排队购买咖啡,按先来后到入座享用,这种礼仪不按奥斯曼帝国的等级差别,从而增强了平等主义的思想。二、罗西咖啡馆开张营业1652年,伦敦的当政者满怀清教徒的热情,热烈反对小酒馆和啤酒屋“增长的罪恶”,那里有许多“下流、不务正业的人,……给上帝带来了耻辱,……使很多人走向毁灭和堕落”。奥斯曼帝国士麦那的罗西得到主人的资助,将自己的咖啡馆开在了伦敦圣米歇尔街,这里距离皇家证券交易所仅有百步之遥。所有的老板、公证人、律师都成为了潜在的咖啡馆消费者。罗西的咖啡馆一直到1666年9月都生意兴隆。9月3日,著名的伦敦大火燃烧了伦敦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圣米歇尔街。一个清教徒牧师在《上帝可怕的声音降临伦敦城》一书中谴责,这座城市罪恶太深,无法扑灭。三、复制咖啡馆伦敦咖啡馆的兴隆迅速在其他城镇得到复制。1655年,药剂师亚瑟·提亚德在保皇党人和科学家的支持下在牛津开办了一家咖啡馆。为了给自然学家提供娱乐和指导,这个咖啡馆还成立了化学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是皇家学会的一个重要前身。在剑桥,咖啡馆而成了学者社交活动的中心。去咖啡馆“成了一种习惯,人们在那里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读报纸获益比较少,但从伦敦不断传来大量新闻”。而校方则出台了一项规定,规定所有学生“未经老师允许前去咖啡馆,将与流连小酒馆和啤酒屋的学生一样接受同样的处罚”。在大多数城市,咖啡馆起到了消息传播的作用,既有生意上的消息,也有政治上的消息。英国之外最早的一家咖啡馆是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城市波士顿的英国商人于1670年开的,比巴黎、威尼斯或维也纳都要早。直到1696年,纽约才出现第一家咖啡馆。英国移民约翰·哈琛在百老汇开了国王之臂咖啡馆。四、言论自由!1675年12月29日,星期三,在皇家剧院门口,路人们注意到一片慌乱。信使正在朝立柱上张贴皇家公告,不详的黑色字体和皇家盾徽昭示着公告的重要性。人们看到上面的签名“查尔斯·R”,《禁止开设咖啡馆的公告》。“最近几年,咖啡馆在本王国遍地开花”,公告说,它成了“懒人和叛逆者的天堂”,因此已经“产生了非常罪恶而危险的影响”。更严重的,是,咖啡馆的聚会“滋生出很多错误、邪恶和恶意中伤的传言,并广为传播,损害了国王的政府,破坏了国家的和平和安宁。”所以国王宣称,关闭咖啡馆,不得再开设,是正确和必要的。自1660年王政复辟之后,咖啡馆就被指责为鼓励政治分歧和反叛思想的场所。《1660年消费税条例》第一次将消费税延伸到了咖啡行业。1674年,一位匿名的宫廷诗人这样描写咖啡的制作:在平盘里烘焙,在罐子里煎煮,所用的第三件器具,则是印刷的谤言和造反的阴谋。1672年,政府出台一则公告,首当其冲地将咖啡馆定性为“诽谤政府”的场所,要求那些听到过过激言论的人们在24小时内如实向枢密院或治安官报告。国王的一位侍从在1673年10月记录说,伦敦整个包围在1000则有关咖啡馆的言论和诽谤中,让“我们的国务大臣”互相妒忌。另外一则小册子斥责咖啡馆“让人们在一起聚坐上半天,和前来的三教九流们对政府事务发表看法,交流各种新闻,讨论流言蜚语,谴责政府官员的判断,抨击所有的市政委员会,向人们灌输一种对抗政府的偏见。”荒谬的是,咖啡馆也在扮演着政府部门情报搜集的重要角色。借助咖啡馆,政府对反对者的政治情绪获得了独一无二的了解。公告的有失公允和非法性引起了巨大的愤慨。一首名为《两匹马之间的对话》的打油诗写到:共和国!共和国!我们赞成共和国!因为众神已经后悔让国王复辟。……当他们剥夺了人民的言论自由,他们也教会人民拔出利剑。让城市畅饮咖啡并轻声呻吟吧,他们征服了做父亲的,就不会再成为他儿子的奴隶!查理二世咖啡馆公告的失败表明了英国宪法中根深蒂固的自由发表言论的精神。大卫·休姆在《英国史》(1757)中认为,咖啡馆公告是“完全建立在特权基础上的执政行为”,违背了“英国人长期非常喜好”制度。1771年3月20日,在下院一场关于议会特权的辩论中,议员乔治·戴普斯特认为,政府滥用权力可能“会发生像查理二世禁止咖啡馆之类的行为。”保护咖啡馆,就是保护言论自由。五、智慧咖啡馆瑞士旅行家塞尚·德·索绪尔发现,“一些咖啡馆是是学究们的聚会之所,他们在此为了交换学术思想;一些咖啡馆是纨绔子弟或政治家或以散布谣言为职业的人的领地;还有一些咖啡馆是维纳斯们的天堂”。咖啡馆和特定的兴趣之间的对应关系应该是由建筑布局和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伦敦罗素街维尔咖啡馆是桂冠诗人约翰·德莱顿等人的聚集地。德莱顿在维尔有专座,处于最佳位置,冬天在火炉旁,夏天则在俯视大街的阳台上。这使得他在聚会人群中的领袖地位一目了然。一位法国绅士将维尔咖啡馆比作法国的法兰西学院,是“查理二世国王统治时期涌现出的一流才子们向日神阿波罗效忠的庙宇”。“经常出没维尔咖啡馆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副其实的才子,另外一类是可能的才子”。文人们热衷聚集的其他咖啡馆还有汤姆咖啡馆、巴顿咖啡馆、贝德福德咖啡馆、才子咖啡馆等。19世纪后半叶伦敦著名的咖啡馆有皇家咖啡馆。这里是奥斯卡·王尔德和朋友们聚会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由唯美主义者和颓废主义者组成的著名团体,成员包括比尔兹利和叶芝等。象征主义批评家西蒙斯曾称皇家咖啡馆是伦敦市中心离经叛道的波西米亚人的乐园。而到了20世纪,皇家咖啡馆成了艺术家温德汉姆·刘易斯、雅克布·爱博斯坦、庞德、艾略特、柏格森、T.E.休谟等最顶级的知识分子聚会之所。另外,意大利诗人艾米利奥·费力波·托马索·马里内蒂就是在皇家咖啡馆宣读了他的一篇未来主义宣言,还郑重其事地与英国艺术家C.R.W.内文森在宣言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咖啡馆的社交模式对自然哲学家也有巨大的吸引力。17世纪50年代,牛津有一些学者、医生、牧师组成的小团体经常在一个咖啡屋的“化学俱乐部”活动。王政复辟后,这些人成了“通过实验来提高自然科学知识的皇家学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每周定期碰头,对各种自然科学知识进行讨论、试验、记录调研结果。后来将见面地点移到咖啡馆,就变成了每天在这里讨论学术。与皇家科学院不同,咖啡馆是一个敞开的公共空间。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争论内容也更具体生动、更开诚布公。这使咖啡馆赢得了“一分钱大学”的美誉。这样的咖啡馆是:健康的圣殿节制的摇篮节俭的喜悦礼仪的学堂以及获得聪明才智的免费学校总之,对于一个17世纪的人来说,走进一家咖啡馆就像走进了一家21世纪的网吧一样,能迅速获取他所想要的各种讯息和知识。到了18世纪,咖啡馆无疑已成为学者和科学家的生活方式,他们无须像占星家和炼金术士一样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必须参加到交流中去,进而开展合作性的研究活动。去咖啡馆不是为了躲避工作,而是一种积极的参与工作、开展新工作的必要部分。六、长了翅膀的咖啡馆美国18世纪,咖啡馆是与新闻与反叛紧密联系的。在引发独立战争的动乱中,以及独立战争过程中,咖啡馆一直是民众反抗活动的核心场所。1766年4月的一次示威活动中,人们在咖啡馆焚烧了印花税法案的文件。当印花税法案于当年5月最终撤销时,殖民地的总督“亲自大驾光临咖啡馆,为那里的市民传达这一消息”。1774年月,在商人咖啡馆举行了一次有关暴动的会议,建立了通信委员会。另外,纽约的抗议者也是在咖啡馆最终决定他们反对英国政策,并同意成立大陆会议。欧洲欧洲的咖啡馆,而非英国的咖啡馆,集中体现了现代都市的风貌。法国历史学家西波利特·阿道夫·泰纳这样描写法国咖啡馆的颓废风情:在弗洛里恩咖啡馆的小包间里,壁板上装着玻璃和一些赏心悦目的寓言性图画,在这里落座,可以半眯着眼睛,对白天发生的事情依次进行冥思,将这些事情重新安排,使之变形,就像在做梦一样;香味馥郁的冰糕慢慢地在舌尖融化,然后喝一口热咖啡,把冰凉的舌头变暖。这里喝到的咖啡质量上乘,在欧洲的其余地方很难找到;你可以一边抽着来自东方的烟草,注视着那些如花少女穿着优雅漂亮的丝绸长袍,向你走近,悄无声息地把紫罗兰和水仙花放在你的桌子上。马奈的《咖啡馆的内部》(1880)描绘了法国大剧院广场上的一家咖啡馆。他的《咖啡馆音乐会》、《咖啡馆音乐会一角》同时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危机感:在这样的一个城市社交场合,似乎没有人与周围的人有任何联系。波德莱尔的散文诗《穷人的眼睛》,描绘了奥斯曼林荫大道上的一家咖啡馆,装着耀眼的煤气灯、镀金的女神像立柱和大片大片的镜子,这里成了一对幽会的中产阶级情侣和一个穷人家庭发生冲突的地方。波德莱尔虽然描绘了咖啡馆生活的魅力,但他也认为咖啡馆使新型城市里的阶级、性别和权力的隔离分化状态变得过于明显。七、没落的咖啡馆与浓缩咖啡革命1877年夏日,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在描写伦敦公共娱乐场所的时候,吃惊地发现这座城市居然没有任何形式的咖啡馆社团组织。然而一个世纪前,伦敦却是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咖啡馆社交圈子。咖啡馆在英国的没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茶叶。西印度群岛的咖啡种植者不管在当地的群岛上还是在英国都没有丝毫的政治影响力。而茶叶贸易却被东印度公司所垄断,它严格控制着市场。在咖啡丰收的时候,东印度公司通过操纵课税和关税使咖啡贸易无利可图。另一方面,茶叶更适合家庭对热饮料的需要。伍尔夫曾说,“茶桌是维多利亚时代家庭生活的核心”。英国出现的茶屋逐渐取代了咖啡馆。为了迎合下午茶的需要,有些茶屋还专门开辟出一些地方供女性使用,使她们可以相聚而保持自己的名声不受损害。茶屋总是与女性和家庭美德相联系,而家庭美德是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基础,咖啡馆正好与之相对,因为咖啡馆总是与男性、政治等紧密相连。1888年,一个伦敦商人这样写道: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流行文学作品总是反复描述咖啡馆,然而咖啡馆的黄金时代已经永远的终结了。不管是因为与我们的祖先相比,我们缺乏情趣,或我们更加“排他”,也不管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进步的时代里,时间总是不够用,更别提相他们那样从事这些懒散的娱乐活动——不管是什么原因,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19世纪的人们并不能像他们的祖父那样在咖啡馆里流连忘返了。在浓缩咖啡和现代咖啡馆的发展中,品牌咖啡连锁店去除了咖啡馆历史中的火药味与苦涩。某些语言被清除了。星巴克所标榜的是咖啡豆的浪漫情调,而不是咖啡馆历史中不太令人舒服的东西:流言蜚语、丑闻诽谤、煽动言论。早期的咖啡馆保持着一种在英国革命时期产生的难以驯化的狂热。然而这一传统却被品牌咖啡馆的企业文化所覆盖,取而代之的是衣着光鲜、兴致高昂的有产阶级消费着昂贵的牛奶制品。咖啡连锁店的社交断绝了与充满报复心理、具有犯罪倾向、徘徊在反叛边缘的人群的关系。这些豪华连锁店通过营造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把这些闹事之徒改造为了安静、驯良的消费群体。星巴克和其他的咖啡连锁店消除了离经叛道的声音,严重乳制品化。咖啡馆已不再具有抗议和反叛的特征。这是现代商业政治的胜利,却是我们的损失。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