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创新人才培育从早期着手__曾天山院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天山2013年4月20日一、优秀创新人才重在早期培育二、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三、优秀创新人才的接力培育四、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路径五、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方法六、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实验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质量最重要。人才强国战略:国家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实质上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中国教育梦: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因材施教,人才辈出。人口红利作用逐渐消失(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人才红利因素显现,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人才呈正态分布,约占5%左右。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发展超常的人在儿童中的比例是1%-3%。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有14岁以下人口222459737人,占总人口的16.60%,如果按1%的比例计算,中国超常儿童有222万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90万减少68万人。智力正态分布曲线统计规律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呈正态分布。创新人才能力成长规律曲线图科学知识激增,育人周期不断延长,一般博士后毕业已达30岁左右,而科学家进入最佳创造年龄是25岁左右。这便出现了科学知识问题急剧增长与人才成长、与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区的尖锐矛盾,从而提出了必须采取措施缩短育人周期,加速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效率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对智力超常儿童少年,通过特殊培养,能够做到缩短育人周期。遗传差距教育因素自身努力(志向水平、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对90%的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对10%的好学生则是不利的,而对3%的特殊优异的学生更是极大的压抑和扼制。优秀创新人才是具备高尚品德、博专知识和创新能力并有目标选择、优势积累和突出创新业绩,被社会承认的学术、技术、经营、管理人才。28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完成获奖成果的平均年龄为38.7岁。科学技术发明的最佳年龄为25-45岁之间,高峰值在37岁左右。艺术类人才一般成才较早,人文社会科学人才成才较晚。行政管理人才39岁左右。中国推迟7-8年左右,但有缩短趋势。长度——生命健康长寿宽度——实践经验丰富高度——志向远大人才成就越大,流动性越小。其中,学术性人才流动最少,技术人才流动次之,管理人才流动较大,经营人才流动最大。三岁看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是个性化的。兴趣与潜能相匹配。拔尖人才的培养是针对一些高智商或在文学、艺术、体育、手工制作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采取适合他们的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知识结构的单核(学术性)、双核(应用性)、多核现象(管理、证券、经济)。超常儿童的界定也向所谓“多元智力”发展,也就是儿童具备了语言、运动、音乐等八个方面的任一方面的过人能力就可以算“超常”。在较早前,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的观点比较流行,认为“天才”儿童的智商必定超过140。1970年代,任朱利的观点则成为主流。在他强调的“天才”儿童必须具备的3个特征中,智力因素已不重要:1.中等以上的智力;2.实现对任务的承诺;3.具备较高的创造性。孩子的天赋有两个因素,一是基因,二是后天的形成。基因会把孩子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然后经过后天的培养,则会逐渐具备五种能力,创意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和中立能力(即体谅别人,为别人着想的能力)。后天的五种能力就不是靠课本、靠背书、做题、考试能培养出来的。创新是一流人才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优秀创新人才是个性化的,但具有基本素养:第一,创新知识体系:科学人文综合。第二,创新能力结构:创新思维,批判性、深刻性、跳跃性、缜密性。第三,创新人格:钻研、痴迷、坚韧、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志向远大、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创新需要锻炼思维敏捷、批判、逻辑思维和另僻蹊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来源于成功的叛逆。“天才教育”理念越来越为人所认同,它的特点是,从与社会隔绝的“精英教育”转向植根社会,从重视学生单方面的才能转向多种能力的均衡,从只重视学习成绩转向重视学生的“社会和情感需求”。天才儿童的教师一般有三种:一是本身喜欢创新,自然而然地形成支持新鲜事物,鼓励打破常规的气氛。二是本身不具备创新精神,但凡事很看得开,不刻意去管束学生,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三是没有时间精力来管学生,无形中让学生有了一个自由的环境。早期一些少年班把主要目标定为培养尖端研究型人才、大科学家,更偏重于数理化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孩子们人才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使超常教育走了一些弯路。1.目标选择: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越早确定奋斗目标,越有利于健康成长。2.优势积累:初期基础积累的八年现象,一般周期为4年左右。入主流,上大舞台。3.创新业绩清华大学的调查:优秀毕业生2%(学校评价)——杰出校友%(社会评价),二者只有10%重叠。说明:学校教育只培养素质,能否成为人才主要靠社会;优秀毕业生成为杰出校友的几率是普通毕业生的5倍。人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还是社会造就出来的?人才是环境造就的,还是自我修成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培养的,还是基础教育培育的?没有教育不能成为人才,只有教育也成不了人才。钱学森之问的问责?小学的责任、中学的责任、大学的、社会的责任?2013年,一所著名中学前30名的学生三分之一落选清华自主招生,反映出对开放性、社会性、发散型思维及“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要求不适应。超常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接力赛,而真正的超常儿童培养应该关注孩子的细枝末节,从中仔细研究挖掘出他们的潜在能力。在超常教育中最强调尊重孩子的差异,尊重个性教育、因材施教、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是超常教育最明显的特点。对优秀学生必须实施特殊培养。对尖子学生的培养应注重新生选拔制度改革,营造自主学习环境,配备优秀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强调研究型学习和创新素质培养;实行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使学生在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表达和交流、问题求解等方面受到更好的训练。李政道1974年建议加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要从十三四岁的少年中选拔优秀学生重点培养,比例为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借用上海芭蕾舞学校培养年轻演员的成功经验,学文化和舞蹈技艺结合。选拔标准是:较高的理解力;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怀疑;记忆力好。得到毛主席的肯定。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成为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第一期招收21名学生,平均年龄14岁,最小的11岁。杨振宁在比较中美教育时说:“中国按部就班把知识给孩子,平均起来是好的,可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从中小学起,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对特别好的,占总数5%的最聪明的学生比较不利。这不利的一面,在美国却做得非常好,孩子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美国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对这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有特别才能、特别天赋的人,能够给予极大的空间,他们可以发展。这是美国今天在学术上、在经济发展上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国教育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有利于少数优秀学生。每个成功者都有其独特的成功之路,成功之路不可模仿,但成功是有规律、有概率的,重要的是要从他人的成功教训中学习借鉴。优秀创新人才成长的分类性:学术、技术、经营、管理四种人才。优秀创新人才成长的阶段性特征突出:实践经验整合、资源整合和创新突破三个阶段。优秀创新人才成长的层次性:骨干、高层次、领军和拔尖创新四种人才。优秀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搭建发展平台。优秀创新人才着重全程,既要看重社会的评价,也要看重学生包括毕业生的反馈。优秀创新人才的培育机制,教学、研究、管理、服务、环境、实践、校友、社会育人。一般模式还是强化模式?以志向、兴趣、潜能合一为突破口,以促进学生个性知识化构成为载体,以基于一定领域的探究性学习为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主要途径,以数字技术与专门领域的整合为创新的激活方式,以与社会资源合作为助推力。超常教育需要和特殊教育、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在国外,各个学校的校门是打开的,一个数学优秀的高中学生可以去选大学的教学课程,只要学习能力达到了,就可以享受那个层次的教育。这就为超常儿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和发展环境。”学习成绩在10名左右的学生,进入社会发展比较全面,取得成功的概率较高。说明不需要过度追求学习成绩和名次,而要突出兴趣、发挥特长、注重全面。学术人才——研究性学习,多参加科研活动,高校先期课程。管理人才——学生工作经营人才——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其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压抑人;鼓励发挥其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其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学会生存》集中培养,还是个别培养?少年班还是正常班?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伤仲永”与拔苗助长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发展个性。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讲授式教学——探究性教学分数、竞赛引领——志向、兴趣和潜能引领基础型课程—发展型课程(选修课)—课题研究性学习中国超常的儿童的教育模式主要还是以集中教育为主:比如北科大的少年班、八中的超常班、育小学的超常班等。但也有像北大去年招收的鲍宇阳这样的插班生,是个别培养的一种模式。他认为综合能力比较高的超常儿童可以选择集中培养的模式,而像鲍宇阳这样的偏才可能更适合于个别培养。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实验点:数学实验班、科技实验班强化培育模式面:面向全体学生一般模式培育江苏如东中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携优秀,在合格的基础上鼓励拔尖。”对尖子学生在知识的深、宽、高、综上做文章,引导他们进一步钻研,充分挖掘潜力,不断向高目标冲刺;加强学法指导,点:数学实验班、科技实验班强化培育模式面:面向全体学生一般模式培育资优生德育课程图谱:学习领域课程图谱:所有学生优势潜能课程图谱:资优学生探究性学习是提升学生创新人格的重要途径美国的天才教育。作为一个以创新为基因的国家,早在19世纪初,就出现了天才教育的雏形,正规天才教育始于1918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天才教育体制日渐成熟,已成为天才教育最普及、研究和从教人员力量最大的国家。主要举措是:单科或部分学科的加速教育;浓缩课程;导师指导;课外培训;函授课程;双重入学;大学先修课程;免修课程;国家文凭课程;跳级;混龄辅导连续进阶;自定进度教学;跨年级组合班;紧缩课程。天才儿童教育受到立法保护,其法律规定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特殊教育服务。公立学校十分重视天才儿童的甄别与特殊教育,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天才班”。英国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为保证超常生的培养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教育和技能部根据世界上多个国家最优秀儿童的智力水平,设立了9岁、13岁和18岁三个等级的“超常生国际水平测试”。全国每一所学校都要确定超常生名单,制定超常生培养的计划和政策。全国语文和数学战略局鼓励学校为学习成绩在前5%至10%的学生提供特别的教学计划。家长和学校可以随时为学生报名,申请参加此类考试。只有通过这种考试,超常生才可能有机会享受教育和技能部提供的一些课外学习和辅导活动。培养超常人才一直本着“实用”的态度,各个学校早已摈弃了以测量智商来判断学生才能的做法。教育和技能部明确提出,对超常生的培养绝非是对“天才和专才”的培养,而是如何使“天才和专才”成为创造性的人才。俄罗斯为了完善天才儿童支持体系,将计划在不同地区为天才儿童创建特殊的面授和远程学校。目前,全国有4所最为有名的天才儿童寄宿学校,分别设立在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新西伯利亚大学和乌拉尔大学内。根据计划,每所联邦级大学和国家级研究型大学都要建立一所这样的学校。在即将建立的每所天才儿童学校中都要加入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附加条款。

1 / 4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