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太平溪学校鲁明会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在语文学科的开展情况是最恰当不过了。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往往都存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的确,《语文课程标准》主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倍受教师的青睐。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否真是教师手中的“万能钥匙”灵验无比呢?先看看下面一则教学案例分析:案例:《庐山云雾》中的第五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春秋两季雨过天晴时庐山大天池的云海雾涛动人,夕阳照射下云絮斑斓荡漾的美景。文章不但语句优美,文采飞扬;而且描写生动,比喻形象。不失为一段让学生通过朗读培养语感的好材料。但是一位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朗读时请一组学生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你读一句,我读一句,硬生生地把一个完整的段落分拆开,这是何等地残忍,优美的篇章被拦腰截断,语感又怎么培养?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斑斓外衣。一、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1、合作学习的主体构建不科学合作学习的主体和个体学习应该不同。个体学习的主体是个人,学习的时候,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但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是整个小组。应该保证全体组员都参与到学习之中。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只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他们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2、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不准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理念下先进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合作学习存在一个时机问题,即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3、合作学习的素材提供不恰当教师提供的素材即为学生讨论的内容。内容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对学生能力的估计。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造成许多学生没有自己的见解,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甚至导致群体认识的偏差。内容深奥超出了学生思维和知识承受范围,学生讨论不起来,讨论就成了“摆样子”“走过场”。4、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有些课堂小组讨论的时候,看似热热闹闹,可是学生才讨论30秒,1分中,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还在“尝试错误”,教师就手一拍;“好!”“停!”——这就存在着一定的“假讨论”“假合作”。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害怕学生讨论会使预定环节教学时间延长,40分中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讨论的时候“蜻蜓点水”。5、教师的调控不利在合作讨论的时候,主体无庸质疑应该是学生。教师应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因而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及时调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组在为谁记录谁发言而争吵;有的组学生却静悄悄地做自己的功课;有的组虽讨论起来了,但说的却是别的话题;而且,几乎每次分组学习,总有人做“夸夸其谈”,也总有人一声不吭。笔者认为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教师没有对讨论过程实施有效的调控造成是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这就是“浮燥”的合作。二、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的主体合作学习的主体构建应该强调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综合能力大致平衡,组内成员间学习长处的互补。组建学习小组的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各班学生人数较少,便于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我首先对学生言语表达能力、收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阅读书本的能力、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归纳和记录整理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的学生5人分为一组,由一名学生任组长,保证同一个学习小组里有好、中、差3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各组间的整体水平较平均。小组打破日常的坐位制,采取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小组成员围坐在桌子四周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间关系的融洽,彼此乐于接受。小组长定期轮换,便于协调。还要用特定工作确定学生的角色,如记录员、联络员、资料收集员、总结者等等。每次活动前让每个成员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明白该为小组做什么。三个星期后,小组个成员角色进行轮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的道理。不仅能够锻炼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成绩。策略2、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并非所有时间和内容都可运用。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力求发挥它最大的作用。(1)答案多样时。汉字的千变万化决定了一个问题答案的多样性。但小学生由于思维方式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就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让学生同过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寻求答案的多样性。例如:比如《凡卡》末尾写道,凡卡把塞进邮筒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还做了一个美梦。什么美梦呢?这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寻求出不同的答案后,把它续写出来。同学们兴趣盎然,写出来的文章也想象丰富,各具特色。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深化了原有主题。一下子缩短了孩子和作品之间的时代距离,进一步了解了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2)思维受阻时。当学生对教师大问题存在解决的困难时,或对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时,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例如:理解“恍然大悟”这个词的意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组内开始合作。(以第一组活动为例)组长:请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理解“恍然大悟”这个词的意思。生1:可查字典。生2: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生3:可通过理解重点词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组长:这几种方法我们可以都试试,请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方法去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每个同学都认真地在寻找答案。一会儿有同学发言了。)生1:我通过查字典,知道了“恍然大悟”的意思是一下子明白过来了。生2:我们几个同学是联系课文中作者前后说话的语气,感觉到作者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因此,我们认为“恍然大悟”的意思是终于明白了。另有学生: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这样读。(开始读),同学们纷纷表示读得不错,把作者一下子明白过来的感觉读出来了。组长:我们理解了“恍然大悟”的意思,再一起来讨论作者是不是真的“恍然大悟”了?组内马上有两种意见。教师在旁发现同学只顾争执,就及时进行点拔,鼓励学生细细地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小组成员再次认真读书,部分同学开始议论了。大多数学生认为作者并不是真的明白了,还说出了理由:从最后一句“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可体会到作者并没有真正明白过来。当时作者还小,对伯父的话并没理解,反而信以为真,因此,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刚才持不同看法的同学也表示这位同学分析得有道理,表示赞成。(教师在组间进行巡视,不时地参与到各个小组中来。其它小组讨论也非常热烈。有的小组已将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了下来,准备在全班交流时提出来。)(3)意见不一时。当对教师给出的素材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后,学生意见不一时,或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及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在上《林海》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段,独立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哪一个特点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后很快归纳出了答案:“岭”的特点一是多,二是温柔。但对于第二个问题,课堂上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岭”多;还有的学生认为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岭”的温柔。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意见,我让学生再次习读课文,并且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争论。最后学生的观点逐渐集中于“温柔”理由是:A“这里的岭的确很多……,可是没有一条岭诗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这句话的重点应该放在后半句。B“大兴安岭的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段首的这句话具有总起的作用,说明这一段主要写岭的温柔。(4)探求规律时。每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要学生在诸多的素材中找出异同、归纳特点、全面总结,探讨出知识的内在规律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活动。例:我国的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而具有相同声旁的字在读音上往往有共同之处。为了让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律,轻松记住许多汉字的读音。我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了如下一张学习资料: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汉字,拼音,汉字,拼音,汉字,拼音长,帐,张,怅,cháng,zhāng,zhāng,chàng成,盛,城,诚,chéng,shèng,chéng,chéng司,伺,词,祠,sī,cì,cí,cí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各个学习小组在积极讨论后,纷纷填好了学习资料,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经过组与组之间地交流探讨。总结出了规律:相同声旁的形声字,大都具有相同的韵母,并且都是平舌音或是翘舌音。(5)实际操作时。语文教学有时可以利用实际操作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者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操作中,同伴间可以互帮互助、互查互纠。例: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打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例子”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我先请各学习小组细读课文,并互相合作在本子上画出施工示意图。然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把施工示意图通过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并且说说你们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最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出正确答案。策略3、科学挖掘讨论素材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讨论题、思考题。提供的素材必须具备可讨论性。例:第十册有一篇习作训练《春游_______》,本次习作训练要求实地观察,把看到的景物有重点的写下来,并且能够写出春天的特征。要成功的完成这次教学任务,就必须使学生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当中,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中体验春天它的美妍。对此,在教学之前我决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全班共同参与春游活动。我们利用半天时间,选取学校后面的灵山作为春游的目的地。出发前,我要求每个学习小组认真观察并仔细填好以下“春游记录表”:组员,组长,记录员,观察点,观察景物的特点有什么想法春游活动结束后,作文教学中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一篇文章。因为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所以合作讨论的时候气氛热烈,效果较好。策略4、准确分配合作学习的时间为了不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互助式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但是,每次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充分表达思维活动的过程。策略5、教师合理进行组内调控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