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5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本章的学习讨论重点:1、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才发展的意义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困扰3、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4、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节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才发展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了解自我、明确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积极竞争。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联系实际的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一、自我了解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大学生(一)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二)对自己的综合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着力培养某些职业特质;(三)比较客观的评估自己的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二、促进潜能开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实践锻炼,能够(一)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每一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发展,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二)使某些本来不具备的素质或在心理和能力上有缺陷的方面得到弥补和完善;(三)使每个学生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动机需要、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创造潜能得到尊重和体现,个性得以发展,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三、适应社会需要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1世纪,人们的职业视角逐步转移到重视未来、强调发展、缔造有意义的人生上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一)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二)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中寻找个人恰当的位置,最终实现终身学习社会所要求的人的发展目标。四、实现个体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开发与管理可以帮助人们:(一)通过获得合理的报酬来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需要。(二)在基本需求满足继续增加的同时,通过提高需求层次,获得别人的赞赏、尊重,获得地位、荣誉,实现人生价值。第二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的困扰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容易产生自傲、自卑、保守和攀比等心理困扰。主要表现是(一)有的大学生过高地估价自己,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盲目地把自己和已经成功就业的学兄学姐去比较,认为自己肯定能找到好工作,不必提前自寻烦恼;(二)有的人在就业竞争失败时,对自己的认识又一落千丈,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则过低地评价自己,认为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工作就该满足了。二、不能正确认识社会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由于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一)有的大学生对社会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抱有“恐惧”心理,对自己的学历、性别、技能、经验等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二)有的人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较长,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三、缺乏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容易产生依赖、从众和“临时抱佛脚”等不良心理。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缺乏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念头,认为自己迟早会找到工作的,平时无计划,临时抱佛脚,有的甚至认为“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学校肯定会管的,依赖心理强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三节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一、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一)生涯舒伯195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文章,提出“生涯”的概念。1、工作:在某一行业中的具体职位。是有目的、有结果、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并持续一定长时间的活动。2、职业:介于“工作”和“生涯”之间的概念。一系列的工作。3、生涯: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业与角色的总称,即个人终身发展的历程。(二)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个人着眼于生涯发展,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客观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的基础上,面对各种抉择情境学会界定问题,通过恰当的规划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和目标,确定教育和发展计划,制定行动策略,实现个体的全面最优发展(三)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把职业生涯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一直伴随个人的一生。其主要理论观点是:1、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青春期以前就开始形成,至青春期较为明朗,并于成人期由自我概念转化为职业生涯概念。工作与生活满意与否,就在于个人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展现自我的机会。用舒伯的话说,“职业生涯就是对自我的实践”。2、生涯发展阶段舒伯认为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成长阶段(14—15岁)儿童开始辨认他们周围的事物,并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和职业相关的一些最基本技能。他们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和对工作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5—24岁)儿童开始辨认他们周围的事物,并逐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和职业相关的一些最基本技能。他们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和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5—24岁)青少年开始通过个人尝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活动,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职业倾向趋向于某些特定的领域。第三阶段:建立阶段(25—44岁)个人开始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个人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定,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造力的时期。第四阶段:维持阶段(45—64岁)个人通过不断努力来获得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成就,并逐渐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第五阶段: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益衰退,个人职业角色的分量逐渐减少,开始考虑退休并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3、职业循环发展理论舒伯在后期,提出在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职业发展的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是一个循环再循环的过程。职业发展的五个阶段并不完全和年龄相关,而且各阶段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界限,可能有交叉,在人生中的不同时期,都可以经历由这五个阶段构成的一个“小循环”。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4、生命彩虹图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舒伯认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在个人在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如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人在某一阶段对某角色投入得多,会导致这一角色的成功,同时也可能导致另—角色的失败。他称发展的各个阶段为生活广度,称个人扮演的角色为生活空间。生活广度和生活空间交汇成为生涯彩虹图.它描绘出了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交互影响、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状况二、霍兰德的类型论霍兰德根据多年实践与研究,提出他的研究假设。(一)霍兰德理论基本观点职业选择是人格的一种表现,工作兴趣类型即人格类型。大多数人的人格特质可以归纳为六种类型:即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事务型。工作环境也可以分为与人格类型的分类一致的六种类型。由于同一职业吸引有相似人格特质的人,他们对情境和问题会有类似的反应,因此,工作环境也可以分为与人格类型的分类一致的六种类型。(二)六种兴趣类型①现实型的人: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这类职业一般是指熟练的手工业行业和技术工作,通常要运用手工工具或机器进行劳动。这类人往往缺乏社交能力。现实型的人适于作木匠、农民、技师、工程师、机械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鱼类和野生动物专家,车工、钳工、电工、报务员、火车司机、机械制图员、电器师、机器修理工、长途公共汽车司机。②研究型的人: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推理的、独立的任务。这类职业主要指科学研究和实验方面的工作。这类人往往缺乏领导能力。研究型的入适于做生物学者,天文学者、气象学者、药剂师、动物学者、化学家、科学报刊编辑、植物学者、地质学者、物理学者、数学家、实验员等。③艺术型的人: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达到自我表现,爱想象,感情丰富,不顺从,有创造性,能反省。艺术型的人缺乏办事员的能力,适于作室内装饰专家、摄影师、作家、音乐教师、演员、记者、作曲家、诗人、编剧、雕刻家、漫画家等。④社会型的人:喜欢社会交往,常出席社交场所,关心社会问题,愿为别人服务,对教育活动感兴趣。这类人往往缺乏机械能力。社会型的人适于作导游、福利机构工作者、社会学者、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学校教师、精神卫生工作者、公共保健护士。⑤企业型的人:性格外倾,爱冒险活动,喜欢担任领导角色,具有支配、劝说和言语技能。这类人往往缺乏科学研究能力。企业型的人适于作推销员、商品批发员、进货员、福利机构工作者、旅馆经理、广告宣传员、调度员、律师、政治家、零售商等。⑥常规型的人:喜欢系统的有条理的工作任务,具有实际、自控、友善、保守的特点。这类人往往缺乏艺术能力。常规型的人适于作记帐员、银行出纳、成本估算员、核对员、打字员、办公室职员、统计员、计算机操作员、秘书、法庭速记员等。(三)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认为个人的兴趣组型即是人格组型,通过职业兴趣测试了解个人的兴趣类型。(四)职业环境霍兰德认为一种职业环境就是一种职业氛围,这种职业氛围是由具有类似人格特质的人所创造出来的特定环境,具有特定的价值观念、态度倾向和行为模式;因此霍兰德将工作环境也分为六种类型,其名称及性质与人格类型的分类一致;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人们都尽量寻找那些能运用自己的技术、体现自己的价值和能扮演令自己愉快的角色的职业;一个特定的职业场所的工作氛围可以通过对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训练类型或职业偏好进行分类而获得;具体职业通常也采用上述三个字母代码的方式来描述其工作性质和职业氛围。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类型,就可以预测自己的职业选择、工作变换、职业成就和教育及社会行为。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取决于个人人格类型和职业环境之间的适配度。(五)六种类型之间的关系霍兰德提出六角型模型来解释六种兴趣类型之间的关系。六角型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对人格特质类型与职业环境类型之间的适配性进行评估;如果人格类型与职业环境匹配,就有可能增加职业满意度,带来职业成就感和提高职业稳定性;因此,占主导地位的特质类型可以为个人选择职业和工作环境提供方向。第四节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影响生涯发展的因素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个人因素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自己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认识自我包括:1、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事务的认识倾向。当人的兴趣的对象指向职业活动时,就形成了人的职业兴趣。人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活动时,可以激发探索和创造的热情。2、个性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时会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也可能直接影响人们的职业成就。3、工作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之被人们去认识世界,在选择过程中,工作价值观又是非常重要的支配因素。4、工作技能人们要有效率地完成各项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取得事业成就,要以一定的工作技能做基础。5、其它:生理,性别,民族等因素。(二)环境因素对自我有了一个全面客观的分析后,初步知道了我是谁,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问题,但是环境能否满足你的要求,能否为你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这是职业规划要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环境因素主要包括:1、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父母亲友的态度2、教育环境:个人的教育背景3、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现状4、职业环境:职业条件、任务要求、酬劳福利等(三)个人与环境的互动个人在人生发展及职业发展中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人生经历:指个人在人生发展中所经历的一切事件,所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人对经历的认识和体验。2、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3、自我效能: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评价。4、生涯信念:对生涯发展的认识、评价及规划。5、人生角色和角色规范:了解个人在人生各个阶段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以及这些角色的期待和规范。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一)自我探索1、兴趣:知道自己的兴趣2、个性:了解自己的个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