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4章方案阶段的建筑主体设计概述:以上一章节的户型模型为基础,开始住宅立面的设计。如何对户型模型进行整理,使其满足立面设计的灵活性的需要,并最大限度的利用户型模型。这便是此章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章内容中,对原有的模型构架进行新的梳理。比如将墙等外维护构件从“组”中剥离,以此方便进行自由的立面设计;同时,通过深化“组”内现有“族文件”,来实现立面元素的细化设计。通过这些途径,设计师便可方便、灵活、高效的完成整个方案阶段的设计工作。4.1主体搭建1)接上章练习,打开光盘中“第4章方案阶段的标准层设计”文件夹中提供的文件“11_面积统计.rvt”。2)确保打开平面视图F1,为了外墙在立面上的连续性,将外墙(类型名称以“WQ”开头的墙体)从模型组中排除掉:光标选择左侧模型组“户型A”。单击“修改模型组”上下文选项卡“成组”面板“编辑组”工具,进入组的编辑模型(如图4-1所示)。【注意】观察选项栏或光标旁边的提示以保证准确选择模型组。图4-1单击“常用选项卡”“编辑组”面板“删除”工具,光标在绘图区域依次单击外墙,(注意观察选项栏提示名称以WQ开头的墙),由于Revit模型构件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因此在从组中排除某些构件时将弹出以下提示对话框,单击“删除图元”按钮,即可实现从组中排除的操作,如单击“取消”按钮将取消排除的操作(如图4-2所示)。图4-22/39【注意】“编辑组”面板下的“删除”工具是使被选择构件不再属于该组,而在选择构件如某墙体后,“修改墙”的上下文选项卡“修改”面板“删除”工具则是将预先选择的构件彻底从项目中删除(如图4-3所示)。图4-3(如图4-4所示),从组中删除的构件将在编辑组模式下灰显,单击“编辑组”面板“完成”,退出编辑组模式。图4-43)选择A轴上2-5轴之间的墙体,光标按住右侧蓝色夹点向右拖拽超过5轴一段后放开鼠标,皆可将两面墙体合并(如图4-5所示)。【注意】在Revit中,当墙体属同一类型,且具有相同的属性(层叠墙除外),当这两个墙体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我们可以通过拖拽墙体端部控制柄将其端部相接,则两个墙体会自动合并为一个墙体。但如果拖拽的过长则会出现墙重叠的提示,因此只需拖拽一小段的距离即可。图4-53/39同样的方法合并A轴上10-13轴、13-16轴的墙体,G轴上8-10轴的墙体以及J轴上2-8轴间的三段墙体及10-16轴间的三段墙体(如图4-6所示)。图4-6【注意】当三段墙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只需连接两面墙体,另外一面墙体将自动连接。4)光标放置在任意外墙上,按键盘上Tab键切换到整个轮廓后单击,选择所有外墙,单击“修改墙”上下文选项卡“属性”面板“属性”按钮,打开“属性”对话框,设置“顶部限制条件”为“直到标高:F11”并应用,观察三维视图(如图4-7所示)。4/39图4-75)切换到平面视图F1,选择4、6、12、14轴和12-14轴如下图中的4面墙体,同样在墙体的“属性”对话框,设置“顶部限制条件”为“直到标高:F11”并确定(如图4-8所示)。图4-86)鼠标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框选图示构件,单击“选择多个”上下文选项卡“过滤器”面板“过滤器”,在弹出的“过滤器”对话框中单击“放弃全部”按钮,勾选“房间”、“房间标记”、“楼板”、“窗”、“窗标记”、“门”、“门标记”,并确定(如图4-9所示)。5/39图4-97)选择以上构件单击“选择多个”上下文选项卡“创建”面板“创建组”工具,在弹出的“创建模型组合附着的详图组”对话框中输入模型组名称“交通核”,附着的详图组名称“X-交通核”并确定完成组的创建(如图4-10所示)。图4-108)同样的方法框选11-15轴之间的交通核,单击“修改”面板“删除”,光标单击选中左侧的模型组“交通核”,单击“修改模型组”选项卡“剪贴板”面板“复制到剪贴板”工具后单击下方工具“粘贴”,光标在绘图区域中水平向右移动,键盘上输入间距“14500”并回车(如图4-11所示)。6/39图4-119)选择刚刚复制的模型组“交通核”,单击“修改模型组”选项卡“成组”面板“附加的详图组”,在弹出的“附着的详图组放置”对话框勾选相应的详图组“楼层平面:X-交通核”并确定(如图4-12所示)。图4-1210)选择“交通核”模型组,单击“成组”面板“编辑组”工具,进入模型组的编辑模式,选择两扇窗C0918,单击“修改窗”上下文选项卡“属性”面板“属性”按钮,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设置“底高度”为“1800”并应用;选择两扇门FM0921甲,同样在其“属性”对话框中调整“底高度”为“1500”并应用,门在当前视图将不可见,单击“编辑组”面板“完成”,退出组编辑模式(如图4-13所示)。7/39图4-1311)光标在绘图区域框选所有构件,单击“选择多个”上下文选项卡“过滤器”面板“过滤器”,在弹出的“过滤器”对话框中单击“放弃全部”按钮,勾选“模型组”并“确定”。选择所有模型组后单击“剪贴板”面板“复制到剪贴板”后直接单击左侧工具“粘贴”“与选定的标高对齐”,在弹出的“选择标高”对话框中单击F2,按住Shift键选F10,并确定,观察三维视图(如图4-14所示)。8/39图4-14单击“常用”选项卡“构建”面板“墙”工具“类型属性”按钮,在弹出的“类型属性”对话框中选择“WQ_200_剪”类型,点击“复制”,新建墙体“WQ_150+(200)_剪”(即作为外墙的外侧为150mm厚建筑做法,结构厚度为200mm的剪力墙),对类型属性中的“结构”一项进行(如图4-15所示)设置,勾选其衬底层“包络”选项,设置衬底层所选材质为设置,确定完成(如图4-16所示)。9/39图4-15图4-1612)以“WQ_150+(200)_剪”为基础进行复制,重复上部操作,新建墙体“WQ_70+(200)_剪”(即作为外墙的外侧为70mm厚建筑做法,结构厚度为200mm的剪力墙),修改类型属性中的“结构”一项中衬底层厚度为70mm,并修改材质为“FA_外饰-面砖1,XXX”,并对材质进行设置,确定完成(如图4-17所示)。10/39图4-1713)单击“常用”选项卡“构建”面板“墙”工具“属性”按钮,在弹出的“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墙类型叠层墙“1800高瓷砖墙裙”,单击功能区“属性”“类型属性”按钮,在弹出的“类型属性”面板中点击“复制”,新建墙体“WQ_剪_X6400”,设置其类型属性中的结构选项(如图4-18所示)。图4-18【注意】叠层墙的结构设置是以基础墙为基础,不能单独对其进行构造层的修改,而是通过修改其中包含的基础墙的构造层来实现。14)进入F1平面视图,使用“Tab”键快速选择全部外墙,修改其图元类型为“WQ_剪_X6400”。同时,观察三维视图(如图4-19所示)。图4-1915)选择模型组“户型-A”,点击“编辑组”进入组编辑界面,选择图中4个窗户,修改其11/39实例属性中“底高度”为600mm,点击“完成”,结束组编辑(如图4-20所示)。图4-2016)回到平面视图,选择两个楼梯,单击“修改楼梯”选项卡“图元”面板“图元属性”按钮,在弹出的“实例属性”对话框中设置“多层顶部标高”为“F10”(如图4-21所示)。图4-21【注意】多层顶部标高设置到顶层标高的下面一层标高,因为顶层的平台栏杆需要特殊处理。设置了“多层顶部标高”参数的各层楼梯仍是一个整体,当修改楼梯和扶手参数后所有楼层楼梯均会自动更新。17)选择两个电梯,单击“修改常规模型”上下文选项卡“图元”面板“图元属性”按钮,在弹出的“实例属性”对话框中设置“层数”为“10”(如图4-22所示)。图4-2218)完成后保存文件,本节完成后的文件参见光盘中“第4章方案阶段的建筑主体设计”文件夹中的“12_主体搭建.rvt”。4.2阳台设计1)接上章练习,打开光盘中“第4章方案阶段的建筑主体设计”文件夹中提供的文件“12_12/39主体搭建.rvt”。2)以墙体“WQ_150+(200)_剪”为基础进行复制,新建墙体“WQ_50+(200)_剪”,修改类型属性中的“结构”一项中衬底层厚度为50mm,并修改材质为“FA_保温-挤塑聚苯”,同时对材质进行设置,确定完成(如图4-23所示)。图4-233)在F1平面视图中,选择A轴上2-8轴及10-16轴处的两道外墙,修改其图元类型为“WQ_50+(200)_剪”(如图4-24所示)。图4-24【注意】在修改墙体类型时,需要特别注意需修改墙体的实例属性中“定位线”是否为“核心层中心线”,以此在墙体面层厚度改变的情况下,保证核心层中心位置不变。4)以墙体“WQ_50+(200)_剪”为基础进行复制,新建墙体“WQ_50+(200)+50_剪”,对类型属性中的“结构”一项进行设置,确定完成(如图4-25所示)。13/39图4-255)单击“常用”选项卡“构建”面板“墙”工具,在类型选择器中选择“WQ_50+(200)+50_剪”,设置其高度为“F11”,在图示位置绘制墙体(如图4-26所示)。图4-266)单击“常用”选项卡“构建”面板“墙”工具,在类型选择器中选择“WQ_150+(200)_剪”,修改其实例属性“基准限制条件”为“室外标高”、“底部偏移”为“0”、“顶部限制条件”为“F4”、“顶部偏移”为“600”,确定完成后,在图示位置绘制墙体(如图4-27所示)。图4-277)在项目浏览器中选择F4,进入四层平面图,单击“常用”选项卡“构建”面板“墙”工具,在类型选择器中选择“WQ_70+(200)_剪”,修改其实例属性“基准限制条件”为“F4”、“底部偏移”为“600”、“顶部限制条件”为“F11”、“顶部偏移”为“0”,确定完成后,在图示位置绘制墙体(如图4-28所示)。14/39图4-288)在项目浏览器中选择南立面,进入立面视图,选择步骤6中绘制的墙体,单击“修改墙”选项卡“模式”面板“编辑轮廓”工具,进入墙体轮廓的编辑界面,使用“直线”与“起点-终点-半径弧”绘制工具绘制图示两组蓝色闭合轮廓,点击“完成墙”结束绘制(如图4-29所示)。图4-299)同样选择步骤7中绘制的墙体,单击“修改墙”选项卡“模式”面板“编辑轮廓”工具,进入墙体轮廓的编辑界面,使用绘制工具与编辑工具绘制图示闭合轮廓,点击“完成墙”结束绘制(如图4-30所示)。15/39图4-3010)选择此节绘制完成的全部3道墙体后,回到F1平面视图,单击“复制”工具,水平向右偏移14500mm后放置副本。完成后观察三维视图(如图4-31所示)。图4-3111)单击“插入”选项卡“从库中载入”面板“载入族”工具,在弹出的“载入族”对话框中选择光盘中“第4章方案阶段的建筑主体设计”\“案例所需文件”文件夹中提供的族文件“栏杆a.rfa”与“栏杆b.rfa”(按键盘上Ctrl键可多选,一次载入多个族文件)并单击右下角“打开”按钮(如图4-32所示)。图4-3212)进入F5平面视图,单击“常用”选项卡“楼梯坡道”面板“扶手”工具,进入扶手绘制界面,点击“属性”选项板中的“编辑类型”按钮,复制新建扶手类型“铁艺扶手a”,修改类型属性中“栏杆偏移”为0,编辑“扶手结构”,按图示内容在当前视图中设置,完成后,进行“栏杆位置”的编辑,在对话框中进行设置,确定完成“铁艺扶手a”的设置(如图4-33所示)。16/39图4-3313)在扶手绘制界面下,使用直线绘制命令,在阳台距楼板边缘50mm位置完成扶手路径的绘制,点击“完成扶手”;同样,在阳台左侧距楼板边缘50mm位置完成另一条扶手的绘制,完成(如图4-34所示)。图4-3414)在F5平面视图中,选择左侧模型组“户型-A”,单击“修改模型组”上下文选项卡的“成组”面板“编辑组”工具,进入组编辑界面,点击编辑组命令组中的“添加”,然后选择上步操作中绘制完成的两个扶手,点击完成。观察三维视图(如图4-35所示)。图4-35【注意】在组编辑状态下,Revit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