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的护理内一科王艳2据WHO估计,全球超过2.3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上升到3亿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居世界第2位(第一位是印度,第三位是美国)糖尿病已成为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重,威胁人类健康3一、概念定义: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4二、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5(一)1型糖尿病:约占5~10%DM病人,主要与自身免疫有关。相对特征:1)发病年龄较轻;2)起病较急,症状明显;3)有酮症酸中毒倾向;4)对胰岛素敏感。6(二)2型糖尿病:约占90~95%,发病率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有关。相对特征:1)多有肥胖或肥胖病前史(青蛙型)2)很少有酮症酸中毒3)多成年发病4)对胰岛素不敏感7(三)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四)妊娠糖尿病8三.病因、发病机制(一)1型糖尿病: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自身免疫因素9(二)2型糖尿病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胎儿和婴儿期低体重10诱发危险因素:11五、临床表现12临床表现(一)代谢紊乱症候群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由于高血糖和末梢神经病变导致。女性外阴搔痒其他:四肢酸痛、麻木、腰痛、阳痿等2.多数病人起病隐袭,无明显症状,以并发症或伴发病就诊3.反应性低血糖4.围手术期发现血糖高5.健康体检发现血糖高1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感染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急性并发症(二)并发症14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点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因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发病年龄青少年常见成年,常30-40岁发病情况急、症状明显缓慢、无明显症状体型多消瘦或体重正常多肥胖或超重家族史多无关多有关发病率5%-10%90%-95%胰岛功能、胰岛素、C肽水平减少或不能测得,释放曲线呈低平反应型正常分泌或偏高分泌型,但高峰后移,久病者也可呈低平曲线HLA系统相关无关自身抗体、ICA,GAD多阳性多阴性,与自身免疫无关酮症酸中毒易发生少发生治疗依赖胰岛素治疗饮食、运动加口服降糖药治疗,少数患者需要胰岛素。15六、实验室检查1.尿糖测定:肾糖阈当血糖达到8~10mmol/L,尿糖阳性。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但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2.血糖测定: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为3.9~6.1mmol/L。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于判断病情和控制情况。163.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标准或疑为糖尿病时,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准备:试验前3天每天进食碳水化合物不可少于150g。应在清晨进行,禁食至少10h。葡萄糖量:成人口服无水葡萄糖75g,儿童为1.75g/kg,总量不超过75g。方法:试验当天晨空腹取血后将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于3~5min内服下,服后60、120min取静脉血测葡萄糖。17糖尿病诊断新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可以确诊2.糖尿病症状+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126mg/dl),可以确诊3.糖尿病症状+OGTT试验中2小时血糖值≥11.1mmol/L,可以确诊。如症状不典型,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18术语解释:1.空腹:指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2.糖尿病症状: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3.空腹血浆血糖:正常值3.9~6.1mmol/L(70~108mg/dl)4.空腹血糖调节受损:6.1~6.9mmol/L(110~125mg/dl)5.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126mg/dl),考虑糖尿病6.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7mmol/L(139mg/dl)为正常7.口服葡萄糖耐量减低7.8~11.0mmol/L(140~199mg/dl)为减低8.口服葡萄糖耐量≥11.1mmol/L(≥200mg/dl),考虑糖尿病补充说明:1.在急性感染、创伤或各种应激情况下出现的血糖升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2.儿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成人相同。19七、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性化目的: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五架马车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20磺脲类非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分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剂21口服药物种类作用机制适应症代表药物使用方法不良反应促胰岛素分秘剂药物与胰岛β细胞膜上磺脲类药物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前提条件: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新诊断的T2DM,饮食和运动疗法不佳磺脲类非磺脲类(格列奈类)餐前半小时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皮肤过敏消化症状胰岛素增敏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T2DMT1DM(与胰岛素合用)双胍类(二甲双胍一线药物)噻唑烷二酮(格列酮类)餐中或餐后服用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皮肤过敏消化症状乳酸性酸中毒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T2DM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与第一口饭同服胃肠道反应:具体表现有腹胀、胃胀、上腹部灼痛、腹泻或便秘。22常用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高于机体需要量2.有感染的危险3.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低血糖反应。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5.知识缺乏23护理目标病人多饮、多尿、多食的症状缓解,体重增加,血糖正常或趋于正常水平24护理措施251)饮食护理2)休息与运动3)口服降糖药物护理4)胰岛素治疗的护理26饮食护理原则合理控制总热能,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27宜多用的食物(1)粗杂粮:荞麦面、筱麦面、燕麦面、玉米,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葡萄糖耐量。(2)大豆及其制品:富含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作用。(3)蔬菜28忌(少)用的食物1.精制糖:白糖、红塘、甜点心、蜜饯、雪糕、甜饮料等(当出现低血糖时例外)。2.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马铃薯、芋头、藕、山药等,多吃时应减少主食量3.动物油脂4.甜的水果:含果糖和葡萄糖高的水果应限量,且应减少相应主食量。5.酒29注意事项1.严格定时进餐2.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3.严格限制甜食4.保持大便通畅5.监控体重30休息与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规律运动的益处31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游泳、跳绳等32最轻度的运动散步购物做家务持续30分钟消耗90千卡的热量33轻度的运动太极拳体操持续20分钟相当于90千卡的热量34中等强度运动骑车登山缓慢运动10分钟相当于90千卡的热量35跳绳自由泳持续运动5分钟相当于90千卡的热量强度运动36运动注意事项1.运动前评估:血糖高于14mmol/L,不要运动①饭后1~2h,尤其早餐后;②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不运动;③胰岛素注射部位与运动;④早饭前运动:注意根据血糖调整进食血糖6.6mmol/L,可进行运动;血糖6.0mmol/L左右,应先进食10~15g碳水化合物再运动;血糖5.6mmol/L则需进食30g碳水化合物。忌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后先运动然后再进食。372.预防意外发生:多饮水,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物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注意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注意足部护理3.其他佩戴胸卡: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联系人、病情38口服降糖药物护理1.观察药物不良反应2.观察病人血糖、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3.指导患者按时进餐39药物不良反应磺脲类——低血糖反应,其他有胃肠道反应,偶有药物过敏如皮肤瘙痒和皮疹。餐前半小时服非磺脲类——三餐前服,不进餐不服药双胍类——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过敏反应。因双胍类药物促进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在肝、肾功能不全、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小剂量开始、餐中或餐后服用、使用肠溶制剂-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副作用为胃肠反应,肠疾病与肠功能紊乱慎用,第一口饭中服用噻唑烷二酮类——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心衰者慎用,可能的肝功改变,需监测肝功,转氨酶增高2倍以上者禁用401.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运动过度、饮食失调有关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心悸、大汗、颤抖、饥饿、乏力等。脑功能受损表现:行为异常、神志障碍,直至昏迷,甚至死亡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4142处理:口服15g左右的葡萄糖或糖果;或静脉推注50%GS40~100ml,必要时可重复;或胰高血糖素1mg肌注用于难以静脉输液的院外急救。2.局部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瘙痒,荨麻疹样皮疹,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3.注射局部脂肪营养不良其它:少数患者用药初期可出现轻度浮肿,视物模糊等43健康教育指导: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能力技能:监测血糖、尿糖、注射胰岛素知识:饮食、锻炼、用药、防治并发症指导家属:了解DM知识、协助病人的治疗定期复诊携带糖尿病卡片,以备急需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