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斑马鱼的繁殖和饲养技术1斑马鱼斑马鱼(Zebrafish,Daniorerio),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斑马鱼,是淡水水族箱观赏鱼,原产于亚洲,体长约4公分,具暗蓝与银色纵条纹。斑马鱼体型纤细,成体长3-4cm,对水质要求不高。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鱼纹显著。雌鱼鱼体教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胚卵期鱼腹膨大明显。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繁殖较好。2斑马鱼饵料及其营养成分斑马鱼对饵料的要求不高,人工配合饵料及各种鲜活饵料均可。但为保证斑马鱼较好的繁殖和生长,最好多种饵料结合投喂,人工饵料可以用软颗粒饲料或者全价硬颗粒饵料。所用配合饵料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40%,粗脂肪高于3.5%,水分低于4%,钙、磷含量分别为0.9%-1.6%和0.8%-1.4%。如果培育亲鱼,配合饵料中应添加一些促进性腺发育的元素,如Va、Vd、Ve以及微量元素锌、铁等。在不同的发育时期选用鲜活饵料的种类不同。在斑马鱼仔鱼阶段,可以投喂草履虫、轮虫、酵母等作为其开口饲料;在幼体阶段,可以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随着斑马鱼的长大,饵料也变得丰富起来,可以投喂大型的浮游动物类以及桡(rao)足类,或者是蝇幼虫、摇蚊幼虫、水蚯蚓等,也可以投喂捣碎的小鱼小虾。活体饵料对斑马鱼的性腺发育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亲鱼培育时,适量增加活体饵料会缩短其性腺发育周期。3斑马鱼的繁殖斑马鱼亲卵亲鱼的培育:斑马鱼在繁殖时通过光周期作用,在日出后产卵,为促进斑马鱼的成熟,我们在水族箱内按照雌雄1:2-1:3的比例放入斑马鱼,控制光周期为14:10(光照14h,黑暗10h),如有必要可以用黑布水族箱罩住,增加水体温度至28.5摄氏度,增加投喂次数,可以由原来的每天投喂2-3次增加为4次,并且增加鲜活饵料的投喂。(1)自然产卵:斑马鱼一般10-12周可达到性成熟,但最好用17-18周的亲鱼进行大规模繁殖,斑马鱼为异体体外受精,繁殖周期短(一般7d左右),温度适合时一年四季都可产卵,卵量300-1000粒,为非粘性沉型卵。在繁殖的前一天,天黑前(如是人工控制光周期,则指按周期)用隔板将繁殖的亲鱼隔开,并在水箱底部平铺一层玻璃珠或者隔离网以防止亲鱼产卵后吞卵。次日清晨,将水族箱中的隔板拆掉,在光照的刺激下,雄鱼开始追逐雌鱼,并用身体冲撞雌鱼的腹部,这时雌鱼产卵。将虹吸出的受精卵以及各种污物(包括成鱼的粪便、破碎的卵粒等)一同倒入培养皿中,用滴管(滴管口部一定要圆滑并且直径要大于卵径)将卵依次吸出,并用培养液清洗数次,然后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孵化。(2)人工授精:由于科学研究需要大量同步发育的斑马鱼胚胎时,可以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在人工授精的前一天挑选出一个月以上没有进行人工授精且发育良好的亲鱼,并准备好纱布和冰块(麻醉斑马鱼用),配置、制新鲜的Hank’s液。{Hank’s液:是一种平衡盐溶液和无机盐溶液,简称H,主要用于细胞培养取材时组织块的漂洗,细胞的漂洗,配制其他试剂等}次日清晨,将雄鱼浸入冰2水中,待其不动时捞出,鱼体洗净后,用纱布擦干,特别是生殖孔周围,然后轻轻挤压雄鱼腹部,当有乳状精液流出时,用吸管轻轻吸出,连续收集数尾鱼精液后,将精液用预冷的Hank’s液稀释,精子在冷却的Hank’s液中可保持90min甚至更长的授精能力。由于雄斑马鱼的性腺不很发达,不容易采集精液,也可以采取解剖取性腺的方法,取出精巢后,在Hank’s液中剪碎,可收到同样的效果。卵子同样在清晨采集,前期处理与雄鱼相同。冷水麻醉后,轻轻挤压鱼腹部,如鱼发育良好,可以轻易挤出卵子,将鱼卵收集入小培养皿中,注意卵子不能沾水,否则卵吸水膨胀,会阻碍精子进入卵子。成熟的卵子为黄色,半透明状。如果卵内有较多的白点,则表明卵在雌鱼体内的时间过长已经腐化,会大大影响受精率。卵子取出后,迅速将稀释的精子与卵子混匀,然后加入少量清水或者鱼用生理盐水,授精时间从加水时开始计算。人工授精的难点在于掌握斑马鱼的发育时期,一定要在最合适的时期收集精卵,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受精率,人工授精的斑马鱼亲鱼要再培育3-4周后才能再次用于人工授精。4斑马鱼卵的孵化斑马鱼的受精卵及时冲洗干净后,将受精卵中内部呈白色的死卵剔除。孵化水温一般25-28摄氏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孵化所需要的时间相应越长。水温25时摄氏度,经36h孵出仔鱼。水温太低或太高,就会造成受精卵的死亡。实验室孵化时可以在培养皿中进行,可以不充气。为预防鱼卵被细菌感染可以加入几滴1%的亚甲基蓝溶液。孵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随时剔除死卵。每5-6h换一次水,水温不宜相差太大,可以提前将薪水放置入培养箱中备用。斑马鱼的胚胎发育可分为7个时期,即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体节期、咽部期、孵化期。5斑马鱼幼鱼的培育在28摄氏度下,大约36h,斑马鱼幼体破膜孵出,仔鱼仅在受到刺激时才会产生应激反应,游动一段距离后又静止到水底。2-3d后仔鱼卵黄囊消失,鳔充气后就可以平游并摄食。这一时期是仔鱼成活的高危时期,水中的水霉菌、水温的剧烈变化以及溶解氧不足均会造成仔鱼的死亡,斑马鱼的开口期也是一个高危时期,鱼平游后,如果饵料不适合或者投喂时间过晚,均会造成仔鱼的死亡,大约半数以上仔鱼能够平游水面时就可以投饵。可以用筛组包裹住煮熟的蛋黄在水中来回漂洗几下投喂,也可以投喂用筛组网过滤的动物性饵料或者配合饵料,此时投喂密度应该稍微大些,因为仔鱼的游泳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仅能摄食身边的饵料。在饵料中还应适当加入土霉素等,这样可以提高育苗的成活率。由于饵料容易污染水质,应该定期换水,防止水质恶化,一周后可以投喂轮虫、酵母以及一些单细胞藻类等,大约三周左右可以投喂卤虫的无节幼体;一个月可以投喂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等。整个斑马鱼幼体培育过程也可以都用配合饵料,注意初期应该尽量使饵料颗粒适口。6斑马鱼的日常管理斑马鱼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如果每天吸出水族箱中的残饵和粪便,并换水1/3左右,可以不使用滤水设备。如果使用滤水设备,可以每周换水1/2。实验室内可以用自来水养殖,但是养殖和换水时注意,所用自来水要曝气1d以上,换水时要将水温调节到和水族箱中的水温相同。每天投喂2-3次,繁殖亲鱼可以3加喂一次,投喂量以5min内吃完为准。投喂次数不要太多,否则鱼的身体发胖会影响其性腺发育。如果投喂活体饵料,可以先用高锰酸钾消毒或用盐水浸泡,自来水冲洗后再投喂,冷冻饵料必须解冻后方可投喂,否则解冻渗出的液体会污染水质,饵料过冷也容易引发斑马鱼消化道疾病。只要饲养条件合适,斑马鱼很少得病,但是如果水质条件不好,或换水不勤,也会出现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烂尾、烂鳃、烂鳍、脱鳞、竖鳞以及皮肤充血发炎等症状。病鱼应及时挑出,用高锰酸钾稀释液进行药浴。如果要用斑马鱼进行毒理学或者药理学实验,病鱼要及时淘汰,因为药物治疗会对斑马鱼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实验结果。不过斑马鱼繁殖能力强,在实验开始前要注意多养殖一些斑马鱼备用,以防止因淘汰病鱼而影响实验进度。在日常养殖中,所用的日常用具,如水族箱、鱼网、滤水设备等都应及时消毒,避免用具的交叉使用。用具用完后,要先用水洗干净,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溶液浸泡消毒,也可以用紫外线或者日晒灭菌,以备下次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