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特殊句式之被动句作者:李长兴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0年第22期一、句式特点什么是被动句呢?被动句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动者,这样的句子叫主动句;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动者,这种句子就叫被动句。现代汉语中,为了突出宾语的受动地位,一般将宾语置于主语的位置,但为了不改变句意,必须在动词前加“被”“让”“叫”等词,让动作的施动者成为宾语。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用被动句表达句意,只不过使用形式要比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复杂得多,其句子的结构方式也和现代汉语不大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八种形式辨识文言文中的被动句。1.……于……句式,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2.……受……于……句式,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3.……见……句式,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4.……见……于……句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5.……为……句式,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6.……为……所……句式,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7.……为所……句式,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8.……被……句式,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注意事项除了掌握上述几种形式外,具体运用时还要注意几点:1.并非所有的“……于……”句式都表示被动。“于”字是文言文里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介词,表示的意义、关系也较为繁多,同样作为介词结构的句子,如何判断是不是被动句呢?龙源期刊网首先,看“于”前面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如果是形容词,一般是表比较,翻译成“比”,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其次,如果“于”前面是动词的话就要看“于”后面的成分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还是动作行为产生的时间、处所、对象等。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句中,“廷”是“设”的处所,所以这句话不是被动句。2.并非所有的“……见……”句式都表示被动。“见”的义项也很多,怎样判断是不是被动句,就要看“见”后面是什么词,如果是名词或代词,那么“见”便成了及物动词,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见”后面是动词,那么就要考虑到“见”前面有没有动词的承受者,有的话,此句是被动句,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是以见放”(《屈原列传》);如果没有,“见”本身可能就是这个动作的承受者,那么这个句子就不是被动句,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见”就是“背”的承受者,相当于“我”。3.并非所有的“……被……”句式都表示被动。判断句子是否是被动句关键要区别“被”的词性,因为“被”常作名词或动词用,直接用于动词前组成“被+谓语”的格式时,才表示被动,如“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4.有些用了使动用法的句子,在意思上有时可理解为被动句。“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报任安书》)这句话中的“辱”属于使动用法,“使……辱”。按照主动句翻译则句意为:“最上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从文意和语气上看此句应该突出强调“辱”的宾语“祖先”所以我们把它按照被动句的要求译为:“最上是祖先不被侮辱,其次是自身不被侮辱。”两句比较,显然是被动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一些。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依据上下文意是否贯通,风格是否一致,是否更符合作者的意图而定。5.还有一些句子虽然没用任何的表示被动关系的词语,但是依据上下文表达的意思可以确认这些句子为被动句。判断这样的句子是否是被动句,要注意主语产生动作行为的原因是否来自于外界。主语要有“被迫”的情形。如“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报任安书》)这句话中“彭越、张敖”的“系狱”只能是“被迫”而为。有些虽不是“被迫”,但其情形,仍是来自外界的原因。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这句话中“感动”的原因是来自外界,受外界的影响,这样的句子往往就是被动句。以上对于被动句的形式及用法的例解,学会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体会,加深印象,才能做好文言文题。龙源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