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中世纪的经院哲学2经院哲学是中世纪的基本的哲学形态.它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哲学和基督教神学,成为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连接欧洲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的中间环节。经院哲学深深地植根于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社会生活的土壤之中.3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五至十世纪),是封建制度的形成阶段;2.第二阶段(十一至十四世纪),是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3.第三阶段(十五至十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衰落阶段.本章主要讨论前两个阶段,即所谓的“中世纪”时期的哲学.4中世纪经院哲学具有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但它始终与基督教神学结合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千多年的经院哲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但并不是停滞不前的。经院哲学是从古代哲学过渡到近代哲学的桥梁,其中所包含的积极成分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和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历史资料。5第一节: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一﹑经院哲学的形成基督教为了反对各种异端和异教,反对国王派的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实现其世界霸权的野心,加强了对神学理念的研究和教育,竭力建立一种为基督教教义作论证的哲学体系.这样,经院哲学便应运而生了。6经院哲学是在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中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中世纪的教会学校是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心,任教的教师和学者被称为经院学者,他们所研究的基督教神学被称为经院神学、经院哲学.7概括地说,经院哲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经院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它的任务是论证基督教义,因此被称作“神学的婢女”。2.盲目崇拜权威,蔑视实际经验知识。他们把《圣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奉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真理,进行盲目崇拜。3.经院哲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形式主义和烦琐论证。无论是口头辩论还是撰文著述,都大量摘录和教父哲学的字句。8二﹑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1.安瑟伦的极端实在论(被称为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安瑟伦,中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神学家,1093年至1109年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被尊称为最后一位教父与第一位经院哲学家。(1033年-1109)9安瑟伦被称作“经院哲学之父”,首先提出本体论论证。就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而言,他认为理性的思考必须符合信仰的原则。“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主要是证明上帝存在。在欧洲哲学史上,安瑟伦第一个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上帝存在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所谓“本体论证明”。10A.关于上帝的”本体论”证明:他断言,人心中先天地有一个上帝的观念,即“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的观念。既然人心已经确认没有一个东西比上帝更伟大﹑更完善,那么,它就不仅仅存在于人心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否则人心就能设想在人心之外还存在着比上帝更伟大﹑更完善的东西,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上帝这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完善的东西就“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简要说来就是:上帝的观念本身就包含了上帝的存在,因此上帝存在。显然,这是一条从观念中引出存在唯心主义哲学。11B.补赎论.每一位受造、有理性的生物,不论天使或是人,对神均有顺服的义务,但当人背叛神,拒绝顺服的时候,就是明明地羞辱了神,并且亏欠了神的荣耀——这就是“罪”。人犯罪,使神的尊严受到损失,神就必须刑罚犯罪者。然而,神为何不能凭著自己的意志,无条件地赦免人呢?“如不刑罚而无条件赦免罪人的话,神对有罪者和无罪者的待遇就完全相同,这和神的本性不调和”.安瑟伦认为果真如此,神则失去了自己绝对公义的标准。神的自由意志及慈爱不能违反自己的公义,神的属性完全,并不相互冲突。人必须为所犯的罪,付上相当的代价。但是,如何补偿罪人对神的亏欠呢?12安瑟伦指出人类没有能力付出这份补偿;即使是在最小的罪上,得罪了一位至高、无限的神,罪人的付出都必须是具有无限大价值之补偿。罪人显然本身没有能力偿还如此高的代价;人既不能自偿己罪,补罪的行动又势在必行,神便为人预备了补罪者。安瑟伦视神所预备的补罪者为“恩赐”,是一个礼物,只有神才能作这样补偿,祂赐下自己的独生爱子,为人类担负补赎的责任。132.洛色林(1050---1114)的极端唯名论---坚持只有具体事物才有实在性,而“一般”﹑“共相”只是名称,没有任何实在性。---他对教会和宗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他看来,一般只是名字,甚至只是“嗓子发出的声音”,所以那些教会,教义等都是不存在的。---这个大胆的举动,有力冲击了基督教,1092年他被列为“异端”,一度流浪国外。14第二节:经院哲学的繁荣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1.生平介绍。----13世纪中叶,在著名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就是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15托马斯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教会深感其著作的危险性,几次试图封锁这种与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可托马斯并不害怕这种学说,他和老师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并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基督教的神学体系,使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16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论正统信仰和真理、异教徒议论大全》等。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最高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认为应通过上帝的创造物来认识上帝的存在。利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思想推论出万物创造者的上帝的存在。17托马斯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大力宣扬“来世幸福”,认为尘世生活的幸福并非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对上帝的静观,从而使灵魂得救。这只有在来世、在彼岸世界才能做到,因而为争取现实生活的幸福而进行斗争就是恶就是犯罪,最大的犯罪行为是异端或异教行为。对一切异教徒均应活活烧死,“将他们从世界上消灭掉”。托马斯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教会在他生前就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和极高的声誉,称他为最光荣的“天使博士”。1323年教皇追封他为“圣徒”,1567年他又被命名为“教义师”,1879年教皇还正式宣布他的学说是“天主教会至今唯一真实的哲学”。182.关于上帝存在和创世的证明共有5种证明方法:(1).由事物的运动或变化证明上帝的存在。---事物可以被运动,而任何被运动的事物,是由自身之外的某种事物推动的。一个推动者又可以被自身之外的其他事物推动,如此下去,必有一个最终的不支的推动者,即第一推动者。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19(2).从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论证上帝的存在。---一个事物不可能成为自身的原因,而它必定以自身这之外的另一个存在物为原因,而另一个存在物又必然以另一个存在物为原因。但这个系列不可能被无限推导下去,因此,必然存在着一个第一原因,否则就不会有中间的原因和结果了,也就不会有任何事物的存在了。这个最初的原因,就是上帝.20(3).从偶然与必然的关系证明上帝的存在。---现存的事物都是偶然的事物,是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的事物。它们不断地产生着和消灭着。因此,必有一个必然的存在,使一切存在成为可能。这个必然的存在是其它一切存在的根据,就是上帝。21(4).从事物中具有真实性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一切事物的善良﹑真实和尊贵等,有多有少,有高有低,这是同最高点相比较而言。比如,一事物之所以被称为较热,乃是按它比较接近最热的的东西来决定的。所以,世界上必有一种最善良﹑最完善和最高贵的存在,就是上帝。22(5).从世界的秩序性或目的性论证上帝的存在。---一切事物都向着一个目标运动着,可见它们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而有目的活动必有一个有理性的存在的指导才是可能的,正如一支箭,必有一个射手它才能达到目标。所以,必定有一个智慧的存在者,一切自然事物都靠它指向着它们的目的。这个指导者就是上帝。23托马斯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由于援引和改造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与变化、原因与结果、潜能与现实以及自然目的的学说,因而在形式上有不同于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特点。但从本质上看,它仍遵循着中世纪唯实论所特有的思想路线——上帝是最好、最真实、最高贵的东西,所以,上帝存在。243.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科学要为神学服务---“因为神学的原理不是从其他科学来的,而是凭启示直接从上帝来的。所以,它不是把其他科学作为它的上级长官而依赖,而是把它们看成它的下级和奴仆来使用。”---“才智杰出的人,自然有支配权,而智力较差但体力较强的人则看来是天使其充当奴仆。像在上帝所建立的自然秩序中,低级的东西必须服从高级的东西的指示一样,在人类事物中,低级的人也必须按照自然法和所建立的秩序,服从地位比他们高的人。”25第三节:经院哲学的解体“不可战胜的博士”---威廉·奥卡姆(1300-1350)---十四世纪英国最彻底的唯名论者,认为存在都只是具体事物的存在。由于参加反对教皇的法兰西科教团,曾被指控为异端而被囚禁于阿维农教廷。后来越狱逃跑,受到与教皇作斗争的德意志皇帝路德维希的保护,他曾对国王说,“你若用剑来保护我,我就用笔来保护你。”26---“奥卡姆剃刀”公元14世纪,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应像用快刀子剃头发一样,统统剃掉。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27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越来越快,并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