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基础知识2014年11月20日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第一篇:职业道德第二篇:就业与职业发展第四篇:职业咨询基础第五篇:职业素质测评第六篇:职业生涯设计第一篇:职业道德一、职业守则:1、热爱本职工作2、刻苦钻研业务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二、职业道德:1、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以人为本就是要千方百计,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2、尊重差异,不歧视服务对象。3、主动解释,使服务对象知情。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知情权,二是责任分担的必要性。4、事先与服务对象讨论工作重点,达成一致。应与服务对象就工作重点进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允许服务对象自己决定是否进入咨询关系,允许其自己选择指导人员,并对选择的限制予以充分理解,必要时应与服务对象达成书面协议。5、明确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避免服务对象产生依赖性。职业指导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其根本性质是咨询关系。职业指导人员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调整、自我成长、自我实现。6、给服务对象介绍合适的指导人员。当职业指导人员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服务对象进行指导时,应向服务对象作出明确说明,本着对其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合适的职业指导人员。7、尊重隐私,保守秘密。源于对人本身的尊重,是社会文明人的基本素养,也是从根本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8、提升职业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表现受其能力的限制,因此必须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清晰的自我意识、职业敏感性,以及与不同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认定。9、维护形象,对服务对象负责。包括三点:努力贯彻为服务对象服务的基本精神,维护所在地组织机构为劳动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公众形象;积极向所在机构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使组织更好地实现为劳动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宗旨;积极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自身工作,最求更高服务水准,以创造服务对象满意为宗旨。第二篇:就业与职业发展一、就业的概念1、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的社会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经济活动。以下属于就业的范畴: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旷工、度假、气候不良、设备损坏等原因临时停工,暂时没有工作;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的三分之一以上,没拿报酬,也算就业;以下情况则不属于就业范畴:童工;不以获得收入或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二、就业的形式几种分类形式,按城乡分,按产业分,按灵活和稳定程度分为正规就业、灵活就业(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和派遣就业),按劳动力利用的饱满程度可划分为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就业岗位,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三、失业失业在我国主要指的是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失业率: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失业人数与城镇失业人员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的百分比。新成长劳动力:主要是指年满16周岁的未能升学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即没有就业经历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四、失业的分类1、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所以搞好职业需求预测和职业培训以及鼓励劳动者流动都是不可忽视的措施。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形成的。3、需求不足性失业:是劳动者的供给总量超过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而引起的失业。与经济衰退和萧条相联系。4、季节性失业:由于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的季节性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劳动者需求波动。5、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循环状态,从而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失业。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课题。6、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劳动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失业统计不包括农村。7、自愿失业:指虽然有就业愿望,但由于才能得不到发挥,或由于兴趣、爱好、工资、保险福利及人际关系等原因自愿放弃就业机会而形成的失业。五、就业方针和积极的就业政策1、十八大提出的我国的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2、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1)再就业政策:包含五大支柱,六大领域,十项措施十项措施包含:税费减免政策;小额贷款政策,一般掌握在(2-5万),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展期期限不得超过1年;社会补贴政策,5年或3年就业援助政策,岗位援助、社保补贴、岗位补贴(2)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政策(3)大学生就业政策六、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的作用1、促进劳动保障政策的贯彻和落实。2、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有序流动3、促使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4、促进教育培训的改革七、劳动力市场1、基本功能:就是通过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1)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的矛盾非常突出。(2)劳动力素质不高而且存在结构性问题。(3)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就业的不充分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同时并存。(4)就业能力较弱特殊困难群体就业难度加大。(5)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日益明显。3、公共就业服务主要目标:弥补劳动力市场的缺陷,塑造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主要内容:(1)职业介绍服务(2)职业指导服务(3)职业培训服务。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SYB)(4)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即时的岗位援助。公益性岗位就是政府出资扶持,社会筹集资金,以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在中的特困人员为主。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的“新三化”: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新三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要求是人本服务。人本服务是主动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个性服务、高效服务,归结为一条就是满意服务。八、职业指导及基本原理1、目标:帮助就业、帮助就业稳定、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2、功能:导向功能(职业准备阶段)、定向功能(职业选择)、信息提供、能力训练功能(求职阶段)、促进发展功能(职业生涯过程)3、对象:求职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求职者、劳动者具体分为:下岗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职人员。4、工作范围:(1)咨询和指导(2)信息采集和处理(3)职业素质测评(4)职业设计(5)帮助实施5、预防性职业指导:“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针对问题未暴露期;二级预防可称为问题前期预防(三早);三级预防为问题预防。6、职业指导的工作模式:由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形成三角关系,相辅相成。7、全员化的职业指导:注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究竟谁是你的成员,即全员指的谁;二是工作的平台,或者说工作的网络。(1)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服务的基本形式。A、递进式职业指导:体现了普及、初筛和分类的思想,实现了职业指导由集中到分散、由普及到更具针对性、从大范围指导再到分类个别咨询和干预。北京市崇文区的情景效能“八平台”宣武区的“塔形模式”。B、系统化职业指导:体现了理论和方法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国外经验与国内实际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咨询与训练的相互支撑,实现了结构相对完整的职业指导。北京市西城区的“三五结构”。C、辐射性职业指导:体现了服务进企业、服务进街道、服务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工作理念,在最大程度发挥了职业指导的作用,扩大了职业指导的影响。大连的戚玉秀职业指导法、南昌的“职业大篷车”和“就业小钥匙”。D、多元化职业指导:是目前是目前最具影响力、最具人化、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形式最具影响力、最具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服务方式,主要是围绕不同的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充分尊重个性因素,作用发挥到最佳。特困、残疾、4050人员。(2)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指导服务。A、政策咨询B、就地转移指导C、推荐技能培训D、创业指导E、跨地区流动就业指导(3)特殊群体的职业指导服务特殊就业群体的种类:残疾人群体、大龄下岗职工群体(4050人员)、城市郊区占地农转非群体、复员转业军人、劳改劳教释放人员群体九、职业与职业发展1、几个概念的把握。职业:在业人员所从事的有偿工作的种类。工种: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岗位:使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职业、工种、岗位之间的关系:职业包含工种,工种包含岗位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类型。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一二产业是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是流通和服务部门。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水利业。广义上讲,包括采集、种植、狩猎、捕鱼、畜牧在内。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按产品的经济用途,可将工业分为(1)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即重工业,包括机械、冶金、电力、煤矿、石油、燃料、化工等。(2)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即轻工业,包括纺织、造纸、食品、皮革等工业。第三产业:是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四大部分(1)流通部门,如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邮政电信通讯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2)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和咨询服务业等。(3)科教文卫体育部门。如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4)机关团体,如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社会团体等。第一产业是基础产业,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关系到国家稳定。第二产业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虽然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但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行业:是指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工作分析:是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对工作(岗位)本身以及任职者所需的知识、技能、条件进行分析,以获得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的过程。(6W1H)工作描述:是关于任职者所从事的工作本身特性的信息。工作规范:是指特定岗位对任职者的胜任特征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任职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个性特征等。必须以工作描述为基础,以工作描述的内容为依据。工作胜任: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个人能力、人格等品质特征能够满足职业要求的状态。2、职业的特性:(1)社会性,反映出不同的职业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2)经济性,是以获取谋生的的经济来源为目的的。(3)技术性,表示了职业的专业色彩(4)稳定性,职业都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期。(5)群体性,有一定的从业数量。(6)规范性,职业主体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3、职业分类:基本依据是工作性质的同一性。根据职业活动工作特征的相同或相异程度进行划分,可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大类是职业分类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细类是我国职业分类结构中最基本的类别,即职业。职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为工作分析法。4、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准备阶段,制定整体的实施方案,确定工作分析的实施者,收集和分析有关的背景资料,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实施阶段,与参与工作分析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实际收集和分析工作信息;工作分析的结果形成阶段,形成每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应用于反馈阶段,对岗位说明书的使用进行培训。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工作日志法。观察法特别适用于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岗位。5、工作规范的内容: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知识技能、个性特征、身体要求、其他特殊要求等。6、职业胜任的特征:胜任特征可分为两部分,表面的部分和深层次的部分;表面的部分是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如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识等,深层次的是我们没法直接了解到的,如动机。7、职业胜任的要素:知识水平,技术能力,个人特质,动机水平。技术能力:我们一般说的技巧就属于技术能力,他与和通常意义上的能力还是有差别的。他指的是从知识的掌握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中间环节。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个人特质:包括个性的因素以及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目前对于个人特质最主要的测量方面就是人格。动机水平:内部动机是指因为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趣味性而使个体产生的工作愿望。外部动机不是由于工作本身而是由于工作以外的内容如报酬、社会的承认等其他与结果